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一百多天的反復研討和科技攻關,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七寶阿育王塔將于22日正式被“請出”鐵函。另據透露,根據X光檢測結果顯示,備受關注的“佛頂真骨”等碑文記載的圣物,很可能都在塔身內部。
據了解,這個高1.1米,總重409公斤的巨大鐵函已經被認定為北宋長干寺所有,而非此前所認定的大報恩寺地宮鐵函。據南京市博物館館長華國榮介紹,從8月6日鐵函打開至今,考古人員除了在函內發現了鏡子、水晶球和散落的銅錢,還發現了20多個絲織品小包裹,里面也包有銅錢、水晶球、寶石等供奉品。
不過令考古專家最為吃驚的是,這個重40公斤的七寶阿育王塔和其他阿育王塔結構有很大不同,在銀鎏金的外表之下,是一層木質框架,或稱之為木胎。而用木質容器盛放舍利已有先例,唐代法門寺出土的世上唯一一枚佛指骨舍利的第二重容器就是一只檀香木函。不過,如何保證木質構件不變形、不被腐蝕,是取出寶塔后文物保護需要攻克的難點。
據了解,設計提取方案的南京晨光集團是航天科工集團下屬企業,曾經參與研制奧運會“祥云火炬”和“神舟七號”飛船等工作。據該集團工藝研究所所長周明介紹,為了將千年高齡的“鐵函”“寶塔”和“錦緞”在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完好取出,集團與文物保護部門通力合作,從20多個備選方案中不斷論證、篩選,最終確定了現有的機械手提取和軟織物兜底相配合方案。4只1號機械手負責尋找塔與函之間的縫隙,然后,由8只承重的2號機械手將寶塔整體提拉出鐵函,軟織物兜底則是考慮到防止塔身和塔剎上的其他文物或部件掉落。這一方案已經過多次模擬、仿真性的實驗。
在鐵函出土之時,曾經有一塊刻有“感應舍利十顆”“佛頂真骨”“諸圣舍利”“金棺銀槨”和“七寶阿育王塔”等字樣的石碑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周明透露,根據他對X光片的目測,碑文所描述的圣物應該都在寶塔木胎之內,此外還有金發簪等其他物件。考古專家奚三彩則認為,基于目前的考古發現與碑文內容大致吻合,因此備受關注的“佛頂真骨”等寶物很可能將隨著七寶阿育王塔出函而現身。
寶塔提取時間定在22日下午三點。22日上午佛教界的五十名高僧將舉行高規格的佛門法事,為圣物開光祈福。(稿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