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簡介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佛法昌明,國之興運,民之福澤,普陀禪寺位于河北省遷西縣—中國板栗之鄉,遷西縣城東南方向8公里新集鳳凰山。始建于唐朝,唐王李世民爭東時期因觀世音菩薩于此地曾救護唐王,戰后唐王李世民便在此地修建觀音廟。后于明朝崇禎22年當代高僧上真下法和尚發愿與此,宏法利生,建立莊嚴道場,擴大寺院規模,使之成為遠近聞名的十方叢林,時香火鼎盛,于每年2月19日(農歷)觀世音菩薩圣誕之日為本寺廟會。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間均有修繕,直到解放后(1952年)政府還曾撥款修護,后毀于1966年文革時期。
道不虛行,遇緣即興1988年,由新集村村民自發于原址復建簡易大殿,為滿足本地及周邊地區廣大信眾的愿望,提供聽經聞法的良好環境,經宗教局和政府有關部門審批,于2006年5月重新興建普陀禪寺大雄寶殿。
普陀禪寺的工程,實非一方土地所能承受。蓮臺初設,極待莊嚴,為使道場早日圓滿,使更多信眾聞佛法,興建寺院,十方共亨,一份奉獻,萬世福田,人天路上,修福為先,功德林中,布施第一。因緣難逢,際遇難求,眾擎易舉,諸佛、菩薩早現金容。
祈請社會各界有德人士,以普度眾生為悲愿,以弘揚佛法為已任,共同發心,慷慨募資,各盡所能,利樂有情。隨喜功德!
寺院歷史
普陀禪寺始建于唐朝,唐王李世民爭東時期因觀世音菩薩于此地曾救護唐王,戰后唐王李世民便在此地修建觀音廟。后于明朝崇禎22年當代高僧上真下法和尚發愿與此,宏法利生,建立莊嚴道場,擴大寺院規模,使之成為遠近聞名的十方叢林,時香火鼎盛,于每年2月19日(農歷)觀世音菩薩圣誕之日為本寺廟會。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間均有修繕,直到解放后(1952年)政府還曾撥款修護,后毀于1966年文革時期。1988年,由新集村村民自發于原址復建簡易大殿,為滿足本地及周邊地區廣大信眾的愿望,提供聽經聞法的良好環境,經宗教局和政府有關部門審批,于2006年5月重新興建普陀禪寺大雄寶殿。
法脈傳承

現任住持

古剎風貌

大雄寶殿

奠基法會1

奠基法會2

奠基法會3

普陀禪寺構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