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9時30分,惠州市將在市區東江公園組織 “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廣東“休漁放生節”暨第三屆惠州“休漁放生節”活動。從堅持了20多年的單純增殖放流活動,到提升為容納多樣人文精神的節會活動,惠州已經成功地把休漁放生活動打造成為一張城市文化名片。
惠州市民間放生活動歷來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不斷增強。
2006年10月中旬,在大亞灣區做生意的東北人邱金順買下一只重約1公斤的小海龜,經過2個月的精心喂養,在澳頭海域將其放生。
2007年12月31日,惠州第二屆集體婚禮舉行,新人們來到風景如畫的東江邊,將一批魚苗放生,在東江清流與蔚藍天空的見證下,共同許下美好的心愿,承諾對愛情的忠貞。
放生文化上升至政府層面
1984年以來,惠州市堅持在大亞灣、東江、西枝江、西林河等重要水域進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動。20多年的增殖放流活動,既有效保護了惠州市海域和江河水域的生態資源與環境,更培育了廣大群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理念。
2006年10月23日上午,由國家農業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06南海海龜放流活動暨國際海龜年宣傳月啟動儀式”在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行,999只海龜被放流大海。這也是惠州市第一次組織全國性大型放生活動,對惠州市休漁放生節的形成具有啟示意義。
2007年6月12日,省海洋與漁業局與惠州市政府聯合舉辦“2007惠州東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999萬尾魚苗被放流東江。此次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市政協香港委員、民營企業家、臺商等43人共捐款54萬,放生活動參與群體不斷擴大。
2008年6月6日,首開全國先河的2008廣東“休漁放生節”主題活動主會場活動在惠州市舉行,來自政府、企業、宗教界和市民代表參加活動,1000萬尾魚苗放流東江。9月10日,惠州市以政府令的形式,確定每年的6月6日為 “惠州休漁放生節”,休漁放生節正式上升為政府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