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國寺位于開平市三埠南山村委會的葫蘆山下,一度是省內著名的寶剎,在海外華僑中也頗有知名度。解放后,由于種種原因而破落,筆者前往觀瞻時,其已是滿目滄桑了,急待修茸。
至于寶國寺的來歷,有一段非常奇妙的傳說。1205年,時值宋代,有一個叫梁月監的老和尚云游路過三埠鎮寶國寺背后的葫蘆山,發現山上有一塊大石頭靈氣縈繞,樹蔭遮天蔽日,他覺得此山非比尋常,便在大石頭上打坐。誰知,老和尚坐著坐著就仙逝了。不可思議的是,葫蘆山在老和尚逝后的前3天發出一股臭味,后3天則發出一股香味。兩種味隨風飄蕩在山野鄉間,方圓兩公里可聞。這一臭一香驚動了附近的村民,他們循香找到老和尚時,他已剩下一副骨骸。虔誠的村民們認為老和尚是神仙,由名賢余靖的五世孫正翁的4個兒子全力在山腳下建了這座寶國寺供奉他及天庭諸神,并把老和尚的骨骸秘置一尊大佛肚中。從此,寶國寺香火鼎盛,近千年來高僧輩出,香客不斷,成為開平、臺山兩地最大的寺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