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如來十種名號分別是1.如來、2.應供、3.正遍知、4.明行足、5.善逝、6.世間解、7.無上士、8.調御丈夫、9.天人師、10.佛、11.世尊等十一個,在這十一個中除去第一號“如來”,就是如來十種名號,這是其中一說。另一種說法是將最末兩號;佛與世尊合并為一號,這樣也是如來十號。第一說法是原始經典等書所說的十號。以下依次解釋上述的十一名號。
1.如來 音譯為多陀阿伽佗、怛佗蘗多、怛薩阿竭,義譯是如來,也可譯為如去。所謂如來,是指“如實而來的人”或“由真如而來的人”的意思。從真如法界而來,悟到真如,所過的是那種如實的教化的生活,是如實去修行的人;也就是完全依循真理而來,依循真理而去,與真理完全冥合無間的人,“如來”一詞和佛陀是同義語。
2.應供 音譯主阿羅漢,簡稱羅漢。指“應該被供養的人”或“有資格接受的”的意思。這個意思是說阿羅漢是斷盡一切煩惱,具有超越人格的人。所以這樣的人也具有感化、善導世人的優越德性。
阿羅漢又稱為福田,這是指阿羅漢就是一個可以使人們得到幸福收獲的良田;所以阿羅漢又稱為無上福田。像這樣的阿羅漢,是可以救渡世人,使他們幸福的,佛當然也是這樣的阿羅漢。
3.正遍知 音譯為三藐三佛陀,也寫作正遍知,意譯又作正等覺者。“完全正確的覺者”的意思。有時也在這詞匯上加上“無上”(阿耨多羅)來形容。佛的覺悟與聲聞緣覺的覺悟不同,是最圓滿、最正確的。為了和聲聞緣覺有所區別,所以稱為正遍知。
4.明行足 是指具足明(智慧)與行(體驗)的人。佛陀在理論的智慧面及體驗的實踐面都非常卓越而且圓滿,所以又稱為明行足。佛教理論在合理性、倫理性、宗教方面是完備的,而且這些理論就是信仰實踐的基礎理論。圓滿的理論與實踐二者表里一體,這些理論與實踐二者兼而有之,都能具足的就是佛,所以佛陀又稱為明行足。
5.善逝 音譯為修伽陀,意譯為好去.就是如實的去彼岸、或者是不再沉淪于生死海之人的意思。因為他能夠實行善凈圣道,因為他能夠到不死涅槃的善妙處所,因為他能正確完成波羅蜜到菩提座下成正覺,因為他能在適當的場合只說適當的話,所以稱他為善逝。
6.世間解 是徹底理解世間世事的人。世間分為有情世間與器世間。世間就是相對于出世間而言。出世間就是開悟的世界,相對于這個出世間的世間,就是指三界六道的迷惑世界而言。佛完全了解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的心情、性格與根機等,因而能相應的做適當的說法,并且使一切眾后趨向理想,而化導救度之。也就是說佛完全了解世間苦、集、滅、道的循環真理,他就據此來從事他的教化活動。
7.無上士 就是至高無上的人。佛是一切有情中境界最高的人。在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里,沒有人能夠與佛比肩,所以佛又稱為無上士。
8.調御丈夫 就是能夠“御丈夫的御者”意思。佛可以訓練那些具足佛性的所有人。佛視對方情況的需要,時柔、時剛、或剛柔并用,不論任何人,佛都可以調御他,導引他信仰與修行證果,所以稱為調御丈夫。
9.天人師 是諸神與眾人的老師,也就是三界大導師的意思.事實上不只是諸神與眾生而已,佛陀是教化救渡三界六道一切眾生之導師的意思。
10.佛 就是覺者的意思,就是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
11.世尊 音譯為婆伽婆、婆伽梵,古代意譯為“尊祐”,是“具有瑞德的人”的意思。由于有此瑞德,所以能得到世間的尊敬,而成為世間最尊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