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文章>>專題欄目>>楞嚴專欄>>楞嚴經通議09
        楞嚴經通議09
        2007年06月14日10:15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2141 字體: 繁體

        楞嚴經通議卷八
         
         
         
        二舉果驗因:
         
         
         
        二習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諸事;
         
         
         
        三諸佛所訶: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謗同名讒虎,
         
         
         
        四行人當避:
         
         
         
        菩薩見枉如遭霹靂。
         
         
         
        議曰:枉:謂誣枉,讒謗狠戾為性,即惱害也!能障不惱。蛆螫為性,乃追懷往惡多發囂暴,兇鄙粗言,蛆螫他故,故曰:交加。謂交相加害,發于誣謗;故有合山磕石等相。以二習相排,排謂擠陷;故感押捺諸事。如來色目怨謗名為讒虎,行人見枉如遭霹靂。
         
         
         
        十訟習,分四:一因能感果:
         
         
         
        十者:訟習交諠發于藏覆,如是故有鑒見照燭,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二舉果驗因:
         
         
         
        二習相陳,故有惡友、業鏡、火珠披露宿業對驗諸事;
         
         
         
        三諸佛所訶: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覆藏同名陰賊,
         
         
         
        四行人當避:
         
         
         
        菩薩觀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議曰:此訟習訟其覆也!訟即是覆:謂于自作罪恐失利譽,隱藏為性,能障不覆,損惱為業。彼覆此訟,故曰:交諠。以其覆故,故有鑒見照燭等相。陳:謂陳列罪狀;故感業鏡對驗等事。如來目覆名為陰賊,行人觀覆如戴山履海。此上十習發業為因,因必趣果,故感地獄種種苦具;且十種習各由一念妄想而發,以此妄想融涉六根,故受苦報六根互變,名為交報。
         
         
         
        二釋六交報相,分二:初標六報總相: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
         
         
         
        議曰:此征標六交報相也!以六識總造惡業遍熏六根,故報從六根而出通受其苦。
         
         
         
        次釋六報別相,分六:初見報,分二:初當根招報,分三:初現報:
         
         
         
        云何惡報從六根出?一者見報招引惡果:此見業交,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
         
         
         
        二生報:
         
         
         
        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
         
         
         
        三后報:
         
         
         
        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則能遍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
         
         
         
        次六根交報:
         
         
         
        如是見火,燒聽能為鑊湯洋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焰、燒味能為焦丸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
         
         
         
        議曰:此見業交乃眼識造業招引惡果也!易卦離為火為目,故見業交先見猛火;方生方死之際,亡者神識將舍暖觸,故隨見業所感之境,識從習變,乘之入無間獄。古釋極善極惡皆無中陰,故如射箭頃徑入地獄。以見不離明、暗二塵,故發明二相:一者明見:惡境遍現故生畏;二者暗見:寂無所見故生恐;此本識業因。下明六交報果:本識見火能燒當根,經文缺也!聞根屬水,故為鑊湯洋銅;鼻息為氣,故為煙焰;味、觸二塵,以報舌、身;心屬火,故星火煽空。此由見火交燒,五根各隨塵習而變諸苦具,此業為不可思議也!下仿此。
         
         
         
        二聞報,分二:初當根招報,分三:初現報:
         
         
         
        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波濤沒溺天地,
         
         
         
        二生報:
         
         
         
        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
         
         
         
        三后報:
         
         
         
        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沉沒。
         
         
         
        次六根交報:
         
         
         
        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糞、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心魄。
         
         
         
        議曰:此聞業交耳識造業招引惡果也!易卦坎為水為耳,故聞業先見波濤。神識乘流:識從習變也!聞以開聽為用,故閉則無聞。聞注當根,變為詰責之聲;見火聞水相激,若陰陽相激而為雷吼,水被火蒸,故為惡毒氣;水隨氣變,故注息為雨、霧、毒蟲;膿、血、糞、尿皆習所變也!水火相激,故為電雹。
         
         
         
        三嗅報,分二:初當根招報,分三:初現報:
         
         
         
        三者嗅報招引惡果:此嗅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
         
         
         
        二生報:
         
         
         
        亡者神識從地踴出入無間獄,
         
         
         
        三后報:
         
         
         
        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于地。
         
         
         
        次六根交報:
         
         
         
        如是嗅氣,沖息則能為質、為履,沖見則能為火、為炬,沖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沖味則能為餒、為爽,沖觸則能為綻、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咂食,沖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沙礫擊碎身體。
         
         
         
        議曰:此嗅業交鼻識招引惡果也!鼻主出入息,故先見毒氣。鼻為土,故識從地踴。鼻由通、塞取境,故通聞毒氣,塞則氣掩。嗅沖當根則為質、履。質:礙塞也!履:猶通也!氣沖見火則為炬;氣沖聞水則為沒、溺、洋、沸之聲;氣沖味則變敗為餒、為爽。魚敗曰餒;爽:失其味也!沖觸則為綻、爛、肉山,合觸塵也!脾土主思,故為飛沙等事。
         
         
         
        四味報,分二:初當根招報,分三:初現報:
         
         
         
        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焰熾烈周覆世界,
         
         
         
        二生報:
         
         
         
        亡者神識下透掛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
         
         
         
        三后報:
         
         
         
        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冽身肉;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
         
         
         
        次六根交報:
         
         
         
        如是嘗味,歷嘗則能為承、為忍,歷見則能為然金石,歷聽則能為利兵刃,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歷觸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歷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
         
         
         
        議曰:此味業交舌識招引惡果也!舌根不但取味,而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或謗三寶、毀污賢善等,其業最廣大,故感報亦甚;故臨終先見鐵網猛焰等相,神識乘之入無間獄。舌以吸、吐二習,吸則取味,吐則發語;故吸則為寒冰等,吐則為猛火等。歷當根為承、為忍,以惡語傷人令他承忍,故報亦如之;歷見為然金石,以見火鑄氣為金;金得水淬而更利,故歷聞為利刃;非語乘氣籠絡于人,故歷息為鐵籠;利舌傷觸于人,故歷觸為弓箭等事;由意造*而飛語橫發,故飛鐵從空雨下。
         
         
         
        五觸報,分二:初當根招報,分三:初現報:
         
         
         
        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復出路,
         
         
         
        二生報:
         
         
         
        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師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槍鞘驅入城門向無間獄,
         
         
         
        三后報:
         
         
         
        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
         
         
         
        次六根交報:
         
         
         
        如是合觸,歷觸則能為道、為觀、為廳、為案,歷見則能為燒、為爇,歷聽則能為撞、為擊、為剚、為射,歷息則能為括、為袋、為考、為縛,歷嘗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歷思則能為墜、為飛、為煎、為炙。
         
         
         
        議曰:此觸業交身識招引惡果也!以眾生妄識堅執四大為我依之造業,故臨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向未離身,故死無出路;以身為眾惡所歸,故神識乘鐵城眾多惡事入于地獄。觸由離、合二塵,故合則合山逼體,離則刀劍觸身。歷觸當根為道觀等者,以生依此身如房舍故;歷見則為火燒爇,見屬火故;歷聽則撞擊而有聲。剚:以刀刺入肉也!以聞聲即動觸想,故為剚、射。以息充一身,故為括、袋、考、縛等事;歷嘗能為耕鉗斬截者,以味充舌為滋觸故;歷思為飛墜煎炙者,以妄想一動遍身火然,隨因感果宜其然矣!
         
         
         
        六思報,分二:初當根招報,分三:初現報:
         
         
         
        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
         
         
         
        二生報:
         
         
         
        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墮無間獄,
         
         
         
        三后報:
         
         
         
        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
         
         
         
        次六根交報:
         
         
         
        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鑒、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議曰:此思業交意識招引惡果也!六識以緣氣集聚,妄想如風,故臨終見風乘入地獄。思以生、滅二塵,迷、覺約根;迷無所止,故荒走不息;覺則明了,故知苦痛。思歷當根,生以妄想為心地,故能為方、所歸向之地;思發知見,故為鑒、證;思土聽水,故為冰、霜、土、霧;思以籠冒,息氣成火,故結為火車等;思由舌發聲,故為叫喚等;思執根身,故為生死、偃、仰等。是六交報皆以不思議業力之所熏變,唯佛眼能見,非凡情妄識所知,故唯心所變地獄苦具不可解者甚多,但約義據理而言,非真知見力也!總屬自心所現,非心外法,故下文云:若悟菩提則本無所有;凡在迷情可不畏哉?
         
         
         
        三結示所由:
         
         
         
        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
         
         
         
        議曰:此總結妄業由迷情有也!
         
         
         
        四校量輕重,分三:初六根同造:
         
         
         
        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
         
         
         
        二六根各造: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
         
         
         
        三三業分造,分三:初三業兼造:
         
         
         
        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
         
         
         
        二三業不兼:
         
         
         
        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三六根獨造:
         
         
         
        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五結答略問:
         
         
         
        由是眾生別作別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議曰:此示因果輕重之次也!同造:謂十因六報具足也!六根各造:謂先后不一;單兼一根一境,則輕次前。若身口意三根唯造殺盜淫三業,余不兼涉,則又輕次前。若于三業唯造二,不兼余,則又輕次前。若一根獨造,單犯一業,則又輕次前。見見[長水音現]:謂六根唯一造一業,不兼余也!以不相涉,故云見見。別作別造:謂各各私造也!其業是同,故感同分獄。由前問云:為是本有?為是造成?故此結云:皆是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上顯十因六報之狀,下示輪回之相。
         
         
         
        二示鬼道因果之相,分三:初標示因果總相:
         
         
         
        復次,阿難!是諸眾生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諸余雜業歷劫燒然,后還罪畢受諸鬼形。
         
         
         
        議曰:此從地獄出復受鬼形,以顯輪回之狀也!前十習因所感地獄,若但由習則報盡可出;若非破律儀等則其苦更長,故復受鬼形。非破律儀:破比丘戒也!犯菩薩戒:則破大乘性戒也!毀佛涅槃:謂一闡提,斷佛種性也!此斷善根受苦時長,故復受鬼類。
         
         
         
        上總標,下別列。
         
         
         
        二別示因果別相,分十:初貪習:
         
         
         
        若于本因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
         
         
         
        二淫習:
         
         
         
        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
         
         
         
        三詐習:
         
         
         
        貪惑為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為魅鬼。
         
         
         
        四怨習:
         
         
         
        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五嗔習:
         
         
         
        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厲鬼。
         
         
         
        六慢習:
         
         
         
        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七誑習:
         
         
         
        貪罔為罪,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鬼。
         
         
         
        八見習:
         
         
         
        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
         
         
         
        九枉習:
         
         
         
        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名役使鬼。
         
         
         
        十訟習:
         
         
         
        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
         
         
         
        三結示因由,分二:初結升墜因由:
         
         
         
        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干,上出為鬼,
         
         
         
        次結答有無所以:
         
         
         
        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議曰:此貪習也!所貪者物,故附物成形;以巧計而取,故為鬼猶怪。淫習貪色,以淫心欲火,故遇風成形,名為魃鬼,旱鬼也!詐習惑人,名為貪惑;故遇畜成形,即狐貍精魅現美色以惑人,故為魅鬼。怨習懷恨,故為貪恨;恨積惡毒,故遇蟲成形,如蛇虺蝮蝎以毒傷人,故為蠱毒鬼。嗔習懷恚不忘,故為貪憶;乘虛而入,故遇災衰成形,名為厲鬼,即瘟疫時病瘧癥皆此鬼作也!慢習陵人傲物,故為貪傲;憍矜恃氣,故遇氣成形;空腹高心,故為餓鬼。誑習罔冒欺人,故為貪罔;暗昧良心,故遇幽成形;魘惑寐者,故為魘鬼。見習妄執邪見以為明悟,故為貪明;遇精明處即附成形,如山靈木石之精,名魍魎鬼,以見逐光影,故鬼亦似有若無。枉習構架無辜以成有罪,故為貪成;以精思求過,故遇明成形;勞役心神,故為役使鬼,即擔沙負石之鬼。訟習黨護己罪,彼此相訟,故為貪黨;因人造*,故遇人成形;發人隱惡,名傳送鬼,即巫師之類訐露陰事。以上十因所招地獄,純情墜落,業火燒盡,余習未盡,故出而為鬼;皆是妄業招引,妙圓心中本無此事,蓋由迷情所感之妄相耳!
         
         
         
        三示畜生道因果之相,分三:初標示因果總相:
         
         
         
        復次,阿難!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間與元負人怨對相值,身為畜生酬其宿債。
         
         
         
        二列示因果別相,分十:初貪習:
         
         
         
        物怪之鬼物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為梟類。
         
         
         
        二淫習:
         
         
         
        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為咎征一切異類。
         
         
         
        三詐習:
         
         
         
        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于世間多為狐類。
         
         
         
        四怨習:
         
         
         
        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于世間多為毒類。
         
         
         
        五嗔習:
         
         
         
        衰厲之鬼衰窮報盡,生于世間多為蛔類。
         
         
         
        六慢習:
         
         
         
        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為食類。
         
         
         
        七誑習:
         
         
         
        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為服類。
         
         
         
        八見習:
         
         
         
        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于世間多為應類。
         
         
         
        九枉習:
         
         
         
        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于世間多為休征一切諸類。
         
         
         
        十訟習:
         
         
         
        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于世間多為循類。
         
         
         
        三結示因由,分三:初結示輪回因由:
         
         
         
        阿難!是等皆以業火干枯,酬其宿債傍為畜生,
         
         
         
        二結答有無所以:
         
         
         
        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
         
         
         
        三牒示問意:
         
         
         
        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為浮虛妄想凝結。
         
         
         
        議曰:此從鬼道出為畜生類也!以情多少之不一,故沉地獄之不同。地獄罪畢,復出為鬼,既經苦趣,則情、想之業二皆報盡,故曰:俱空。但怨債未忘,以身酬值,故為畜生,亦因本習各從其類。且如貪習為怪鬼,畜為梟類,以食他物而為己有,故土梟附塊為兒,習使然也!物能害己,故梟子食母,業使然也!淫習為魃鬼,淫為病征,故余習出為咎征,如商羊舞水、江豚拜風之類。詐習魅鬼而為狐類,狐能魅人亦余習也!怨習蠱鬼而為毒類,如蛇蝎等。嗔習厲鬼乘衰入身而為蟯蛔。慢習餓鬼往受饑虛,故為食類以充人腹。誑習為魘昧之鬼,因誑罔冒于人,虛飾外儀,故為服類,凡畜物皮毛可為服飾,或驢騾馬等可乘服者皆其類也!見習魍魎名和精鬼,和雜精明而為鬼也!畜為應類即應節序而先鳴者,預知先報蓋見習也!枉習役使之鬼托明以生,名明靈鬼,畜為休征之類。休:美也!休征乃美事之先見者,即麟鳳之類;如吏勵精圖治,窮詰民情而為明,所謂神明之宰皆其類也!訟習為傳送,故名依人之鬼,即世健訟能起滅訟事,一向因人,故鬼為傳送;畜為循類,即人所畜養貓犬之類專愛依人,習使然也!此十畜類皆以業火干枯,酬償宿債而為畜生,皆妄業所招,若悟菩提,則此三惡道本無所有;如汝所言寶蓮、琉璃、善星等業皆自心發明,元非天降人與,乃自妄作其因,自受苦果,于菩提心中皆妄想凝結耳!可不哀哉?
         
         
         
        四示人道因果之相,分三:初標示因果總相,分二:初示因果酬償:
         
         
         
        復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眾生還復為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于人中不舍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為畜生償彼余直。
         
         
         
        二示輪回不已:
         
         
         
        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如于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議曰:此言畜生酬足,復生人類,蓋三惡報盡而幸生為人,非善業所感也!故首論酬償先債。然債非獨殺、盜,而十習因中皆有負債之義,其貪詐等皆以邪命自活,妄取他財,豈非夙負?故畜生類中總言償債,償足而止。言酬越過分者:謂或多售其價、過用其力,或過貪其味、挫糜其身,皆為過越,使彼含冤,必反征其剩,此其所以輪回不已也!如彼有力即于人中酬償者:如不孝敗家之子弟、狐媚騙財之朋友與夫劫賊官訟之類,令其破產蕩財,皆往業所招,非無因也!又若負錢物而以身償還,如值而止,若更殺其身而食其肉皆為過也!故相食相誅輪轉不已,自非禪定之力及遇佛懺悔,決無停寢之日也!
         
         
         
        二列示因果別相,分十:初貪習:
         
         
         
        汝今應知彼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二淫習:
         
         
         
        彼咎征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異類。
         
         
         
        三詐習:
         
         
         
        彼狐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于庸類。
         
         
         
        四怨習:
         
         
         
        彼毒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狠類。
         
         
         
        五嗔習:
         
         
         
        彼蛔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
         
         
         
        六慢習:
         
         
         
        彼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
         
         
         
        七誑習:
         
         
         
        彼服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
         
         
         
        八見習:
         
         
         
        彼應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于文類。
         
         
         
        九枉習:
         
         
         
        彼休征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
         
         
         
        十訟習:
         
         
         
        彼諸循倫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于達類。
         
         
         
        三結示輪回之相:
         
         
         
        阿難!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法,于塵勞中法爾輪轉,此輩名為可憐愍者。
         
         
         
        議曰:此列十種酬償人類也!梟本貪習,從怪鬼出,今幸為人參合頑類。頑:謂頑囂無知也!以因地多貪而性愚癡,故今為顓蒙無知之類。言參合者:參:預也!合:混為一也!謂人中愚頑自有本因,今從鬼畜而來得參預混合而為人,意蓋謂雖得人身侕而似非分也!咎征本淫習,從魃鬼出,以多淫者邪心茍合,故參異類。狐本詐習,從畜魅鬼出,參于庸類;謂庸鄙自用,由詐習欺人,故今返習庸鄙也!毒本怨習,從蠱毒鬼出,故參合狠類,以怨天尤人而不揣己,習使然也!蛔本嗔習,從厲鬼出,參合微類;微者:眇*,不為人所齒錄也!以嗔陵毒于人,故感報微眇。食本慢習,從餓鬼出,慢習貢高,故感柔怯;以食類為強所陵,故為人亦柔怯。服本誑習,從魘鬼出,以因勞苦役力,故人亦為勞形治生之類。應本見習,從和精鬼出,而人為文類,此文非大名家,蓋小有才情動止可觀者耳!休征本于枉習,從明靈鬼出,故人參明類,此世智聰明,非明智也!訟習從傳送鬼出,而人為達類,此非達者之達,乃通達世情,以訟習主刁詞起滅,鬼為傳送發人禍福,故人參達類,習使然也!此上十類非正因為人,故皆云:參合;乃三途余業酬畢復形各從習類,實業計顛倒耳!以未聞正法,法爾輪轉,此輩名為可憐愍者。
         
         
         
        上人趣畢。
         
         
         
        五示仙道因果之相,分三:初標示因果總相:
         
         
         
        阿難!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議曰:此標仙趣也!仙道亦因修得,以不依正覺修三摩地,但依妄念存想固形,所謂修長生者,各從其術而有十種。
         
         
         
        二列示因果別相,分十:初地行仙:
         
         
         
        阿難!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議曰:此地行仙!因服餌所成:謂服藥餌,以此養形而得壽考。行不離地,為地行仙。
         
         
         
        二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議曰:此飛行仙!因餐松啖柏黃精芝術之類,服久身輕而得飛舉,非吸風飲露者比。
         
         
         
        三游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游行仙。
         
         
         
        議曰:此游行仙!乃煉丹沙點化五金八石,游戲人間,故曰化道;名游行仙。
         
         
         
        四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議曰:此空行仙!常銷息陰陽之候,以子午卯酉為運氣工夫,故云:動止。久而身輕蟬脫,名空行仙。
         
         
         
        五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議曰:此天行仙!因鼓天池津液,吐故納新,日久功成,如八洞神仙之類,能謁天帝,故曰:天行仙。
         
         
         
        六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議曰:此通行仙!乃吞日精月華,呼吸導引,久而壽永心通,名通行仙。
         
         
         
        七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
         
         
         
        議曰:此道行仙!因持咒禁符術而得成功,如天師之類,名道行仙。此道乃禁術,非大道也!
         
         
         
        八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議曰:此照行仙!以存想丹田泥丸為命元,如莊子曰泥垣之審為淵,名照行仙,非慧照也!
         
         
         
        九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議曰:此精行仙!謂固守精氣,陰陽交遘,如嬰兒奼女之類,胎息存形,名精行仙。
         
         
         
        十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
         
         
         
        議曰:此絕行仙!乃習出陽神,改形易質,往來自由,故曰:變化。久而心通,故曰:覺悟。余仙之所不及,故曰:絕行仙。
         
         
         
        三結示輪回之相,分二:初揀不解真修:
         
         
         
        阿難!是等皆于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于人境,
         
         
         
        次示輪回根本:
         
         
         
        斯亦輪回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議曰:此結仙趣也!以此仙趣乃人中煉心,別得生理,故勝于人;壽千萬歲,故不如天。不修正覺,故曰:妄想流轉。報盡墮落,故散入諸趣。以非天非人,故別列此趣。  上仙趣畢。
         
         
         
        六示天道因果之相,分二:初通示三界因果之相,分三:初欲界六天,分二:初列示器界因果之相,分六:初四天王: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鎣生明,命終之后鄰于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議曰:此后言天趣也!三界中先從欲界,六欲天始于四王也!忉利已下名地居天,未離飲食男女之欲,但因重輕為六天之次,皆不知修禪,正以十善之因所感耳!四王居須彌山腰,鄰日月宮,四面居之,為護世四王。此經論天不說十善,單以淫欲一事為本,從經所宗也!四王有正妻妾,恩愛未舍,但不邪淫,故感生此天。
         
         
         
        二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愛微薄,于凈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議曰:此忉利云三十三天,乃地居頂天,稱帝釋天,居須彌頂中,四方各統八天,故云三十三。以欲氣粗濁,故欲薄則上升;此天雖有妻房而淫愛微薄,即凈居時不得全味,有微愛故,人中愛薄即感生此天。日月在下,故超日月明。
         
         
         
        三夜摩天: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于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后于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議曰:此欲界第三,空居第一天也!須焰摩:此云時分,此天無日月光而有身光,以蓮華開合為晝夜,由昔人中欲氣漸薄,故感生此天。逢欲暫交:未離欲也!去無思憶:無愛心也!不馳欲境,故動少。欲淡心清,故靜多。身心不染而無穢濁,故朗然空居自有光明。
         
         
         
        四兜率天: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議曰:此欲界第四天也!兜率:此云知足,有內院、外院;外院乃實報天人所居,內院乃彌勒一生補處為主,其在釋迦末法弘法菩薩,及修行發愿待彌勒下生助揚法化者居之。以淫機不動,故一切時靜。未能息機,故應觸不違。以行勝前,故云:上升精微。然三災壞至三禪,而此云不壞者蓋指內院而言也!
         
         
         
        五化樂天: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議曰:此欲界第五天也!以樂變化五欲之境而自受用,故得此名。我無欲心:淫機已息也!而欲境橫陳,在彼有心,在我無味,故如嚼蠟,則至淡也!越者:超也!言在人中能有此行,則徑生此天。不歷下位,故云:越也!化地:即此天。
         
         
         
        六他化天: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終之后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議曰:此欲界第六天也!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故全無欲也!以未離世緣,故云:于行事交;非言欲事。蓋與妻妾相接而中心了無相干,故云:超越。若言猶與欲交,則非此天之行也!俱舍云:六受欲交抱,執手笑視淫。但目視而已,豈有交耶?化:謂第五天。無化:謂下四天。超者:謂由人中徑生此天也!此天受用乃他所變化,故云:他化自在。
         
         
         
        二總結當界得名: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議曰:此結欲界天名也!人趣欲穢雜亂,心多動搖,而天已離人,故云:出動。言心跡尚交者:蓋約六天通相而言也!其實粗細不同,非可例觀也!以未出欲,故通名欲界。
         
         
         
        上欲界六天竟。
        上一篇:楞嚴經通議10
        下一篇:楞嚴經通議08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支持:易點內容管理系統(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97sese电影| 黄色免费一级片| 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欧美人善交videosg| 年轻的妈妈在完整有限中字第4| 日本人视频jizz页码69|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又大又黄又粗又爽的免费视频|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最新孕妇孕交视频| 国产美女19p爽一下|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a级片免费观看视频| 老司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青青操在线视频| 欧美裸体XXXX极品少妇| 强行被公侵犯奈奈美|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 啊…别了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乡村乱妇一级毛片| 5g年龄确认大驾光临未满| 男女一边摸一边爽爽视频| 无码一区18禁3D|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卡四|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6080yy成人午夜电影| 林俊逸高圆圆第1190章|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三级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 青娱乐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黑人26厘米大战亚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