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導我們:整個宇宙,從無始以來到盡未來際,從最小的夸克粒子到最大的超星系,都沒有自我意志。這一偉大的真理是佛陀教法的基礎。
學習、理解這一真理并使之貫徹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逐漸開發我們每一個人的佛性。
因果相續的原理雖然與十八世紀的拉普拉斯學派和現代的某些哲學庶幾近之,但總體上和西方的精神傳統是完全相反的。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擺脫無知的偏見逐漸獲證覺悟之道呢?
佛陀不僅揭示了這一無上的真理,而且向我們指出了實證這一真理的方法。
這個方法是:以一種超然的態度,不帶任何意愿地觀照諸法在因果鏈條中的起落。因為我們所謂“自我”就是強烈的意志的幻象。只有觀照“我執”的空性才是正確的起點。
這種觀照就是禪觀。正宗的佛教禪觀不僅和西方的冥想不一樣,而且也與執著感官和物象的催眠體驗大相徑庭。
一旦禪觀的修習者洞察到自己念頭、思想的空性,他們就會將這一事實推己及人。進一步的,如果人是沒有自我的,那么動物、植物乃至一切無情的器物都是如此。所以佛教指出萬物是平等一如、沒有任何界限的。正如現代科學所發現的:總有許多不定因素影響著動物和植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界限。
通過禪觀的修行我們會與諸法融為一體,我們會感受到整個世界,從地上的石頭到天上的云朵都和我們血肉相關、心動相連,內外的界限消失了,我們自然會以一種超然、客觀的態度去對待一切事物。這樣,佛教使我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佛教禪觀的修習不僅要當下直接地透視虛幻的自我,而且要長期地努力將已經獲得的知見貫徹到一切現象上(這些現象體現著因果業力的規律)。
這樣,我們就會坦然地面對命運的種種際遇,我們可能會樂處生死輪回,在某種情況下也會即刻證取涅籌寂滅,因為對于一個完全覺悟的人來說,生死與涅槃是一回事,他已經沒有生死、涅槃、覺悟的分別了。要理解這一點,須得學習并且實踐佛法,在世間親身證覺悟之道。
以后當你看到佛像時,請注意他那充滿智慧的微笑。明白他的教法之后你就能領會那種微笑的意味。從今天起努力修持,不久你也將擁有佛陀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