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誦《金剛經》經常會見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相簡稱曰四相。四相都是我相的不同表現形式,其實只是一個我相,或稱我執。它與法執構成世間的執著,是般若法門所掃蕩的對象。 我盯,四相的總稱。眾生在五蘊和全的生命體上,執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我,以此因緣,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中強烈的自感,來支配我們的思維和行動。平常我們總是特別愛自己的生命體,一個民忙于吃、忙于穿、忙于成家、忙于事業,人生的一切努力,似乎都在為了生命體延續。人都喜歡自以為是,總是覺的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因而固執己見,這是我見,以為自己高人一等,擺架子,要別人尊重自己,即使不如人家,也不肯承認,這是我慢。眾生由我癡,非我執我,起我見,我慢、我愛。 人相,我們的生命體以人的形式出現,稱為人相。有我黑種人、白種人;漢族人、回族人;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因為有了我,大家都以為自己是最優越的。因而出現了人與人之間歧視,種族與種族間的歧視,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歧視。這就造成了人類社會不能和諧,不斷發生戰爭的原因。人類又以萬物之靈自居,覺得自己高于其他一切動物,以人為中心,覺得其他一切動物,都是為了人類生存方便而生存的,因而就不能平等地對待一切,任意宰殺眾生,造下許多殺業,同時也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眾生相,生命體構成,是由五蘊的假合。依次眾比值肯成生命體,稱為眾生。眾生隨著業力的不同,眾生相也可謂千差萬別。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是說生命體的四種不同受生形式;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是告訴我們生命形式的六種大類。就人道而言:有男的、女的;富的、窮的,健康的、病弱的;勞心的、勞力的;莊嚴的、丑陋的;善良的、邪惡的;胖的、瘦的等等各種不同相。因為有了我相,眾生之間才出現對立矛盾現象。 壽者相,有情隨著業力招感的一期生命,從生到死這個過程,稱為壽者相。人既然生到這個世界,他就希望永恒,永遠都不遠,尤其是功成名就的人,當他錢財地位都有了,他們簡直不愿意死去,像古代帝王委托道士尋常常生不死之術,以求得長壽。希望我的生命體得到無窮心的延續,這是壽者相;傳統儒家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認為人必須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繼往開來,惟恐絕后,這是壽者相,因為這是通過子孫來延續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在社會上建立了一番功業,就希望他的事業能千秋成代地傳下去,這也是壽者相。 四相同是一個我相。我相是一切煩惱生起的根本,如由我愛我身體,我愛我種族,我愛我的國家,我愛我的地位,我愛我的事業,我愛我的服裝,我愛我的居住環境,我愛我的妻子兒女等使,我們內心時時都處于牽掛狀態,患得患失,終日不得自要,這是由我貪帶來的煩惱;對于逆境產生的厭離心境,倘若不能離去,內心則出現不安、煩躁、惱害等心里現象,這是因為我的嗔怒而引起的煩惱;別人得到榮譽,盡管于我并無利害,但我卻覺得難受,這是因為我的嫉妒而引起的煩惱;有人悔辱我,傷害了我的自尊,使我很氣憤,這是因為我的慢心造成的煩惱。 五蘊假全的身體,不外乎物資與精神的兩個方面。從物質看,由四大的假合,聚集為身體,離開四大,身體是什么呢?從精神看,心是經驗的積聚,有經驗的延續,導致思維的延續。離開經驗,思維又是什么呢?又五蘊生命體有我,那我與五蘊為一為異,假如是一,五蘊生滅,我也隨著生滅;假如是異,五蘊與我沒有關系,那何以從蘊中建立我呢?如此推求,五蘊之實質是無我的。 五蘊無的,眾生卻偏偏執我。由有我故,產生種種煩惱。為了我造種種業。佛經中講無我相,就是要徹底打破我執,切斷痛苦根源;又凡夫執我故,唯能自得,甚至損人得己,所以《金剛經》曰: “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