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專題欄目>>楞嚴(yán)專欄>>佛堂講話第三輯(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
        佛堂講話第三輯(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章)01
        2007年06月14日15:12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2163 字體: 繁體

        佛堂講話第三輯(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章)01
         
         
         
        道源法師講述
         
         
         
        佛堂講話第三輯序
         
        比丘凈朗 
         
         
         
        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國土,乃釋尊‘無問自說,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有情,依斯徑登不退。’此一法門之殊勝,歷代諸師,贊嘆備至。尤以永明大師稱為‘萬修萬人去。’蕅益大師則謂‘收機最廣,下手最易。’又嘆為‘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過去的祖師大德們,修此法門而現(xiàn)前見佛報盡生西者,史不絕書。我國大乘八宗,最能普遍社會深入人心者,亦惟凈土。這是有其必然的道理的。
         
         
         
        慨自晚清以來,外道猖獗,邪說橫行,大大的影響了我國人心。而原在社會上廣泛代表佛教的凈土宗,隨之發(fā)生三種障緣,而大受打擊。三種障緣是:一、不信。二、信而存疑。三、迷信。第一不信者,為外道邪見之徒;誣念佛拜佛為迷信,為拜偶像。故毀寺興學(xué),侵奪廟產(chǎn)之惡行,屢見不鮮。致多數(shù)優(yōu)秀青年,相率走入外道邪說之門,而扼殺了佛教新生的原素。第二信而存疑者,則不僅教外人士為然,即教內(nèi)學(xué)者亦且有之。歸納約有以下數(shù)類,1、稍具文字知識者,以為念佛法門太淺,只是老太婆的佛法,不能接引上根奇特之士。2、懷疑念佛法門太簡單,太容易。謂佛法如大海,以上智之士,窮畢生之力,尚難窺其涯際。只是一句阿彌陀佛,即能究竟成辦,似無此理。3、有謂求生西方,乃逃避現(xiàn)實的弱者。只圖自利,似與以普度眾生為宗旨的大乘佛法不相應(yīng)。4、有謂念佛法門最大的成就,止于生西,而不能現(xiàn)生開悟。不如其他法門之現(xiàn)生求悟,為直截了當(dāng)。第三迷信者,一味的,虔誠的,‘念佛、拜佛’。但他的‘念、拜’的目的,是求人天福報。根本不明佛教的教義。不知道甚么是‘了生死’。更不知道甚么是‘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了。以佛法來講,就是‘顛倒’,顛倒就是‘迷信’。以這種迷信之心來念佛,不過種些善根而已,與佛陀悲愍度生之本懷,相去太遠了。
         
         
         
        以上三種障緣,除外道邪說之因素外,在佛教自身,亦有其應(yīng)負(fù)的責(zé)任。一、道德學(xué)行兼?zhèn)涞拇蠓◣焸儯豢峡嘞律矶危钊肷鐣鶎尤ズ霌P佛法。致一般國民乃至初機信眾,對佛法—尤其念佛法門的義理和行事,茫無所知。才發(fā)生誤解和歧見,而易受外道邪說之蠱惑。二、念佛方法,既覺籠統(tǒng)又嫌分歧。這種矛盾現(xiàn)象,實在是普遍的存在著。本來佛說阿彌陀經(jīng),僅示‘執(zhí)持名號’。至于‘執(zhí)持’的方法如何?則經(jīng)無明文。歷代祖師們,見仁見智,各訂各的‘執(zhí)持方法’。皆有其得力處,亦皆有其成就。惟于后世學(xué)者,則有契機或不契機。致念佛人難獲實際利益。甚至念了幾十年,還不能與佛法相應(yīng)。求其最簡單易行而普契群機者,則莫過楞嚴(yán)經(jīng)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一法了!可謂法門中之法門,開示中之開示。然而‘六根’怎樣‘?dāng)z’法?又成問題了!竟使學(xué)者,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上述這些疑難,都是事實。例如‘信而存疑’那幾種罪過,筆者即曾犯了不短的一個時期。如不急予解答,徹底糾正,則信心無從生起。信心不生,即無從發(fā)愿;修行就更談不到了。尤其為求人天福報而念佛的迷信者,更可憐了!欲求這些問題的解答,請讀這本‘佛堂講話’。
         
         
         
        這本佛堂講話,是民國五十年農(nóng)歷十一月間,基隆正道山海會寺舉行念佛七時,吾師源公上人的開示。內(nèi)容以楞嚴(yán)經(jīng)大勢至圓通章為經(jīng),博引其他經(jīng)論并插入公案掌故數(shù)則為緯。對于上述各種疑難,俱有精辟的破解。念佛法門與其他方便法門修行的難易,亦予以簡明的比較。尤其‘六根’的‘?dāng)z’法,開示特詳。其余有關(guān)斷疑、生信、求解、勸愿、導(dǎo)行諸端,無不苦口婆心,叮嚀懇切。義理豐富,詞旨暢達。聽者始而皇皇然如有所失,繼則欣欣然法喜充滿。尤為暗路明燈,苦海寶筏。惜筆者六根暗鈍,筆滯如膠,所遺者什之八九,所記者什之一二。而上人隨機演暢,并無講稿;致遺漏者無從校補,是所憾耳。
         
         
         
        本輯經(jīng)菩提樹月刊分期刊出,深得各方嘆賞,紛請印行專冊,俾廣流通。玆將付印,爰贅數(shù)語,以志殊勝因緣。
         
         
         
        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臺灣光復(fù)節(jié)序于凈土宗海會寺。
         
         
         
        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章
         
         
         
        一、常隨佛學(xué)發(fā)心念佛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閑岔。我們打念佛七應(yīng)當(dāng)一心念佛,不應(yīng)當(dāng)講話。但我們都是凡夫,平日被事務(wù)糾纏,免不了發(fā)生懈怠不能精通。現(xiàn)在聽聽開示,就能振奮精神變懈怠為精進了!所以要講講說說。還有初發(fā)心的人,不明白佛教的教義和念佛的道理;跟隨著念幾天,白白的消耗時間,得不到念佛的利益;更要講講說說,使之明白佛理,然后打起精神念佛,庶可事半功倍。學(xué)佛要行解并重,就是這個道理。有這兩種原因,還是要把應(yīng)機的話,簡要的講講。
         
         
         
        本寺自從落成那年(四十一年)起,每年打一個念佛七。我們學(xué)凈土的人本來天天念佛,為什么還要打念佛七呢?這有兩個意義:一為紀(jì)念阿彌陀佛誕辰。一為加行精進,要在這七天里克期取證。所以定在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一日起七,至十七日——彌陀誕辰圓滿。去年因我到屏東講經(jīng)去了,將念佛七停止一次,今年仍照舊規(guī)按期舉行。
         
         
         
        談到阿彌陀佛誕辰,大家不免要發(fā)生疑問:像釋迦牟尼佛生在我們娑婆世界,他的生滅日期,是有考據(jù)的;阿彌陀佛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受生,而且成佛已有十劫了,怎么知道他老人家十一月十七日誕生的呢?這是有段公案的,十一月十七日原是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為什么把壽禪師的生日當(dāng)作彌陀的生日呢?現(xiàn)在把這段公案講給大家聽聽:
         
         
         
        壽禪師生當(dāng)五代末葉,深受吳越王錢俶的禮敬。一日,王欲設(shè)齋供僧,問師現(xiàn)代有無高僧?師答:‘高僧太多了,惜無人識得,長耳和尚即是定光佛再來,你若能供養(yǎng)他,必得大福報’。——原來長耳和尚不修篇幅,韜光同塵,衲衣敝垢,躑躅街頭;因兩耳甚長,大家都叫他長耳和尚。王聞言,生大歡喜,即備盛筵延長耳和尚居最上座,長耳和尚詢悉原委,即說:‘彌陀饒舌’,就座后即圓寂了!錢王憶長耳和尚言,悟知壽師是彌陀再來,迅即趕往壽師道場—永明寺,比至,壽師亦已坐化去了!佛教規(guī)矩,必至化緣屆滿,方可說出來歷,說明后應(yīng)即離去。因此,確知壽師即彌陀化身。所以后人就以壽禪師的生日當(dāng)作彌陀誕辰了!
         
         
         
        以上講的是打佛七的因緣和彌陀誕辰的公案。
         
         
         
        前年念佛七的開示,是依照普賢菩薩行愿品講的。今年要按照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來講。我們念佛法門有五部經(jīng),即:觀無量壽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華嚴(yán)經(jīng)的普賢行愿品和楞嚴(yán)經(jīng)的大勢至圓通章。本章既為五經(jīng)之一,應(yīng)當(dāng)講講。又本章文字簡短,容易念誦記憶。文字雖短而意思周詳,教、行、理具備。大家能把它背熟了,再了解它的意思;然后行解相應(yīng),必能獲得大利益。今天講題是:常隨佛學(xué)發(fā)心念佛。經(jīng)文: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再分三段來講:
         
         
         
        1、既為佛子即應(yīng)學(xué)佛
         
         
         
        大勢至菩薩,最初也是薄地凡夫,因發(fā)心學(xué)佛,才能與佛—無量光乃至超日月光—相遇,得到念佛三昧。我們也是佛弟子呀!要以同學(xué)伴侶—菩薩作榜樣,學(xué)佛念佛;發(fā)心要得到念佛三昧,才不愧作一個佛弟子。
         
         
         
        前年講十大行愿的第八愿:‘常隨佛學(xué)’,就是說常跟著佛走,使怎么走我們怎么走,走到盡頭,就到了佛地了。要知道佛也是修習(xí)成功的,古人云:‘無天生的釋迦,無自然的彌陀。’釋尊成就佛果,是經(jīng)過多少難行苦行才證得來的,并不是什么天哪神哪給他的。
         
         
         
        學(xué)佛的第一步就是要了生死。了生死的法門很多,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能了生死。而在這么多的法門中,要以念佛法門為最容易最穩(wěn)當(dāng)。其他法門,修起來都很難,且人的壽命有限,還沒有修好呢,已到壽盡命終了。來生如何,殊難逆料。所以還是選擇最簡單最穩(wěn)當(dāng)?shù)姆ㄩT為妙。大勢至菩薩給我們作證明人,他生到極樂凈土,位居西方三圣之一,就是念佛的成果。
         
         
         
        為什么要求生西方?因娑婆世界打閑岔的事情太多,很難達到了生死的目的。你們在家居士們,固然有許許多多的事務(wù)糾纏;就是出家人也得為他的衣、食、住等等來打閑岔。西方極樂世界,是依彌陀的愿力成就的,衣食現(xiàn)成,不要我們操心,要了生死容易得很。所以要求生西方。
         
         
         
        以上講的要常隨佛學(xué),學(xué)念佛求生西方。大勢至菩薩就是遵照超日月光佛教他的念佛法門,由念佛而生西方的。有人說:念佛法門是接引下根的!好啦!算你根基高,還高過大勢至菩薩嗎?菩薩還遵從佛的教誨念佛咧!我們怎可不遵佛的教訓(xùn)呢?!
         
         
         
        我們隨著佛學(xué),不是死后才得到利益,只要你學(xué)佛,馬上就得到利益。那些不學(xué)佛的人,終日忙碌,請問他們忙些什么?為誰忙?都是為別人忙啊!并靡有忙到自己的事情。幾十年辛苦為別人,到頭是凄涼而死,死后還是茫茫無所。像你們來參加佛七,坐下來靜心念佛,這才是為自己呢!將來念佛功成,生到西方,那是你的真正收獲,真正歸宿,也是真正為你自己。
         
         
         
        你們有幾位年輕的居士,都是有大善根的人。應(yīng)當(dāng)珍重你的善根,好好學(xué)佛,勿以年華可待因循猶豫。你們問問他們年長的,忙碌了幾十年,結(jié)果是什么?千萬不要等到老年再修。要發(fā)道心念佛,念一聲佛,功德無量,法樂無量。
         
         
         
        2、不修凈土莫謗凈土
         
         
         
        上節(jié)講的大勢至菩薩遵奉超日月光佛的教誨,一心一意的念佛,就成功了。我們應(yīng)當(dāng)照樣學(xué),聽了就信,信了就念。
         
         
         
        不知道念佛的人不念佛,不能怪他。有些學(xué)佛的人,對于理論好像他很明白,但不信念佛法門,不念佛還毀謗念佛。因念佛在各種法中是最簡最易的法門,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即得。唉!就因太簡易的緣故,反而招人懷疑。至于繁難的法門固然很多,可是你修好修不好呢?中國佛教都是大乘佛法,所謂大乘者,以利他為主。凡是一個修行法門,不但自己修,還要教他人修。倘若自己尚修不好,怎能教好他人?結(jié)果糊涂一世,辜負(fù)自己,辜負(fù)眾生,亦辜負(fù)佛恩。念佛法門即無此種顧慮。
         
         
         
        前面講過,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能入道,皆能了生死。但能應(yīng)乎根機才是妙法,所以說:‘法無高下,應(yīng)機者妙’。譬如醫(yī)師用藥治病,藥有貴有*,不對癥者,雖珍品不能愈疾,甚且有害。古人云:‘藥無貴*,對癥者良’。學(xué)佛選擇法門,亦復(fù)如是。
         
         
         
        釋尊預(yù)言,一萬二千年后,經(jīng)典被魔毀盡,那時無人信佛,亦無人印經(jīng)了,獨有無量壽經(jīng)多存一百年。可知到了末法時代,唯有念佛法門尚能應(yīng)機。佛預(yù)計如此,再看看我國佛教興衰情形如何?當(dāng)盛唐時代,乃佛教鼎盛時期,大乘八宗次第興起。這八宗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而其目的則無二致。譬如我們要到臺北總統(tǒng)府去,四面八方道路很多,任走那條路,都能到達總統(tǒng)府,路盡管多,而總統(tǒng)府只有一個。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即是此意。任何宗派,都有了生死的方法,但佛教不是光談理論,最貴實踐。晚唐以后,名義雖有八宗,而除禪凈兩宗尚能勉維門庭外,其余各宗,皆已逐漸銷沉了!到了今日,禪宗亦僅存名義,且在繼續(xù)衰落中;實際只有凈土一宗了。這是什么緣故呢?就是因為那些宗派,理論高深,修法繁難,一般根器不易領(lǐng)納的緣故。
         
         
         
        有人批評:中國佛教只有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八個字而已,此外已無佛法了。這個批評,是慨嘆中國佛教沒落的現(xiàn)象,想把各宗都宏揚起來才好。是的!我們雖學(xué)凈土,絕不反對而且希望其他各宗都興盛起來。人的根機不同,如八宗能同時宏揚,而同時攝受多種根機的人,那多好呢!但是我們不同意先來毀滅凈土宗。
         
         
         
        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研究‘戒殺、放生、吃素、念佛’這八個字的價值。這八個字的確是佛法,而且是佛教的成績,也是佛教的精華。大家都知道,佛法最重修行,什么叫修行?就是修正罪惡的行為。殺生即是最大的罪惡行為!眾生皆有求生欲,被殺是何等痛苦!而竟忍心殺之,是身、口、意三業(yè)俱惡,與佛的慈悲本懷恰好相反。造此惡業(yè),必墮地獄,焉能成佛!我們奉勸佛弟子,第一步便要消極的‘戒殺’。進一步就要積極的‘放生’。自己既能不殺,則見眾生被殺而起悲心,用種種方便免其被殺之苦。再進一步講到‘吃素’,家庭狀況不同,吃素或不易普遍做到,自己不殺生,到市場去買——所謂三凈肉,固然可以,但是不究竟。自己不造殺業(yè),叫別人造殺業(yè)而自己吃肉,合理嗎?所以不吃眾生肉才是徹底的戒殺咧!戒殺、放生、吃素三善業(yè)是前方便,還不能了生死,斷業(yè)才能了生死呢!末法時代,眾生業(yè)重難斷,唯有‘念佛’一法,不待斷業(yè),可以帶業(yè)往生。前三善都是助行,念佛才是正行。或問:只是念佛即可了生死,又何必戒殺放生吃素呢?須知帶業(yè)往生,只許帶舊業(yè),而不準(zhǔn)帶新業(yè)。你一面念佛,一面造惡業(yè),那你一定不能生西,這要請大家特別警惕!怎么說這八個字是佛教的成績呢?佛教傳入中國歷時近兩千年,經(jīng)若干祖師大善知識宏揚的結(jié)果,就是這八個字普遍社會深入人心,而且現(xiàn)在佛教也就剩了這八個字,不是佛教的成績嗎!不是很值得慶幸的嗎!怎么說是佛教的精華呢?中國的大乘佛教,無論那宗那派,所持的法門盡管不同,但絕沒有勸人殺生吃肉的,這是各宗的共同點,傳承至今,而且還要繼續(xù)維持下去,不是佛教的精華嗎?!再談各宗繁難的法門,高深是夠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修證的。唯有念佛法門,自己能修,也能教人修,人人都能修。許多法門都已銷沉下去了,獨有這個法門尚能普遍宏揚。不也是佛教的成績和精華嗎?!
         
         
         
        又有人認(rèn)為念佛法門太淺,是老太婆的佛法,應(yīng)該打倒。這更是造口業(yè)!普賢、大勢至那樣等覺大菩薩,也是老太婆嗎?也應(yīng)該打倒嗎?再說老太婆也是眾生啊!怎么就應(yīng)該打倒呢?大乘八宗,現(xiàn)只剩這一宗還能維持佛法于不墜。猶如暗夜只此一盞燈了,你還嫌它不亮要打倒它;若果真把它打倒了!那么佛法不就整個完了嗎?!前面講過,‘法無高下,應(yīng)機者妙。’學(xué)佛是要了生死的,能了生死即是妙法。老太婆能修老太婆了生死,你不修還在那里造口業(yè),無論你有多大學(xué)問,一樣掉到苦海里邊去。
         
         
         
        法門很多,都能了生死,你盡可任意選擇,不一定要你念佛。你念佛不念佛是你自己的事,但是不要譏謗念佛法門,免造口業(yè)。
         
         
         
        3、承佛慈教應(yīng)當(dāng)念佛
         
         
         
        現(xiàn)在講我們應(yīng)當(dāng)念佛的道理。大勢至菩薩就是從一個念佛法門證入無生法忍。我們雖然生在末法時代,但是也聞知念佛法門了,比大勢至菩薩略無遜色。你如果深信念佛能了生死,專心一志的念去,到了報盡命終時,則屈伸臂頃彈指之間,即生到西方去了。
         
         
         
        念佛須有善根,善根植在前世。我們都是有善根的人,否則不能出家。居士們也有善根,但為家事糾纏,不能專心念佛,可以原諒;不知道佛法的人不念佛,更可以原諒。我們既已聞知佛法而又出了家的人,再不能認(rèn)真修行念佛,怎能了生死?怎能度眾生?怎能對得起釋迦彌陀呢?
         
         
         
        上節(jié)講過有人批評中國佛教只剩戒殺放生吃素念佛八個字,是慨嘆中國佛教衰落的現(xiàn)象,中國佛教衰落是事實,但不是這八個字的罪過,是重行不重解無人講說的緣故。禪凈兩宗都是如此。例如戒殺放生吃素,乃世間善法,并非佛教特有的戒條。外道亦多有持此戒者,即邪教如一貫道亦持此戒。許多老佛教徒甚至還有出家人,都迷信一貫道去了!說起來真是佛教的恥辱!這就是少人講說,那些人不懂佛教的義理,所以不辨邪正,而朝秦暮楚了。念佛亦復(fù)如是,先前還有半通半不通的,后來簡直不懂念佛的道理了。類如‘不修今生修來世’這那是念佛的本意!不是顛倒嗎?還有些老太婆預(yù)燒紙錢,儲備冥用,你看這顛到那里去了!可是,這怪不得他們,因為他們不懂啊!其他宗派倒是有人在那兒講講說說的,但又陳義過高,像八不中道,圓頓止觀等等,也只是講講說說而已。一般知識的人,聽就聽不懂,那還談得上修!不能修,不還是等于零。凈土宗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為什么被人譏為老太婆的佛法呢?就是因為沒有人講說,只有老太婆們在那里念嘛!若果有人講說,一樣的攝受知識份子,以他原有的聰明智慧,學(xué)問經(jīng)驗,再加念佛的工力,豈不事半而功倍?!
         
         
         
        我們發(fā)心宏揚凈土,要行解并重。光說不行,大法師也不如老太婆。要自信我們有大善根,接受了釋尊大慈大悲教我們的念佛法門,就應(yīng)當(dāng)向大勢至菩薩看齊,認(rèn)真的修,認(rèn)真的念,自利利他。
         
         
         
        話說多了打閑岔,好好的念佛吧!
         
         
         
        二、二力相應(yīng)定生極樂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閑岔。昨天講到大勢至菩薩從超日月光佛,學(xué)念佛三昧。今天講題是:二力相應(yīng)定生極樂。分三段講:
         
         
         
        1、專憑自力悟修甚難
         
         
         
        念佛法門,顧名思義,是教我們念佛。佛本來無時不念眾生,佛念眾生,眾生念佛,兩方互念,才能成叻。念佛的好處,是能得到佛力加被。專*自力來了生死,是可以的。其他宗派如禪宗即是全*自力,不過很難如愿。這有三種原因:(一)我們薄地凡夫,煩惱深厚,不易超出。不能超出煩惱,即不能明心見性。(二)無佛力加被,魔多來擾。(三)陳義過高,普通根器不易理解。有此三因,所以禪宗只能接引上根利器,中下根人不易領(lǐng)受。分別說明如左:
         
         
         
        (一)煩惱深厚,不易超出:三界內(nèi)的見思惑,以貪嗔癡為根本。貪嗔癡造出甚多業(yè)障,乃無始以來的習(xí)氣,很難破除。再分別解說如下:
         
         
         
        貪——貪是對順境現(xiàn)前所起的煩惱,約分財、色、名、食、睡五類,即所謂世間‘五欲’。不學(xué)佛的人,固然免不了‘貪’,學(xué)佛的人仍然不易擺脫這個‘貪’字。拿‘財’字來講,衣、食、住、行非財莫辦。一到財境現(xiàn)前,即心迷智暗,而隨財轉(zhuǎn)了!義中求財,還是好的,超出范圍,即是貪圖非義之財,犯佛法也犯世法。請看多少才智之士,事功烜赫,因財而身敗名裂者,比比皆是。說起話來人人都以清高自許,但一臨財境現(xiàn)前,就迷惑了!一方面是因為錢好用;一方面是無始以來的習(xí)氣使然。其二是‘色’,男女之色為生死根本,是人所共知的,但這一關(guān)最難打破。因為作眾生以來,就有此煩惱。不僅上等動物如此,下至蜎飛軟動之倫,莫不皆然。其三是‘名’,我國三代以上,已以好名為病,而三代以下,則惟恐不好名了!歐美有‘名譽為第二生命’之諺,現(xiàn)代世界各國,無論國家社會乃至各個人,無不以‘榮譽’相爭逐。即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大法師,亦多不免這種習(xí)氣,聽見人家恭維,看見報章頌揚,便生歡喜心。講起道理來誰都知道,但是一到名境現(xiàn)前就迷惑了!其四是‘食’,不學(xué)佛的人貪圖口腹之欲,姑且不談。即學(xué)佛人懂得不吃眾生肉的道理——眾生即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種誠懇痛切的教諭,深足警世了!但業(yè)障重者,仍不能屏除多生習(xí)氣。我曾親見有人一餐不能適口合意,就傷心到流淚。佛教徒雖不食肉,而對適口的素菜,也要多吃一點兒;修行多年的人,也還免不掉這種習(xí)氣。這就叫做:‘貪食忘道,歡喜放逸’。最后講到‘睡’,惡勞好逸,是世人常情。按佛法晝夜六時都得用功,不應(yīng)貪睡。但為習(xí)氣所使,不能不睡,睡眠以后,即入黑暗糊涂狀態(tài),幾與尸體無異。而在‘我知’‘我見’未破除以前,沒有不貪睡的。
         
         
         
        以上說的都屬于‘貪’,即財、色、名、食、睡五境現(xiàn)前,所引起的煩惱。
         
         
         
        嗔——嗔是對逆境現(xiàn)前所起的煩惱。不論在家人出家人,對逆境現(xiàn)前時,都要發(fā)生煩惱。煩惱有八萬四千,惟‘嗔’最烈;佛喻為‘嗔恚如大火,能燒功德林。’又說:‘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人到忿怒的時候,不聽人勸,不怕人恥笑,不怕墮地獄,也不要成佛了!種種顛倒,無法形容。事后雖知后悔,但當(dāng)嗔境現(xiàn)前時,心卻被境迷轉(zhuǎn)不可喻了!
         
         
         
        愚癡——愚癡即不正知見。念佛了生死,才是正知見。而自無始以來,無明纏縛已深,不正知見任運生起,解脫很難。所以古人有:‘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生死在呼吸之間’等警策語句,都是想喚醒世人愚癡的迷夢。
         
         
         
        以上說明貪嗔癡三根煩惱深厚,超出甚難。
         
         
         
        (二)無佛力加被,魔多來擾:魔,自無始以來,即與眾生結(jié)怨,如無佛力加被,自力驅(qū)除甚難。現(xiàn)講一段公案:
         
         
         
        悟達國師者,唐懿宗咸通年間,封為國師,稱總教沙門;住安國寺,帝親臨法席,時有遠人貢進沉香寶座,帝以其珍貴不御,以賜國師;師竟受之,且甚為得意。詎知其怨家即乘此隙而入,致生人面瘡,幾瀕于死;后遇異僧以三昧水洗之方愈。異僧并為說明因果始末,謂汝前身即漢之袁盎,曾勸景帝斬□錯;盎后身十世為高僧,錯銜怨不得報復(fù);汝今受沉香寶座而心起憍慢,故彼得乘機而入。師因此作三昧水懺三卷,流通至今。
         
         
         
        又民國三十七年,我在普陀山發(fā)心于頭頂‘燃燈’時,有一位老修行,發(fā)心一同燃燈供佛。據(jù)云:他在普陀山住茅蓬,此時真發(fā)菩提心,愿斷盡煩惱,度盡眾生。一日靜坐中,忽聞空中有言:‘你也發(fā)菩提心?你也想了生死嗎?’言訖,即覺有人入于腦中,從此不能打坐,一想用功,即感覺有人在腦中擾亂。
         
         
         
        以上述兩則故事觀之,自力驅(qū)除魔障,實非易事。
         
         
         
        (三)陳義過高,普通根器不易理解:所謂開悟者,即是明自心、見自性。而心性被煩惱遮蓋纏縛,不明難見。須把一切執(zhí)見,層層透過,即最后一個‘佛見’,亦須掃空,才能明心見性。如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去度牛頭山法融禪師;當(dāng)時法融禪師尚未開悟,住在茅蓬,觀心辦道。四祖到后,趁融師取茶之時,在他座上寫一‘佛’字。融師奉茶后,將欲就座,忽見‘佛’字。竦然一驚!四祖喝道:‘你還有這個在?!’可見‘佛’也是障礙。金剛經(jīng)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是說明這種道理的。但是這種道理,甚高甚深,平常人實在不易了解。
         
         
         
        依上來所講的道理,雖然佛性人人本有,個個現(xiàn)成;但因煩惱深厚,魔障重多,義理高深;若全*自力悟修,實在甚難!
         
         
         
        2、但*佛力往生不易
         
         
         
        上節(jié)講不仗佛力全*自力開悟不易,是由于煩惱厚、魔障重、義理高三個原因。那么,單*佛力怎樣呢?也不能生西。超日月光佛教大勢至菩薩念佛,就因為單*‘佛念’不成,所以才要‘念佛’。‘念佛’‘佛念’,二念相交,那就一定生西方了。經(jīng)文: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先就經(jīng)文來講:‘憶’約佛說——現(xiàn)在講就是阿彌陀佛,‘專忘’指眾生說。佛是專以濟度眾生為懷,無奈眾生把佛忘了!若逢或見的‘若、或’是不定詞,約佛邊說;‘不逢、非見’約眾生邊說。佛時時逢到眾生,看見眾生;而眾生有念佛者,則必逢必見;倘若不知念佛,不肯念佛者,則不逢不見了。又一義:‘若、或’皆作‘雖’字解,都約眾生邊說,你既不念佛,佛‘雖’現(xiàn)在你面前,你也是不逢不見。此二義皆可通。
         
         
         
        昨天講過彌陀饒舌的公案——長耳和尚是定光佛的化身,永明壽禪師是彌陀佛的化身,壽禪師是‘順現(xiàn)’,長耳和尚是‘逆現(xiàn)’。都是當(dāng)時杭州人們所常逢常見的呀!誰又認(rèn)識他們是佛呢?這就是雖逢不逢,雖見不見了。
         
         
         
        今天再講一段豐干饒舌的公案——豐干是唐朝天臺山國清寺的和尚,當(dāng)時有候補官閭丘胤者,在貧困潦倒之際,忽奉命牧臺州。而正在拼當(dāng)赴任時,猝患劇烈頭痛,命在呼吸,可算命途偃蹇了!但是他對佛法頗有因緣,幸得豐干大師往為治愈。胤在感恩之下,因問臺州尚有高僧何人?豐師告以國清寺寒山、拾得二僧,即文殊、普賢化身。胤到任后即往國清寺參謁寒山拾得二大士。知客僧告以他們倆是瘋顛僧,大人如有吩咐,喚他們來就是了。胤以為不可。于是知客僧引胤至大寮——廚房。即呼寒山拾得!胤見了兩師,立即伏地頂禮。寒拾二人,即笑敖著奔往寒巖,胤亦追至寒巖。寒山回首說:‘豐干饒舌!彌陀不事,禮我為何?’遂縮身入巖穴,其穴自合。
         
         
         
        豐干是彌陀化身,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化身,一佛二菩薩同時現(xiàn)身于國清寺。而該寺僧眾及一般信徒,那個認(rèn)識他們是佛菩薩呢?這不也是雖逢不逢雖見不見的例證嗎?!
         
         
         
        佛教化度,不顯神通。不信佛者自不必說,信者亦尚有以為佛菩薩不夠慈悲,眾生這樣苦惱,還不來濟度!殊不知佛菩薩都是在因地即發(fā)大菩提心,以度生為懷,無時不在‘念眾生’‘行度化’,不過眾生‘不念’不識罷了。不念佛專等佛來接引,那是等不來的!你不念佛,即使佛現(xiàn)在你的面前,你也不會認(rèn)識,還是等于不見。就是佛來接你,你也絕不會跟著去的呀。
         
         
         
        以上說明佛無時不在憶念眾生,我們不念佛而專仗佛力,仍不能生西。
         
         
         
        3、因緣和合方生凈土
         
         
         
        上兩節(jié)說明全*自力或?qū)U谭鹆Γ疾灰壮晒Α_悟或生西。現(xiàn)在講念佛佛念,因緣和合,必能生西。經(jīng)文: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異。’
         
         
         
        這段經(jīng)文是說:假使二人互相憶念,而且憶念甚深,則此二人從今生到來生,都不會分離,如影隨形一樣。這里應(yīng)注重兩點:(一)必須二人互相憶念,且不是泛泛的淺念,而是甚深的憶念。前面講過,自力難斷煩惱;仗佛力則能帶業(yè)往生。又自力魔多來擾;佛力能以卻魔。自力法門義理高深,普通根器不易理解;念佛法門平實淺易,且不致錯誤。這是說*佛力比自力穩(wěn)當(dāng)容易。(二)專*佛力而不自修,也不能成功。前面曾說,我們不念佛,縱然佛時時在念我們,也決不能生西的。
         
         
         
        要生西方,須‘念’且‘深念’,這是眾生的事。佛沒有不念眾生的;眾生則有念佛的,有不念佛的。因佛無時不念眾生,且憶念甚深;生西不生西,端在眾生自己;佛是一味平等的。佛心如雨,三草二木,同得滋潤,無有差別。三草二木,配五乘法。佛說法一味平等,原無大小三五之別;因眾生根器不同,領(lǐng)納不同,才有五乘之分。如同大木所得雨量多,小草所得雨量少,是一樣的。再進一步研究三草二木: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和雨一樣。但被澤者第一須有根,如草木然;若無根,雖蒙雨澤亦不能生長。第二根要深,草木無根固然得不到雨的利益,如根太淺,亦擎不住風(fēng)吹日曬。根,即善根,凈土法門以念佛為善根。但念佛必須至誠懇切,把這一句佛號,一定要念到極樂世界去,才算功夫。所以大勢至菩薩說念、深念,‘念’即是植善根,‘深念’即是深植善根。彌陀經(jīng)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說多善根福德因緣,才能生到西方。念、甚深念,則善根福德俱多,即能與彌陀念眾生之念碰到一起,而生西方了。
         
         
         
        有人說:彌陀大慈大悲,十念即可往生,平日又何必念?更何必深念呢?不錯,十念即能往生,是不錯的!但不十分可*。你現(xiàn)在念上十口氣的佛,永不再念,等著死了生西吧!那你一定生不去。因為帶業(yè)往生不帶新業(yè),昨天已講過。你時時在造作三業(yè),十念功德,敵不過你不斷新造的三業(yè),怎能生西呢?所以必須多念深念。只顧念佛,自然不致造業(yè)了。念佛不但要多念,而且要深念!怎么叫深念呢?就是一句佛號在‘事念’上念到西方,在‘理念’上念到自心深處。若只多而不深,則雖多到一日三千乃至十萬,一面念佛一面妄想,口念而心不念,則善根太淺,仍不能保證生西。必須每句念到自心念到西方,才能與佛念相應(yīng),必然生西無疑。
         
         
         
        難得大家發(fā)心念佛,既已念佛,還應(yīng)進一步求深念。怎么才能‘深念’?要作三種觀想:(一)觀眾生苦;(二)勿負(fù)善根;(三)勿負(fù)佛恩。我們觀察眾生,受苦無窮,而欲度無力;所以念佛求生西方,證得無生法忍,還度苦難眾生;思念及此,即應(yīng)深心念佛。勿負(fù)善根:須知人身難得,前生不犯殺盜淫妄,始得現(xiàn)生人身。前生種了念佛的善根,今生方知念佛。而失卻人身則極容易,不念佛造作三業(yè),轉(zhuǎn)眼之間,即失掉人身,亦同時辜負(fù)了自己的善根,思念及此,應(yīng)即深心念佛。觀想佛在甚深憶念我們,我不念佛,豈不大負(fù)佛恩!思念及此,即應(yīng)深心念佛。
         
         
         
        現(xiàn)有一分學(xué)佛者,不明凈土宗旨及其修法,謗為‘他力教,決不能成佛!’這是錯誤的。古代大德們,贊嘆‘佛力’,原為贊嘆‘凈土法門’的‘殊勝’,非謂全*佛力。這種外行的批評,不要盲從。再說凈土宗標(biāo)旨為念佛法門,‘念’不是‘自力’是什么?一面憑‘自力’‘念’,一面仗‘佛力’加被。前面講過專*自力專*他力都難滿愿,必須二力——因緣和合,方生凈土。佛是隨時等著迎接我們哩!能生西不能生西?只看我們這點‘深念’的力量了!
         
         
         
        話說多了打閑岔,大家提起精神,好好念佛吧!
         
         
         
        三、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閑岔。昨天講的二力相應(yīng)定生極樂。經(jīng)文講到二憶念深...從生至生...不相乖異。今天講:憶佛念佛,必定見佛。分三段來講,請看經(jīng)文:
         
         
         
        1、暫憶力弱難敵散亂
         
         
         
        ‘十力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見佛。’
         
         
         
        世人最慈悲的,莫過于母親。父母之恩雖相提并論,而母親的慈愛尤超過父親。何以言之?譬如子女不肖,犯了偷盜邪淫,做父親的往往一怒而舍棄之,驅(qū)逐于門庭之外。母親則不然,她對于不肖的子女,氣恨固然是氣恨,而在氣恨之中,更深寓憐愍之情,絕不忍舍棄逐出。諸佛對于眾生,猶慈母之愛子。眾生雖不念佛,而且造作殺盜淫妄諸惡業(yè),但佛絕不舍棄,認(rèn)為是可憐愍者,和慈母不舍棄不肖子女一樣。然而子若背母而逃,母親雖想念,又有甚么用處呢?佛雖念眾生,而眾生背覺合塵,與佛乖違,佛念亦是無用。倘若兒子忙念母親,像他母親念他一樣,母子必得團聚,而且生生世世不相背離。眾生念佛,如能和佛念眾生一樣的懇切深摯,則現(xiàn)前即能見佛,當(dāng)來永不離佛。
         
         
         
        本章從開始至此,都是講念佛三昧的道理。以下講念佛的方法: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眾生心是甚么心?就是現(xiàn)在你我的心。憶念二字,以上都籠統(tǒng)的講,就是思想。此節(jié)則說‘憶佛’‘念佛’,已把憶念二字分開了!可釋為:暫念曰憶,久憶曰念。為甚么要把此二字分開呢?就是要教我們腳踏實地的修行。我們要知道暫念力弱。敵不過散亂心,現(xiàn)前當(dāng)來都不易見佛。
         
         
         
        凡夫必須要學(xué)佛。不學(xué)佛,不但不能認(rèn)識真心,連妄心也不會認(rèn)識。甚么是妄心?即是妄想心。也就是天天乃至瞬息不停的東想西想的心。我們作凡夫,不自今生始,從無始以來就是凡夫,妄想成了習(xí)氣,不由自主的就要妄想。(注:此時適有一人從外面進來)例如我在這里講開示,從外面進來一個人,大家不知不覺就要抬頭看看,即是明證。天天在妄想,都想些甚么?不外貪—想五欲順境;嗔—想逆境;癡—糊糊涂涂自己也不知道想些甚么。不但白天在想,睡夢中還在想!這樣無休止的亂想,究竟有甚么益處呢?除去累得頭昏腦漲,使心更加散亂外,可說毫無所得。所以也叫做‘散亂心’,這就是妄想心的說明。學(xué)了佛法,就知道有個‘真心’存在,同時也就認(rèn)識了‘妄想心’—散亂心,認(rèn)識以后才能去制伏它。但是想把散亂心制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自無始以來,它—妄想心就隨我們來了,積習(xí)已深,力量強大!我們念佛,就是為了對治妄想心;但是暫念少念,是敵不過它的!所以說:現(xiàn)前當(dāng)來都不易見佛。昨天已經(jīng)講過,‘十念往生’是*不住的。但是話得說回來,不但十念可以往生,即使一念亦可以往生。要知道那是約臨命終時講的。到了報盡生西的時候,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十念一念才能往生。但是想在臨終時管制住心意,使不貪戀顛倒,恐怕不太容易!平時充滿愛欲的妄心,到臨終時即愛境現(xiàn)前,常見老人臨命終時,召集家親眷屬,留下許多遺囑,如財務(wù)帳目人事等等,倘若心愛的兒女不在面前,還要掙扎等待,等待不及則氣雖斷而目不瞑。這就是心在貪戀,意在顛倒。不應(yīng)貪戀紅塵的道理誰都知道,但是事實很難作到。若能提起‘念佛心’一心念佛,舍一切貪戀,即與佛相應(yīng)。所以臨終一念非常要緊。又若人到臨命終時,恰遇善知識開示,聞?wù)咝攀埽钪潦钇涿呀^,必生西方無疑。因臨命終時,生死心切,畏布心重,愿力強,念力大,故能十念乃至一念往生西方。這是約臨命終時說的。
         
         
         
        我們在佛堂念佛,比較容易專心。因有莊嚴(yán)的佛像和道場,接觸的人都是清凈伴侶。但仍免不了要打妄想。在一般社會中,豈不妄想更甚!這是無始以來的習(xí)氣使然。必須平時常念多念,才能對治這種根深蒂固的習(xí)氣。千萬不可貪便宜,存偷心。
         
         
         
        2、久念功深便得一心
         
         
         
        ‘憶佛’的道理,前面已講過。現(xiàn)在講‘念佛’的道理;方才講暫念為憶,念力微弱,不易生西。念佛要發(fā)了生死心,若是隨喜念念,只能種善根,而不能了生死。若要了生死,一定要把念佛當(dāng)作功夫用。或問:佛性人人本具,何必念佛?可是,人有佛性,是佛說出來大家才知道的呀!實際誰看見佛性了呢?凡夫從無始以來,煩惱深厚,把佛性錮蔽了,必須斷除煩惱,佛性方得顯現(xiàn)。而欲斷除煩惱,太不容易了!要生到西方去,才容易斷除,所以帶業(yè)往生,是念佛法門的殊勝。但業(yè)力—煩惱的力量太大;如地藏經(jīng)云:‘業(yè)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佛道’。你看這個力量有多大呀!斷除固然甚難,帶去亦不太容易。要想把業(yè)力帶去,必須多念佛,加強佛的力量才行。古人有固定一天念十萬佛的,即是要增強佛力以便帶業(yè)往生。念佛固然越多越好,惟專修方見功夫,兼修恐難如愿,例如一天念十萬聲佛,一般出家人已難辦到。何況在家人事務(wù)繁多,更難辦到。不念吧!怎能了生死?這要定個功課,早念若干,晚念若干,拈珠記數(shù),不可缺少;天天如此,不可間斷。此外隨時隨地加念。忙亦不礙,如做飯、洗衣、坐車、行路......無時無地不是念佛的道場。如此,念的就多了,這是念佛法門特有的方便。我們凡夫,任何人都忙,總要忙里偷閑,不要藉忙偷懶。你忙,他忙,忙到何時為止?不是到死方休嗎?我們不打算了生死,就不必談了!若打算了生死,一定要認(rèn)真的念。家務(wù)事不能不辦,佛不能不念;各人要把時間善為分配,務(wù)把念佛看作重點。世人多把家事看得比念佛重要,其實這是顛倒,也就是‘迷’,一定要把這個觀念轉(zhuǎn)變過來。在這念佛堂中,年輕的人較少,多半都是幾十歲了,忙了幾十年,究竟忙的是甚么?也有有子有孫的,等著他們將來行孝呀!那才是‘迷’呢!女兒養(yǎng)到二十歲嫁出去了,還是你的人哪?她有飯吃,你也有飯吃,她來了你招待招待,那你們的感情還好。倘若你沒有飯吃,指望女兒養(yǎng)活你的時候,她不但不把你當(dāng)做媽媽孝敬,甚至還不如一般親友呢!這雖不能一概而論,但大多數(shù)是這樣的。男孩子呢?娶了媳婦忘了娘,是一句古話。生了孫子,你還得照應(yīng)他,倘或照應(yīng)不周,還得落兒子媳婦的埋怨哩。你想想看,兒女都不能孝養(yǎng)你,還能指望孫子孝養(yǎng)你嗎?豈非迷上加迷。你說你忙,你忙的是甚么?還不是為兒孫嗎?忙到你死的時候,誰也替不了你!要明白兒孫都是前生債主,你把債還還就是了,千萬不要迷。念佛才是自己了生死的大事呢?假使不能生西,一失人身,萬劫難復(fù),想修亦不能修了!務(wù)須珍重現(xiàn)生人身,好好修行。多念佛加強佛力勝過業(yè)力。才能把業(yè)帶往西方,而不致被業(yè)牽入惡道。這像小學(xué)生‘拔河’游戲一樣,力強者勝。有人說:佛力不可思議,如‘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又何必多念呢?這是說佛號對治散亂的力量,須知這是贊揚凈土殊勝的話。更須知水濁有輕有重。濁甚者必待久而后清。亂心有輕有重,亂輕者一句佛號即能使心不亂。像我們散亂心太重的人,一句兩句佛號,是不能轉(zhuǎn)散亂心為佛心的。必須多念始能有濟。譬如賣肥皂的廣告說:‘用少許肥皂一洗就凈’,這話并不騙人,垢膩少當(dāng)然不需要很多肥皂就能洗凈。若垢膩太多,像廚房里連用多日沒洗的抹布,就得多用肥皂,而且久久浸洗,方能洗凈。念佛對治散亂,勝過業(yè)力,也是這個道理。經(jīng)上把憶念二字分開,用意亦即在此。
         
         
         
        3、感應(yīng)道交必定見佛
         
         
         
        上面講的憶佛念佛,現(xiàn)在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見佛。’按凈土本旨講,現(xiàn)在念佛,到報盡命終往生西方時,才能見佛。有人懷疑是否可*?現(xiàn)在就講不待死后,現(xiàn)前即能見佛的道理及其例證。一是夢中見佛,念想,想念,浸積日久,憶念漸凈,即能于夢中得見阿彌陀佛。夢中見佛其理易明,即晝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科學(xué)道理。但凡夫所念的是凡夫事,夢境也離不開貪嗔癡。夢見順境是貪;夢見逆境是嗔;還有一些糊涂夢,夢中就是糊糊涂涂,醒來還是糊糊涂涂,那就是癡。凡夫的夢,大多是這樣的。夢見佛的很少。又母親夢見遠游的兒子很容易,如愛子遠游,逾期未歸,則其倚閭盼望之情,結(jié)念成夢。而其子則游興正濃,早把母親忘了,絕不會夢見他的母親。假使有人告知他母親思念他的情形,他也能一動思親之念,但還是不曾夢見他的母親,因為念不切故。倘若游子欲歸不得,思親心切,即能夢寐見之了。這是說夢中見母,尚須深思切念,何況見佛?我們念佛的功力大,能克制三毒,才能不夢三毒境界,而夢見佛的境界。俏若仍作亂夢糊涂夢,應(yīng)生慚愧心,如功念佛。這是說夢見佛也須要相當(dāng)?shù)墓し颉H缬滋煲姺穑瑒t需要更大的功力。過去凈土宗大祖師們,見佛的很多。不但祖師,誰用工夫,誰能見佛。往生集有一則公案:
         
         
         
        ‘昔有葛濟之者,信道教,學(xué)仙術(shù),而其妻信佛。夫勸其妻學(xué)仙,妻勸其夫?qū)W佛。意見不能一致,于是各修其道。我國古代婦女都織布,葛婦亦日以織布為事,投擲一梭,念佛一聲。日久功深,阿彌陀佛顯現(xiàn)全身于空際,葛夫人一面禮拜,一面呼夫一同瞻仰。而濟之僅見佛之上半身,于是生信,亦隨妻學(xué)佛,同歸凈土矣。’
         
         
         
        又我親自聽見念佛人講述他們親眼見佛的故事,玆舉兩則:
         
         
         
        (一)民國十七年,我住蘇州靈巖山寺。有一老居士,面壁念佛多年。一日,忽見眼前一亮,開目看時,墻壁不見了,惟見西方三圣像,像高數(shù)丈,經(jīng)過數(shù)分鐘,才漸漸隱沒。’
         
         
         
        (二)三十三年我朝五臺山,到了南臺,聽說不久之前,有喇嘛朝五臺,在南臺寺外念佛時,忽在空中現(xiàn)出彌陀佛像,其大無比,高約數(shù)十丈。喇嘛呼寺僧一同瞻拜,佛像停留約一小時以上,此次同見者有寺僧二十五人。
         
         
         
        以上講的現(xiàn)前見佛例證。遠如葛氏夫婦;近如靈巖山居士及五臺山喇嘛與寺僧二十五人,都是鐵的事實,無可懷疑。那么,我們?yōu)楹尾荒芤姺鹉兀恳驗槲覀兡畹亩际欠卜蚓常灾荒芸匆姺卜颍荒芤姺穑缤鐣系南铝魅耍畹氖窍铝魇拢姷囊彩窍铝魅恕N┯心苣钍ト苏撸拍芤姷绞ト耍且粯拥牡览怼D罘鹉畹亩喽校阅芨袘?yīng)道交。現(xiàn)在念佛才念三、五句,就想求感應(yīng),看不見佛,就怨佛不靈,這是天大的錯誤。你不想想,你念的既少而又不切,可說根本沒有‘感’的力量,佛怎能‘應(yīng)’呢?佛,如‘洪鐘在架,有叩則鳴。’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鐘不是為誰鳴為誰不鳴。鐘具音聲遍一切處,時時等著你去叩。佛具慈悲遍一切處,時時等著你去感。
         
         
         
        凈土目的,在報盡佛迎,了脫生死。蓮華一開,即出生見佛,而且常常見佛,永不退墮。八萬四千法門,沒有比這個法門再容易的。但是我們念佛人也不可把它看的太容易了;要知道誰能念到感應(yīng)道交,佛來接誰生西。怎樣才能念到感應(yīng)道交呢?即要用昨天講的三種觀想:(一)觀眾生苦,愿求生西。成就神通、相好、智慧和辯才,還度眾生。(二)勿負(fù)自己善根。(三)觀佛念眾生的恩德。作此三種觀想,自然就能多念切念。今天再加一種觀想,即觀自身生死苦,而求解脫。我們生在三善道,已是煩惱無盡,倘若將來墮入三惡道,更是苦不可言。現(xiàn)在念佛不能與佛念成一片,乃因妄想太多之故。若觀照自身生死苦,則念佛自能懇切,妄想自然逐漸減少。念佛心切,妄念心少,自能感應(yīng)道交,必定見佛了。
         
         
         
        話說多了打閑岔,好好念佛吧!
        上一篇:佛堂講話第三輯(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章)02
        下一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錄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92国产福利久久青青草原| 99热这就是里面只有精品| 高清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 看看屋在线看看电影| 日本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第8页| 十分钟在线观看免费视频www| 中国帅男同chinese69|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成人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人人添人人妻人人爽夜欢视AV|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男女|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九歌电影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一二三| 另类国产女王视频区|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最好看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pp|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欧美疯狂xxxx乱大交视频|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中国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福利聚合app绿巨人入口|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jizz免费看|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