送僧游南岳
真凈克文
住亦無求去亦閑,飄然到處是家山。
偶棲龍嶠重巖寺,又憶融峰絕頂關(guān)。
禪性誰同秋月皎?吟情自得古風(fēng)還。
平生聚散三回也,知向何時(shí)更會(huì)顏?
品析:
這時(shí)一首送別詩,描述了他們?nèi)廴齽e得情景。古來有山林氣的士大夫不少,但其生活的根底仍然是士大夫的生活,其精神、心理仍然是以儒家精神為主體。而禪師們則是徹底的山林氣,沒有士大夫們的那根“富貴”尾巴。所以他們描寫的是自己的真實(shí)生活,不象士大夫們多為情懷向往式的抒發(fā)。
“住亦無求去亦閑,飄然到處是家山”,僧人,特別是行腳的僧人,更不用說見道的禪師,他們的行跡大多是這樣,他們的心胸也大多是這樣。不來不去,不起不住嘛,走到那里,不外是自己和自己的心打交道,自己可是背著這百多斤的“廟子”云游天下的啊!所以哪里又不是自己的“家山”呢?
“偶棲龍嶠重巖寺,又憶融峰絕頂關(guān)”,他們?cè)邶垗貛r寺相識(shí),又同游南岳祝融峰。這次這位僧人在洞山小住后又將游南岳,這三聚三散的情景尚歷歷在目。
“禪性誰同秋月皎?吟情自得古風(fēng)還”,真凈禪師和他這位道友都是過來人,他們的“禪性”、禪心如同秋月般的皎潔,彼此間的詩歌唱和,當(dāng)然是大得“古風(fēng)”。
“平生聚散三回也,知向何時(shí)更會(huì)顏?”人生無常,聚散隨緣。他們?nèi)尉蹠?huì),又三次分手,以后呢?什么時(shí)候才能再一次歡聚一堂,吟詩品茶,談禪說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