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簡介
遼中縣永吉寺是政府批準修建的一座年青寺院,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十方大德僧眾和廣大信眾的擁護幫助下,到2007年已初具規模。依照法律法規開展宗教活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同時還積極參與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社會的各項活動,在佛教界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并得到社會的一致認可。
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佛教思想觀
佛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宗教,在這新的歷史時期和多
元化的復雜社會里,佛教既得到恢復和發展,也面臨理念和管理上的挑戰,寺院作為面向社會大眾的一個平臺和載體,也就決定了寺院的功能和地位。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經驗,永吉寺把“人間佛教”“以人為本”,作為佛教思想觀。奉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作為行為準繩。以此來促進永吉寺的寺院建設和其它各項工作的開展。
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頒布實施后,永吉寺組織常
住僧人和廣大信眾認真學習《條例》的相關知識,并在各種重大節日發放《條例》書本,使全體僧眾和廣大信眾懂得《條例》,運用《條例》來規范寺院,規范自身,使大眾了解并掌握黨的宗教政策,提高了四眾弟子的愛國愛教的積極性。
永吉寺依照祖德古訓“冬參夏學”和“信為一切功德
”的理念,定期舉行各種佛七講經活動,堅持每天早晚功課,堅持每月佛七活動,制定每月法務活動,以道風和學風來贏取廣大信徒的任可和護持。經常組織全寺僧眾學習佛教文化知識,積極鼓勵僧人報考佛教院校,永吉寺現有五位僧人在全國各大佛教院校就讀,讓他們了解佛教當下急需道風正,學識高,能力強的全面僧才。經常禮請大德法師給廣大信教徒開示佛法和講經活動,讓廣大信徒明白信佛不只是燒香拜佛、求財拜壽,而是要理解佛教的基本教義,把佛法生活化,而不是神秘化。還發放和編印各種佛教經典書籍,使大眾遠離迷信,反對邪知邪見,樹立正確的佛教信仰觀。通過一系列不間斷的學習和宣傳,激發廣大僧眾和佛教信徒的學習熱情,重塑了信仰價值觀,也從而整體上提高了廣大信徒的信仰素質,受到良好的效果和好評。
完善寺院建設、規范各項管理制度
遼中永吉寺是2002年才開始修建的,永吉寺的起點可
以說是“一無所有”。但永吉寺在覺海法師帶領下,堅守國家宗教局葉小文局長的一句話“有佛法就有辦法”的大愿精神,硬是在茺蕪的沙丘地開墾出一片佛教綠洲,在三寶慈光的感召下,十方信眾慷慨解襄,遠到北京、大慶、長春、沈陽等地信眾都來寺護法,近幾年來本著以寺養寺的原則,我寺在政策允許下,開展正常的法務活動,通過發展寺院經濟來源,如大型開光、水陸法會以及流通處佛寺活動等,使永吉寺在短短幾年內先后建成大雄寶殿、山門、香光堂、般若居、念佛堂、觀音殿、地藏殿等建筑,募化資金達2千多萬元。寺院里的佛像歷來是廣大信徒的神圣之尊,本著從藝術和信仰的角度永吉寺所有佛像在塑像工藝和造料質量都嚴格把關,如法如律,現在永吉寺各個殿堂之全像可謂金像巍巍,清靜莊嚴。
永吉寺從沒有一根一草的荒費地到郁郁蔥蔥的莊嚴寺
院,真是來之不易,所以在修建每一個殿堂、增添每一件設施,永吉寺都精打細算,有效管理。在建廟之初,永吉寺就制定初步財務制度,每一筆收支都要有收支憑證和負責人簽字,日清月結。杜絕一切漏洞。根據本寺的具體情況,先后制定了《共住規約》、《客堂規約》《財務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等,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派二位常住財務管理僧人學習《非營業性財會制度》,所以永吉寺從建廟之初到現在一直采用管理責任制,落實到人,從而規范了寺院的各項資金收支情況和責任管理,也深知這是寺院生命 生存的根本。受到信教群眾和政府的一致好評。
2005年,永吉寺舉行全寺開光活動,當然永吉寺占地面積大殿堂多,但舉辦這樣的大型活動不僅是永吉寺的第一次,在遼中地區也首次,所以永吉寺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提前半年就準備工作。在縣政府領導下,成立開光領導小組,從接待、法務活動、安全保衛等細致分工,形成一個活動網絡,不留一個死角,開光活動當天參加的人數達10萬人之多。由于對開光工作精心準備,整個法會井然有序,如理如法。同時通過此次開光活動,不僅擴大永吉寺的知名度,還為以后舉辦類似大型活動積累了寶貴經驗。
“安僧才能辦道”本著這一理念,永吉寺采用現代與
傳統結合方式,增添現代的齋堂設施和現代智能化鍋爐取暖設備,各樓層沖水、衛生間、洗浴等一系列現代設施,為常住近60人的僧人和工作人員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全寺僧眾把永吉寺真正當作自己的“家”。
由于永吉寺地處荒沙地,大風一刮黃沙滿天飛,而
且植物也難生長,為此,永吉寺積極爭取縣各有關部門來支持永吉寺綠化,發動廣大信徒捐獻樹苗、花卉共同莊嚴這片凈土,永吉寺先后在外地買土近5萬立方米來改變沙質土壤,現如今永吉寺綠樹成蔭,應有盡有,永吉寺的果瓜、菜地已基本能夠供應僧眾的生活需要。來寺參拜的信徒和游客無不感受到永吉寺道場的清凈莊嚴。
此外,根據我寺木結構建筑居多,信眾和常住僧人對
消防觀念淡薄,永吉寺特請縣消防大隊人員來寺講相關消防知識,強化消防意識。2006年對全寺進行了水、電網的改造,成立寺院義務消防隊,全寺建筑配備專用消防器材和安裝防盜報警系統,并定期宣傳安全防火常識,提高了全寺對突發性事件的應變能力,也確保寺院的安全管理。
適應社會,構建和諧
佛教的宗旨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不僅是一句口
頭禪,更需要切實地付諸實施,在生活實踐中加以運用,在修建寺院,接待信眾中以及普利人世間每一個有情眾生,用佛陀博大的胸懷立足于人間。
正是基于這種理念,在修建永吉寺時,由于永吉寺所
屬地有回族墳墓,永吉寺沒有采取強遷或過激形為,而是采取溝通說服,以佛教大慈大悲之精神感動回族鄉親,沒有發生一起口角或其它不當形為,使永吉寺寺內七十多座墳順利搬遷出去。永吉寺也以感恩和無分別平等之心,在2004年和2005年幫助回族清真寺解決冬季取暖近50噸煤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為當地在民族、宗教和諧方面作出了貢獻。
從2002年建寺到2007年,永吉寺每年資助遼中小學
貧困學生計7萬元,貧困大學生3名每年3000元直至大學畢業,計6萬元。幫助了四方臺和大黑鄉貧困戶蓋房和遼中孤兒院捐資計7萬元,每年冬季號召廣大佛教信徒捐獻衣、食、物送到遼中河西貧困戶家中,計三卡車之多。每到逢年過節,全寺僧眾勤儉節約,收集全寺過節禮品、水果等送到遼中兩處福利院。以社會弱勢群體和孤寡老人感受到佛教的溫暖和愛心。
在寺院兩處主要殿堂設置愛心專用功德箱,并發動四
眾弟子在貧困、災難、救死扶傷等方面一次次獻出愛心,使佛陀慈悲吉祥之光照亮人間需要幫助、需要溫暖、需要慰藉的角落,雖然永吉寺還處在建寺階段,經濟也很拮據,但通過全寺僧眾和廣大信眾的共同努力,在佛教界和社會上樹立了良好形象,并連續幾年被評為省、市文明宗教活動場所。
回首過去,我們感謝黨和各級政府的關心和幫助,感
謝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才有永吉寺的今天,當然,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和不足等待著我們去完成和完善。我們將始終如一,踏踏實實的抓好每一件工作,按照佛教的教義教規,以人為本,堅持走愛國愛教“人間佛教”的實踐道路,使永吉寺成為一座清凈莊嚴、適應社會的大道場,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遼中縣永吉寺
二OO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現任住持
永吉古寺管委會執事表
釋覺海 住持
釋明宏 監院
釋文慧 知客
釋了澄 知客
釋照常 僧值
永吉寺住持簡介:釋覺海 江蘇南通人,俗名王義國.現任永吉寺住持.遼寧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沈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遼中縣政協常委等職.
古剎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