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教言》講記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一節課
今天開始傳講全知麥彭仁波切所造的《凈土教言——開啟信心之佛教明日》。
這部《凈土教言》可以說是藏傳佛教的凈土法門,本論通過教證、理證將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闡述得特別清楚,以前上師如意寶在學院傳過很多次,我本人也有非常清凈的傳承。
這次為什么要傳講《凈土教言》呢?大家也都清楚,不管是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很多修行人都希望自己臨終的時候,依*凈土法門來往生極樂世界。在座的每位道友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面臨死亡,死的時候如果一點把握都沒有,雖然一輩子都在修學佛法,自認為學過很多法門,但臨終時若跟一般的世俗人沒有任何差別,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要知道,壽命是無常的,這個無常什么時候到來也很難說,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對死亡有所準備。世間人不愿意想到“死”,一提到這個字,就覺得不太愉快,為了避免這一點,他們依*各種各樣的娛樂來沖淡死亡的陰影,但實際上這并不是一個好辦法,我們應該依*佛教的方式來面對死亡,迎接自己的來世,這一點相當重要。鑒于此原因,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凈土教言》。
題目:凈土教言——開啟信心之佛教明日
這部《凈土教言》在佛教中猶如日光一樣,能夠開啟我們對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心。此處是以比喻的方式來命名的。
作者:全知麥彭仁波切
藏傳佛教中的麥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師、無垢光尊者等,都是舉世公認、對佛教貢獻相當大、十分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有關麥彭仁波切的生平,大家應該非常清楚,我在這里不作介紹。
頂禮上師文殊師利菩薩!
那摩格日瑪吉果卡亞!
“那摩”是頂禮,“格日”是上師,“瑪吉果卡亞”是文殊師利菩薩。在撰著這部論典之前,作者首先在文殊菩薩以及與文殊菩薩無二無別的蔣揚欽則旺波上師(麥彭仁波切的根本上師)足下作恭敬頂禮。這是總頂禮句,頂禮本法的傳承上師。
為什么要用梵語來頂禮呢?以前也講過,佛教的來源是印度,佛法是通過印度梵語來傳播的,在論首用梵語作頂禮,可使我們懷念前代的高僧大德,正是他們在印度開創、弘揚佛教,才使藏地雪域有機會得到佛法的滋潤,因為這樣一個緣起,所以麥彭仁波切先用梵語頂禮了自己的根本上師和文殊師利菩薩。
下面是祈禱阿彌陀佛:
佛號入耳之剎那,大菩提道不退等,
能賜無量勝德者,阿彌陀佛護此眾!
此頌一邊贊嘆阿彌陀佛的功德,一邊向阿彌陀佛作祈禱,祈請保護所有的可憐眾生。頌詞的意思是:不管什么樣的眾生,只要聽到“阿彌陀佛”這一圣號,都將獲得無量功德,比如從菩提道中不退轉,不趣入惡道,不轉生為身份低劣的眾生等等,而能賜予如此殊勝功德的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麥彭仁波切在這里祈禱阿彌陀佛護佑所有的眾生。
不管是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大家對祈禱阿彌陀佛都有非常大的信心。這里所說的僅以聽聞名號便趨入不退轉菩提道,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極樂愿文大疏》中是這樣解釋的:“對于即將往生極樂世界的入道菩薩來說,這一詞義可直接理解;如果是可往生極樂世界的未入道者,則密意是指已經獲得了將來趨入不退究竟菩提的種子。”
我們即生中能夠值遇阿彌陀佛的凈土法門,有緣分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此乃多生累劫中積累資糧的果報,沒有因緣的人,這一名號是根本聽不到的。雖然我們處于五濁特別興盛的末法時代,以往的釋迦牟尼佛、龍猛菩薩、世親菩薩、蓮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師等高僧大德紛紛圓寂,后來的大成就者們還沒有出世,表面上看來自己很沒有福報,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我們如今有緣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去年學過《釋尊廣傳》的人都知道,其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大家不要認為阿彌陀佛的名號隨隨便便就能聽得到,漢地的很多老太太經常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平時許多人也都掛在嘴上,這個可能沒有什么吧。其實這種想法是對佛號的價值觀還沒有清晰地認識到,要知道,真正能夠聽聞這樣的佛號,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確實需要極殊勝的緣分!
以上是作者對阿彌陀佛的一個祈禱文。
〖在此,凡是具有緣分的人,所追求的目標中最為殊勝的即是不住有寂的涅槃,〗修學佛法必須具有緣分,如果沒有殊勝的因緣,今生不可能有機會聞思修行,也沒有辦法聽聞佛法,享用真正的教法甘露。這些具有殊勝因緣的人,他們所求的究竟目標是什么呢?“不住有寂二邊的涅槃”,此處的涅槃是指佛果。“涅槃”有彼岸之意,以前講般若的時候也說過,輪回是此岸,涅槃是彼岸。
現在世界上大概有65億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大多數都是追求錢財,他們認為有錢的人成就最高,沒錢的人沒有任何成就。如今人類的目標與以往完全不同,古代的時候,人們崇尚高尚的道德或者淵博的學識,從這方面來衡量一個人的賢劣,然而現在的人,不管是國外也好國內也好,都是在拼命地追求錢財,將其視為終生的目標。
我們作為修行人,所有目標中最殊勝的是什么?就是獲得不住輪回、涅槃二邊的佛果。這不會像凡夫那樣住于三有的邊,也不會像聲聞緣覺那樣住于涅槃的邊,不住二邊的真正涅槃就是無上佛果,這一點是任何人都應該希求的。
麥彭仁波切的這句話,表面上似乎誰都會說,但實際上真正懂這一點的人又有多少?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希求佛果,這樣的人在世界上到底有幾個?包括現在學習《凈土教言》的人,不管是今晚在座的道友也好,家里通過無線電波收聽的也好,外面依*MP3、VCD等聽聞的也好,你們當中有沒有人將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最主要的目標定為脫離輪回,為利益眾生而獲得佛果?如果有的話,那你的人生目標已經搞清楚了,否則不管學了多少年的佛,也沒有把學佛的方向搞明白。
麥彭仁波切在這里說,具有殊勝緣分的人,他所希求的就是不住有寂的涅槃,這種涅槃怎么獲得呢?〖而不用歷經艱難險阻輕而易舉便可獲得這一果位的殊妙方便,就是發愿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在座的人,如果一個一個地采訪,大家肯定都說“我想要獲得佛果”,但是獲得佛果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依*無上大圓滿即生成就,或者來世成就,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把握,或想依*其他的方式來度化眾生,那么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最佳的選擇。當然,往生極樂首先應該發愿,沒有發愿是不行的。
我希望大家聽了今天的課以后,思想觀念應該有所轉變,以前自己學佛的目標沒有搞清楚,現在學了這些以后,必須要明白“我要為了利益眾生獲得佛果”,而獲得佛果所有的法門中,求生極樂的凈土法門是最殊勝的。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依*阿彌陀佛的發愿力很容易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曾發過大愿,內容就是“假如我獲得佛果,我希望如何如何”,由于共有四十八個,故被人們稱之為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要知道,每尊的佛在因地時的愿力都不相同,釋迦牟尼佛有五百大愿,藥師佛有十二大愿,有些佛還有八大愿、四大愿等等。而依*阿彌陀佛所發的大愿,我們很容易往生極樂世界。
〖已往生的所有菩薩,全部是一來菩薩;〗若能往生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全部是一來菩薩,不再轉生于輪回之中。當然,這個問題我們以后還要分析,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凡夫,凡夫會不會往生?有些人說是帶業往生,有些人說是帶愿往生,凈土宗的法師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就此處而言,按照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眾生到了極樂世界以后,全部都是如來的補處,也就是不會退轉的一來菩薩。
我這次倒沒有時間,你們方便的時候,應該把四十八愿詳細看一下,看完以后就會明白,到了阿彌陀佛的剎土之后,馬上就成為一來菩薩,從此以后在極樂世界獲得佛果,應該這樣來理解。
〖而且善逝的無垢圣教中說:住于無量剎土中的一切佛陀再三贊嘆極樂世界具有遠遠超勝其他剎土的無量功德。〗很多佛經里都講到,無量剎土中的佛陀經常贊嘆極樂世界的功德。這也是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七大愿——“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由此可見,對阿彌陀佛的剎土,所有的佛陀都是認可的。
從世間上來看,我們學院可能是由于上師如意寶前世的發愿力吧,不管是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只要一說到“喇榮五明佛學院”,除了個別人有邪見之外,基本上都是非常贊嘆的。這并不是我們自夸自贊,根據我的分別念了解,在外人看來,學院確實是真正的佛教道場,盡管學院里有個別的人如何如何,但這么大的僧團,這些也是正常現象。同樣,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十方諸佛交口贊嘆的一個佛剎。
〖所以,關于往生極樂世界的因,〗剛才也講了,所有的目標中獲得佛果是最殊勝的,而要獲取佛果的話,凈土法門是最好的。然而,修持凈土法門也需要一些條件,這一點我覺得特別重要。
現在漢傳佛教中念佛的人相當多,這確實令人非常佩服,但法師們在弘揚凈土法門的時候應該重視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凈土經典中明顯記載的往生四因。這四種因一定要給念佛的人講清楚,使他們在了解這些道理的基礎上精進念佛,若能這樣的話,一定是能往生的!
當然,有些人的懷疑心特別強,對于能不能往生、凈土法門了不了義等,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分別念,這些麥彭仁波切在下面也用了很多教理來分析,大家可以慢慢學習。
往生四因是什么呢?佛經中是這樣講的,〖《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云:“阿難陀,若有眾生屢屢觀想如來身相,〗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第一種因;〖積累眾多無邊之善根,〗這是第二種因,〖發菩提心,〗這是第三種因,〖為往生彼凈土而發愿、回向,〗這是第四種因。這四種因大家一定要記住。
不管是學密宗也好,學顯宗也好,凈土法門都是大家公認的,而要弘揚、學習凈土法門,最好不要離開這四種因。我們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對照《無量壽經》還是《阿彌陀經》,假如離開了這四種因,往生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念“阿彌陀佛”,但私底下問他們:你具不具足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你發了菩提心沒有?沒有菩提心的話,你到極樂世界是為了避苦求樂、逃避現實,還是去干什么?你為什么要往生?……提出這些問題時,他們經常無言以對。
其實,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為了利益眾生,這是發菩提心;為了往生,一定要以七支供來積累善根,比如說供佛、磕頭、轉塔等,同時還要懺悔自相續中的罪障,否則的話,念佛法門雖然殊勝,但相續中有很多障礙也很難往生;還要經常觀想極樂世界的剎土莊嚴,沒有這樣觀想的話,想要往生的心也不可能發得起來;最后,為了往生極樂世界,將所做的一切善根,不管是念《普賢行愿品》也好、念佛號也好,全部回向給眾生,發愿往生,這個非常重要。
假如能夠這樣,〖彼等臨命終時,如來、應供、正等覺阿彌陀佛由諸多比丘圍繞將現于其前。〗在具足四種因的前提下,如果好好憶念阿彌陀佛、念誦佛號,這個人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就會全部來到他的面前。〖彼等眾生見出有壞阿彌陀佛后,〗此時他能夠親眼見到出有壞阿彌陀佛。這種現象在藏傳佛教中是相當多的,漢傳佛教中也有很多人邊念佛邊站著往生,有些人雖然躺著,但在沒有斷氣之前,也能現見阿彌陀佛及其眷屬來接迎他到極樂世界。這類公案自古以來多得不可勝數,翻開歷史就能發現,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實。〖以極其清凈之心而死去,〗阿彌陀佛現前之后,此時自己的心非常清凈,根本不會貪著親朋好友、家庭財產,在清凈的念頭當中死去,〖即能往生極樂世界。”〗《白蓮經》中也說:臨終時依*阿彌陀佛的加持力和自己的清凈發愿力,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可以全部凈除,在清凈的心態中往生。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不共特點。
〖此經中宣說了觀想阿彌陀佛、積累無量善根、發菩提心、一切善根為往生極樂世界而回向并發愿——往生極樂世界的這四種因。〗這一點始終都要記住。如果我們平時看到一些念佛的老太太,或者一些信眾的法師,不管是什么樣的人,都應該告訴他們:“念佛法門非常殊勝,但想要真正地往生,離開四種因是不行的。任何佛經里也沒有說過,不需要這四種因,只要念佛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有個不好的傳統,不管是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很多法師都不提這四種因,只是強調一個念佛。其實,從阿彌陀佛的四十八愿中可以看出,第十八、十九、二十愿非常重要,這都是從憶念的角度來講的。可見,念佛不能離開憶念,不能離開觀想阿彌陀佛的剎土,這樣才能增上我們對往生極樂世界的興趣。法王如意寶也曾講過:“我們對往生極樂世界必須要有信心,沒有信心是去不了的。”以前我們經常認為“我不會往生吧,往生不會那么簡單吧”,現在一定要依*凈土法門來轉變自己的這種心。
如今某些學密宗的人覺得:密宗是最殊勝的法門,念佛只是老太太的做法。還有一些學術界的人也看不起念佛法門的人。我覺得這種輕視是不應理的。前段時間我接觸了一位法師,他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他說:“我們非常敬佩密宗的一些修法,但密宗的佛教徒千萬不要說念佛法門不殊勝,只有密宗是最高的。你看我這個佛堂里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在念佛,如果你們這樣講的話,這些人的佛學水平本來不是很高,一聽到凈土法門如何如何不好,密宗如何如何至高無上,好多沒有正知正見的老年人,就放棄念佛而改學密宗,但是真正學密宗的話,他們又學不了,如此一來,這些人的解脫就沒有任何希望了。”對他的這番話,我是百分之百認可的。
其實,學密宗的人輕視凈土法門是沒有任何理由的,藏傳佛教中的很多高僧大德,包括法王如意寶、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等,他們對往生凈土持什么態度?喬美仁波切、法王如意寶都是往生極樂剎土的,所以我們也應該發愿往生極樂世界。你們不要認為“我是學密法的,凈土法門非常簡單,念佛不可能獲得解脫”,說這些話的人都是在顯露自己的愚癡!尤其是作為法王如意寶的傳承弟子,我們對凈土法門有非常殊勝的緣分,像我這樣學習佛法多年的人,一般人說話是不會輕易相信的,但菩提金剛在兩百多年前對法王的授記是怎么講的,看過法王傳記的人應該非常清楚。這位上師在授記中將法王出世的時間地點、所有眷屬全部講得特別清楚,我個人也學過因明邏輯推理,平常別人說看到什么光、哪里有什么顯現,說實話,我不太相信,經常產生一些懷疑。但以往的高僧大德對法王的這個授記,我越看越是起信心,授記里是這樣說的:右邊有單堅神山,左邊有阿拉神山,中間有木天女神山,這些神山中間有個叫喇榮的山溝,喇榮溝里會出現蓮花生大師的化身,名字叫作晉美(即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他擁有四大眷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和優婆夷,廣泛弘揚顯宗密宗的教法,猶如太陽普照大地一樣,利生事業遍及整個世界。由此可見,法王如意寶弘揚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這并不是我們自己贊嘆自己,以前麥彭仁波切、華智仁波切都說過:“如果沒有真實的功德,對自己的根本上師,也不能以虛偽的語言來進行贊嘆。”但是法王的功德并非如此,上師去南方的時候,南方有成千上萬的弟子,到新疆、到內蒙古、到拉薩……,不管是國內外的哪個地方,他老人家的傳承弟子那么多,足以說明上師已將顯密教法傳遍于整個世界。授記中最后還有一句話:無論是什么眾生與他結上緣,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你們有些人以前直接聽過法王的教言,有些人可能間接聽過法王的教言,這樣的話,往生極樂世界應該沒有很大的困難。
現在漢傳佛教的凈土宗,有些法師對信眾的影響力相當大,經常通過傳媒的方式勸成千上萬的人念佛,這是非常值得隨喜的。所以不管是密宗還是凈土宗,大家都應該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在此基礎上修持佛法,好好地念阿彌陀佛,這才是最重要的。在座的道友,你們不要認為現在學因明、學中觀、學俱舍,自己如何如何有把握,念佛法門都是老年人做的,我們根本不用修。如果有這些想法,說明你還沒有懂得麥彭仁波切和傳承上師們的教言。
大家應該對往生極樂世界產生一種信心,世間上的人買東西都要先對這個產品有信心,知道它有什么價值后才愿意買,同樣,我們如果對極樂世界的功德沒有興趣、沒有信心,那你在實際行動中是不會念、不會觀想的,這樣的話,也是不會往生的。即使你平時能圓滿一個數目,每天念了多少萬遍的佛號,如果沒有信心,功德也不會特別大。
往生極樂世界的這四個因,真的特別重要。打個比方,我們現在要到美國,首先就要搞清楚去美國干什么,這相當于四因中的發菩提心,我們去極樂世界干什么?為自己的事情肯定是不行的,極樂世界中連聲聞緣覺都沒有,所以你到那里去“上班”,一定要利益眾生。如果你不想利益眾生,只是到那里天天睡懶覺,快快樂樂的沒什么痛苦,一有空就曬太陽,可能不會有這種狀況。另外,出國的時候一定要有人民幣或美元,沒有的話想去也是不可能的,同樣的道理,想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必須要積累資糧,有一定的資糧才去得成。還有,自己必須想去,要發愿往生,如果自己不想去,沒有憶念的話,誰也不會強迫把你帶過去,就像你不想去美國的話,別人也不能硬逼著你去。最后,自己所作的善根一定要回向,這就像辦理有關手續一樣,沒有這些手續的話,極樂世界也去不了。
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一定都要具足。而在這四因當中,〖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憶念阿彌陀佛和渴求往生極樂世界,〗第十八愿中也講了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還有就是自己要想去,這兩個是最重要的,另外兩個因算是一種助緣,〖積累善根與標志著大乘種姓的發無上菩提心作為它的輔助因素。〗
〖因此,為了說明對阿彌陀佛虔誠信奉占主導地位,佛在《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中說:“阿難陀,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即生現見善逝阿彌陀佛,當發無上真實圓滿菩提心,并以增上清凈意樂為往生彼佛凈土真心信奉,積累善根,圓滿回向。”〗《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是按照藏文版本來翻譯的,以前我們講的時候,有些人說這是漢傳佛教的《阿彌陀經》,有些人說是《無量壽經》,但對照里面的內容時,好像有些對不上。但我認為不一定非要對得上,《無量壽經》就有五種譯本,每種譯本都不一樣,后來才不得不搞成匯集本。從漢傳佛教來講,所有的經典全部都能對得上,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唐朝翻譯的、宋朝翻譯的、明朝翻譯的,幾個譯本相互對照,不一定能夠完全相同。但我想既然藏傳佛教的譯師們能翻譯出來,印度肯定有這個梵文本,有些地方雖然稍有不同,也不要認為這是個大錯誤。現在的網絡比較發達,大家上網一查,好像《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找不到,就認為這是錯誤的。千萬不要這么想,就算是漢傳佛教的《心經》,真正要找兩個完全相同的譯本,也是相當困難的。
〖為了說明渴求往生凈土的愿望居于首位,此經中又說:“阿難陀,何者常觀想阿彌陀佛,并積累無量眾多之善根,真心依奉,彼等臨命終時,與如來、應供、正等覺阿彌陀佛身色、形象、大小、隨從比丘僧眾完全相同的佛化身住于其前。〗經典中是這樣講的:若有修行人經常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積累廣大的資糧,恒時專注佛剎,要想往生那里,然后自己發愿回向,此人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顯現一個化身安住在他面前,這個化身的身相、眷屬、形象等等,跟自己平時觀想的阿彌陀佛一摸一樣。
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在名言中是真實存在的,阿彌陀佛的神變力不可思議,他可以顯現為成千上萬的化身來迎接眾生。有些人也許認為:阿彌陀佛是只是一個主尊,每位念佛的人往生時,阿彌陀佛都要親自出來接,就像有些大寺院里的知客師一樣,今天馬來西亞的客人來了,明天新加坡的貴賓來了,整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其實阿彌陀佛并不是這樣,獲得佛陀的果位以后,具有無量無邊的神變,一地菩薩剎那能化多少身,大家也應該非常清楚,既然如此,獲得佛果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這邊有個念佛的人往生了,那里也有個念佛的人往生了,阿彌陀佛是不是這邊接的時候那邊來不及呢?不會有這種情況的。如果有這種懷疑,那完全是對佛陀功德不了解的分別念所致。
我們在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會顯現一模一樣的化身前來迎接,這種現象就像“普賢云供”里所講的那樣,完全是依*佛陀不可思議的神變力而顯現的。〖彼等因現見善逝,以具有極為清凈之等持及不忘失之正念,死后即能往生彼佛凈土。”〗見到了阿彌陀佛的化身后,此時的心很清凈、很專注。一般人在臨終的時候,如果對往生極樂世界有一定的把握,他的心確實非常清凈,不可能貪戀自己的親眷、財物,在極為清凈的等持中不忘失正念,對念佛或者觀想阿彌陀佛的形象一點也不忘失,在這種狀態中死去,馬上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跟蓮花生大師《六中陰》里的某些竅訣非常相似,我們在臨死中陰的時候,必須要舍棄一切貪戀,執著財產、房屋都是不合理的,這些東西就像石頭一樣沒有用處,應該一心一意地專注祈禱阿彌陀佛。
人在臨死時,觀想很多是有困難的。前段時間我在深圳的時候,有些人說看過六中陰的一些光碟,知道每個人死后會經歷很多的中陰顯現,這些必須要生前經常串習、認識,所以他們問我平時可不可以這樣觀?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一般來講,要得過密法的灌頂,對大圓滿和六中陰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對一百位本尊有一定認識,并修過聞解脫法門的人,當這些中陰現象顯現時,一旦能夠認取,就會獲得非常大的加持。但現在的很多人,有沒有這些境界也很難說。有些人根本沒有得過灌頂,有些人即使得過灌頂,對六中陰法門的修持也不夠,如果是這樣的話,死時最好還是心專注于阿彌陀佛,這是最容易的。”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說過:“我們臨死的時候,如果要一一觀想彌勒菩薩、寶生佛、東方現喜剎土等等,到時候自己的心會亂的,不能達到一心專注。”
那么,生前應該怎么訓練呢?一旦死亡出現,我們的第一個念頭一定要觀想跟上師無二無別的阿彌陀佛。比如說自己突然遇到了車禍,肯定必死無疑,這時你應該馬上觀想阿彌陀佛與上師無二無別,一心祈禱阿彌陀佛或上師,如果有這樣的念頭,那你的神識可以融入上師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的死亡方式都不相同,有些人在醫院里受很長時間的苦才死,有些人是突然死亡的,我坐車的時候就經常想,如果突然翻車了,我第一個念頭能不能憶念阿彌陀佛?雖然自己道理上明白死時若能選擇的話,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好的選擇了,貪戀世間上的任何東西也沒有什么用,但在那個時候,人的恐懼感可能特別強烈,能不能生起這個念頭,是我最關注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平時一遇到特別害怕的事,馬上就會想“不行了,要憶念阿彌陀佛”,如果實在不能憶念的話,就觀想自己的神識往上去,上方有阿彌陀佛和上師,有這么一個念頭也能往生!
我們大家都會經歷死亡這一關的,就像排隊一樣,一個一個遲早都會離開人間,離開的時候有些人的方法非常好,最后確實能往生極樂世界,但有些人什么方法也沒有,唯有隨著業風四處飄泊。就像學校里畢業的學生一樣,有些是當官的,有些是犯法的,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會出現。所以我們要趁活著的時候,對死亡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自己懂得凈土法門的這些教言,還要盡心盡力地為別人傳授。因為佛經里明明講了四種因的重要性,可有些念佛的人對這些根本不重視,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為他們講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任何一個凈土宗的法師或凈土宗的祖師,都不會否認這種觀點,我們藏傳佛教說要發菩提心,凈土宗的印光法師、弘一法師會不會說不用發菩提心呢?絕對不會的。實際上,這種說法也不是藏傳佛教的觀點,只不過是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開顯了佛經里的這些奧義而已。
〖歸納起來說明對阿彌陀佛虔誠信奉及渴求往生極樂世界最為主要以及具足這兩種條件能往生的道理,〗剛才再三強調過了,我們對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有信心。我剛開始的時候對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心特別強,中間一段時間,好像覺得自己沒什么希望了,退失了這種信心,現在的信心似乎又有點提升,但人的分別念是*不住的,這種信心什么時候會退也不好說。實際上我們對往生一定要有信心,信心具足的話,必定能夠往生。所謂上根者,就是信根為主的,修持大圓滿時信心很重要,修凈土宗時信心也很重要。
“渴求往生極樂世界”與“發愿”是同一個意思。有些人認為這里講的與剛才的四種因有點沖突,原來也有人這樣提問過,實際上二者并不沖突,發愿往生就是渴求往生,這兩個都是一樣的。
〖《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中說:“阿難陀,若有眾生,甚至一發心隨念如來,欲求往生彼剎,若有講授甚深妙法,則甚感難得,毫不懈怠,不怯不畏,甚至一發心觀想善逝阿彌陀佛,生起渴求之心,彼等于夢中能見善逝阿彌陀佛,〗如果天天都觀想阿彌陀佛,因為經常熏習的緣故,阿彌陀佛必定會于夢中出現的。上師如意寶曾比喻到,就像有個人天天思念自己的戀人,久而久之,做夢的時候也會經常夢到對方。同樣的道理,我們如果也這樣想念阿彌陀佛,平時在行住坐臥中念念不忘遠離輪回、往生極樂世界,到了一定的時候,晚上做夢自然會夢到阿彌陀佛賜予加持,或者出現往生的征相。如果這些在夢中出現的話,中陰時一般都會出現的。當然,夢中沒出現、中陰時候出現,夢中出現了、中陰時候沒出現,這些情況也是有的,不能一概而論。〖終將往生極樂世界,于無上真實圓滿菩提道中不退轉。〗
〖阿難陀,彼等善逝照見此相而于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中,普皆念誦阿彌陀佛名號且稱揚贊嘆。”〗一切的善逝佛陀都能照見實相,什么實相呢?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情的真相,阿彌陀佛的發愿力如此之大,我們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些狀況佛陀們看得清清楚楚,并且無量無邊佛剎里的佛陀也都在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有些學密宗的人認為:“我是不用念阿彌陀佛的,這都是老年人的法門,我是修無上大圓滿的。”當然,某些人依*凈土法門不能度化,但依*大圓滿能夠度化,這種現象肯定是有。也有些人依*大圓滿不能度化,但依*大手印就能度化,如同密勒日巴尊者,雖然大圓滿非常殊勝,但他并沒有依此證悟,后來依*大手印才獲得了即身成就。還有漢地的禪宗祖師,比如說六祖大師,雖然凈土法門很殊勝,但讓他念阿彌陀佛的話,他也不一定知道怎么念。所以有些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來講,你不學凈土宗是可以的,你學你的密宗、學你的禪宗,但沒有資格說凈土宗不好,說念佛法門不好,否則說明你對佛經的教義并沒有真正通達。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佛經中說了,十方世界的佛陀都在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佛陀都這樣念的話,你學密宗的有什么資格不念呢?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修持念佛法門,有些人學因明、學中觀,學多了以后,分別念當中對念佛的功德好像有種輕視感,這樣不好!
〖《無死鼓聲經》中也說:“自此向西方,極樂世界剎,彼處住如來,善逝無量壽,誰誦其名號,將往生彼剎。”〗意思就是說,從我們娑婆世界向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彼處住有善逝如來正等覺阿彌陀佛,不管是什么樣的眾生,只要持誦他的名號,都一定會往生到這個剎土。
〖我們必須要遵照諸如此類的佛經中三番五次明確提到的教義生起堅定不移的誠信,〗聽了今天的課以后,不知道大家相續中有沒有真正生起定解。什么叫生起定解呢?以前自己對念佛不是特別的重視,從今以后一定要好好念佛,明天不背《定解寶燈論》也可以,一定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開玩笑!不是這個意思啊,〖換句話說,一定要認識到極樂世界功德超勝之處。〗
今天就講到這里,請大家一起回向善根……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愿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思考題
1、以梵語頂禮的必要性是什么?
2、對于僅以聽聞名號便趨入不退轉菩提道,有哪兩種解釋方法?
3、有些人認為:“只要持名念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并不需要其他的方法。”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你平時是怎么做的?
4、請結合比喻解釋往生四因。
5、修密宗的人為什么不能隨便評價凈土宗不好?請從各個角度具體分析。
6、有些人想:“念佛往生的人非常多,阿彌陀佛只有一個,他可能有時候忙不過來吧。”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7、我們平時應怎樣訓練面對死亡的第一個念頭?你真的去串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