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關注。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藝術珍品卻幾經劫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統計,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了中國160多萬件流失的絕世珍品,民間收藏預計是館藏的10倍。神秘國寶暗藏怎樣的身世?大量珍稀國寶今在何方?
皇家國寶流失之謎
包括乾隆牌位、“百鳥朝鳳”壽帳、鏤金嵌寶石金螺、宋代畫家米芾的絹本字“離騷經”在內的一批海外回流國寶級文物近日即將在京拍賣,引起關注。
記者近日采訪了負責這次拍賣的黃靜,她說,拍品來歷和身世各異,此次是第一次在京亮相。最初出于多方考慮,黃靜對國寶來歷三緘其口,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國寶身份漸漸浮出水面。通過她提供的線索,記者找到了乾隆牌位和壽帳的發現人李壽昆。
乾隆牌位
李壽昆告訴記者,乾隆牌位在德國一個地窖被發現,但這并非偶然。
李先生是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曾于6年前前往德國講學,主講“中國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德國知識分子對中國古代文化情有獨鐘,馬先生得以在當地結識很多朋友,還認識了在德國做生意的經濟學博士薛小丹。一見如故的兩人最終成就了乾隆牌位和壽帳的歸國之路。
薛小丹在德國生活19年,父親是中國近代著名詩人曾卓。李先生和薛小丹對文物有共同愛好,德國有條和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齊名的“國王大街”,坐落著數十家古玩店。那里經常舉行的小型拍賣會成為了他們搜尋各種漢文化收藏品的去處,搜尋也為他們日后鑒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年前,他們與一些熱愛中國文化的德國各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德國中國傳統文化及養生協會”,并在電視和電臺開始發布廣告,愿意幫助收藏者鑒定文物,同時希望收購各種中國文物。
2004年12月,與薛小丹相交多年的德國人迪亞克看到廣告后,對自家地窖保存多年的藝術品產生了好奇,并把薛小丹請到了家中。年屆六十的迪亞克是位咖啡代理商,他的家位于德國南威州杜伊斯堡市,該市是一個地處萊茵河畔的傳統古老之城。
德國人家的地窖并不是我們想象中存放雜物的地下室,而是具有良好通風和濕度的“保險箱”。薛小丹來到迪亞克家的地窖,發現整齊擺放的大量藝術品中,不乏來自中國的佛像、器皿、書畫等。薛小丹多年鑒寶的直覺告訴他,混跡其中的一個牌位和半幅壽帳出自清宮皇室。
薛小丹將發現的細節通過互聯網告訴了已經回國的李先生。李先生赴德再次來到迪亞克家中。經過一番了解,迪亞克的父親曾是一位工廠主,地窖里的一些藝術品是其二戰時期收藏的。其祖父曾于清朝末年在中國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傳教,十多年間,其祖父四處搜尋中意的“寶物”。或許當時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同是德國人的緣故,私交促使牌位和壽帳成為司令給傳教士的“禮物”。祖父回國后,就將這些文物暗藏家中地窖里直到現在。
通過鑒別,李先生了解到牌位上的滿文意為“高宗純皇帝”,而高宗純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廟號。當記者問到牌位的原處時,李先生說:“在歷史上有很多文物被仿造,但仿造皇家牌位被認為有躍制之閑,屬大罪。所以,皇室牌位只可能在4處曾經的皇家地點供奉:故宮太廟、熱河、圓明園和盛京(現沈陽故宮),這個牌位很可能是火燒圓明園時流落出去的。”
而同時被發現的高6米、寬3余米的壽帳屬于京繡,在紅底上繡有百鳥朝鳳、瑞獸、牡丹、蓮花、長壽靈芝等圖案,鳳立于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氣派。李先生確定,面積之大、工藝之精,非民間人家能用,一定出自宮庭藏品。壽帳是種可開合的掛飾,在古代代表吉祥和睦和富貴,遺憾的是,這次發現的壽帳只有半幅,它的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
經過一番商討,迪亞克愿意將這兩件中國珍貴文物轉賣給李先生。李先生告訴記者:“迪亞克曾經到過中國,他認為中國文物理當回到中國,如果條件合適,他將陸續拿出其他收藏,但這并非為了錢。”
右旋金螺
黃靜透露,鏤金嵌寶石金螺出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臺灣著名收藏家之手。她說:“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想收藏這些東西,而我們正在幫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國。這位收藏者非常愛國,我們的誠意打動了他。”
雖然來歷并不明晰,但金螺不失為一件珍品。金螺屬于法螺的一種,是清代初期西藏供奉給清朝政府的藏傳法器。各種海螺中,僅有全白海螺得以制作法螺。正常海螺為順時針方向生長,即左旋螺,突變的海螺則為逆時針方向生長,稱為右旋螺,而且極為罕見。法螺鑲飾所用的金屬以銅最為普遍,銀次之,純金也極為罕見。此次拍賣的金螺正是稀有的包金右旋白法螺。
米芾的字
高達5000萬元的起拍價使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的《離騷經》成為此次拍品焦點。黃小姐介紹,這幅字出自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現居香港的神秘人士之手。該品是繼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米芾紙本之后,首次公開的絹本作品。
8個月前,黃靜的一位朋友給她看了一份局部《離騷經》的影印件。“絹面因長久秘藏和受潮,已從原裝上脫落,有些磨損。從現新背的紙張來看,應是近年來經日本重新托裱過。”權威專家近日對那幅字進行了鑒定,認為是米芾現存篇幅最大的書法真跡。
這些珍貴的文物,僅僅是中國大量流失國寶的一個縮影。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流落的中國國寶文物數目驚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統計,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了中國160多萬件流失的絕世珍品,民間收藏預計是館藏的10倍。雖然有許多像黃靜和李壽昆一樣希望國寶回歸的人士在努力,但不可否認,還有更多的國寶文物讓我們“遙不可及”。(稿源:慧聰禮品工藝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