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本站首頁 佛學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文章>>學習園地>>佛學知識>>法鼓山萬行菩薩的心儀與身儀
法鼓山萬行菩薩的心儀與身儀
2007年08月09日09:48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894 字體: 繁體

  學佛的第一步是從菩薩行開始,菩薩則由人的本位為始,菩薩行者見人須自低一級、謙虛、恭敬、儀態端莊;對出家法師當出自于內心地禮敬-「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這是『四眾佛子共勉語』的第一、二句,須時時存放心中,并行諸于外。以合掌、問訊禮向法師行禮,三寶弟子之間以合掌并口誦佛號為見面的禮節。
  
  中庸:「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中國自古就很重視禮,禮儀是對人,威儀是自律。「提升人的品質」要從外到內,由內而行于外,使內外合一。內為心儀,外為身儀,茲分述如下:
  
  壹、心儀:
  
  人活在世間,不斷地接受到四面八方、古往今來、各式各樣、各種不同身份的人及異類眾生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所以要知恩、報恩、知慚愧。知恩、知慚愧的人一定會關懷人、照顧人、同情人;反之,就會怨天尤人、不知反省。知慚愧使人精進、忍辱。自己知道錯誤,首先須勇于承認,并發露懺悔:面對自己的錯誤,先自己對自己懺悔,再對佛菩薩像懺悔,并發愿不再犯同樣的過錯
  
  一、以慚愧心來看自己,以慈悲心待人
  
  (1)對任何人都要謙虛有禮貌,不與人對立,有感恩的人,就不會與人對立。
  
  (2)心中有物,不僅障礙自己也障礙別人,應常常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設想。
  
  (3)希望別人的觀念、性格改變,先要反求諸已,改變自己,只要自己的心轉變,對方就是成就自己的人。
  
  二、尊上謙下,見人自低一級,把每個人都當成菩薩看
  
  人的才能、觀念、智能不同,但道心能消融人我間的分別心。彼此取長補短、互相合作,相信自己有所不足,需要彼此互為助緣,這樣才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三、消融自我
  
  不要自我膨脹,固執己見。若伸張了自己就離開了佛陀本懷,佛心是無我的,我們要學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四、不批評,不計較;互相關懷,互相幫助
  
  我們都是法鼓山的成員,法鼓山的任何問題,也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所以要自己來解決-「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已。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五、不談論是非,不傳謠言,不聽信謠言,應多利用時間學佛、修行、護法
  
  1.道場與道場之間的是非;人與人之間的是非;與自己不相干的事;別的團體的事;過去的事都不必再談;家里的事與人無關的也不必談-「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2.目前有發生家庭困難、事業困難、心理上的矛盾,身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談。要互相關懷,用佛法來鼓勵、安慰、勸勉,但不涉及法律、金錢、政治-「為了廣種福田,那怕任怨任勞」。
  
  六、要把法鼓山的理念告訴別人
  
  初次與人見面時,不是希望他捐助我們錢,幫助我們什么?而是希望他接受我們要給他的,對他有益的東西-佛法。自己不懂深的佛法沒有關系,只要隨時隨地把因果觀念以及『四眾佛子共勉語』告訴別人,就可以使人受益。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把佛法的原則掌握住就是「得道」,所以我們出版的:<學佛小叢刊>、<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等書宜多看-「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貳、身儀
  
  一、儀容
  
  1.學觀世音菩薩的慈藹、祥和。可先由面孔的表情學習起,眼睛、臉部放松、略帶微笑,同時心中觀想人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見到每個人都當成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能應眾生所需而千百億化身,應以什么身得度,就化成什么相。根據佛經的記載,曾化為鬼王、夜*、羅剎。)因此對任何人都當成觀世音菩薩看,心中才不會有煩惱。
  
  2.衣著簡單樸素,整齊端莊。頭發宜梳理整齊。
  
  二、言語:
  
  1.說話要用柔軟語、親切語、慈愛語、慰勉語。回答別人的話,口氣要委婉,不能傷人;時時有耐心又親切地傾聽別人的話,假如對方的反應有些不好,要能夠及時撤退。多說關懷慰勉的話,可以使人愿意與你交談,接受你對他的接引或幫助。
  
  2.不開別人的玩笑,開玩笑容易傷到人,除非私交甚篤,否則不宜開對方的玩笑;對三寶要有信心、恭敬心,因此切忌開出家人的玩笑、開師父、佛教的玩笑。
  
  3.不說粗魯的話,也不說小孩用的話及尖酸刻薄的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4.不論尊卑,彼此以師兄、師姐互相稱呼,有職銜的可稱職銜,年紀大的稱老菩薩,年紀小的稱小菩薩,對農禪寺的常住法師稱:XX師或XX法師;對外面道場的法師,年長的稱:老法師、長老、導師、老和尚或師父,法師之間以戒臘為尊卑,并非以年齡為高下。
  
  三、動作行住坐要注意力集中,保持輕松、誠懇、謙虛。
  
  (一)殿堂規矩:
  
  1.于大殿內不得穿脫海青,不得飲食,亦不得將隨身物品攜入大殿。
  
  2.勿將經本置于坐墊上。
  
  3.入大殿時,先向佛像的方向問訊,然后操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安然步行至座位前,再向上問訊,禮佛三拜。
  
  4.殿堂內宜肅靜,不得談天、說笑、喧嘩。
  
  5.若攜供品,請交香燈或知客處處理。
  
  6.禮佛時,大殿中央乃住持之位,不得占用。
  
  7.遇人禮佛時,不得從其頭前經過。
  
  8.殿堂內之法器(鐘、鼓、磬、木魚等),乃龍天耳目,大眾號令,不得隨便敲打,唯早晚課誦或法會期間方可使用。
  
  9.于殿堂中經行,必右繞,不得左轉。
  
  10.咳嗽時,須以衣袖、手帕、衛生紙掩口,不得于殿堂內涕唾。
  
  11.法會結束時,請按照順序操手出堂。
  
  (二)合掌:
  
  1.意義:不只是動作,更是由虔誠、謙虛,而一心一意以使身心合一。
  
  1)方法:
  
  (1)肅立,兩腳掌成外八字,腳后跟相距二寸,腳尖則八寸(前八后二)。
  
  (2)兩手掌相合,十指并攏,不可參差分離,或中空彎曲,這是表示統一圓滿,手臂*著身體,手肘成45度傾斜,手掌不需要*著胸部,兩掌心間略虛,以輕松、自然為原則。
  
  (3)目光垂視,不吃力的注視著中指指尖,身心合一,一心無二用。
  
  (4)身體稍微向前傾,表示謙虛、恭敬,臉部肌肉、眼瞼放松,心中只存著一念:我在合掌。
  
  2)作用:
  
  (1)合掌是練心、修行的方法,也是威儀、禮節的表現。對人謙虛有禮,別人會認為你有禮貌、謙虛、慈悲,你代表佛教,是有智慧的人,就像菩薩一樣。
  
  (2)放松身體,氣就會下降,情緒也會因此而平穩,慈悲心,謙虛心會提升,驕慢心、懷疑心、憎恨心會消失。
  
  (3)二手合在一起表示統一圓滿。全心全意、自然而然。身體上的氣脈也會交會,氣通心也通,心理最平衡。
  
  (4)「合十」,象徵心的形狀、花的形狀,代表一片心(瓣馨)香。表誠懇、敬意、友善。在誦經、喝水吃飯、工作之前先合掌,在修行上來說:是使心平靜安定,統一寧靜穩定,注意力會集中,緊張的感覺會緩和,是一種身心合一的狀態。隨時隨地合掌可以收斂散亂心、平定浮躁氣。
  
  (5)合掌有兩種情況:
  
  A.用眼睛看對方:見到尊貴者要瞻仰、瞻禮、一定要拿掌、不可背手、宜操手。在佛陀時代繞佛是右繞三匝,目不轉睛的一直看,因為佛具三十二相無論從那一方面都是大人相,就會舍不得閉目而瞻仰。
  
  B.眼睛不看:已經熟悉的人,就站在面前,不敢看是表示敬意。此時合掌,眼睛看指尖,或翹請式地合掌-目迎目送。彎腰低頭,用余光看尊貴者,到尊貴者離開再起身。如尊貴者走過來,要走到邊上合掌,有點彎腰,非常柔和、謙虛、誠懇。
  
  (三)問訊:
  
  1.意義:表示謙虛、誠懇、恭敬。
  
  2.方法:
  
  (1)虔誠的合掌,集中注意力,目光注視中指指尖,放松身心。
  
  (2)彎腰約90度、頸宜直、頭不可垂下。表示謙虛的、誠懇的問候、請示。
  
  (3)起來時、手結定印,即是以左手三指包右手三指(右內左外),兩大拇指指尖相觸,兩食指指尖相合、豎直。手掌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
  
  (4)經過心臟,表示你或佛菩薩在我的心中。
  
  (5)伸直腰,舉手到眉心,再放掌。
  
  (6)作用: 表示把佛菩薩、法師供到頭頂、表示尊敬之極。
  
  (四)拜佛:
  
  1.意義:以恭敬心表示對三寶的尊敬;以懺悔心懺悔業障,承認自己往昔所造的種種罪業。不以有所求心禮拜。以有所求心禮拜會生退心,不是菩薩行,但有事的時候,也可以有所求。
  
  2.方法:
  
  (1)肅立合掌,腕與心口平,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則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放下,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
  
  (3)跪下后,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左前方。
  
  (4)右掌由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移至右前方,兩掌相距約六寸許。
  
  (5)額頭于雙手間著地,兩掌握虛拳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此外為「頭面接足禮」。
  
  (6)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7)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用力將身撐起,直腰起立,雙手合掌立直。
  
  (8)兩腳掌勿移動或翻轉。
  
  (五)操手:
  
  1.意義:
  
  站立而心氣下沈,就不會生氣,身心放輕松,頭腦清靈,就不會有煩惱。
  
  2.動作:
  
  (1)兩腳成外八字。
  
  (2)不可彎腰駝背或彎頭斜腦。
  
  (3)雙手結彌陀印(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臍上約三公分處。手臂舉肘不宜抬的太高,亦不宜垂落,注意手掌心,氣往下沈。雙手有如捧著一尊佛,這尊佛是你自己,你要愛護自己,小心照顧他,心才不會胡思亂想,這才可以建立信心。眼觀鼻、鼻觀心,后頸貼*衣領,不可東張西望,儀態端莊內心默念佛號,或注意動作。
  
  (六)蹺請:
  
  1.意義:迎接長老、高僧時目迎目送。
  
  2.動作:彎腰四十五度,腳不動,合掌,身體跟著視線而移動,用眼睛的余光目迎目送。
  
  (七)立姿:
  
  1.穿海青時:采操手姿勢。
  
  2.一般穿著時:垂手或操手,不宜*手或將手放在身后。
  
  (八)坐姿:
  
  1.手放在膝蓋上,手心向下,兩腳相距約一個拳頭的距離。亦可用操手或平放在腿上,大姆指不結印,只是平放。
  
  2.與平輩同坐可以蹺腳,若與長輩同坐則不宜。
  
  3.當盤腿坐時,不可向身份高的人講話,也不可以*著沙發坐著與長輩說話,應坐直。
  
  (九)長跪:
  
  1.先伸出左足,右膝彎下,左足向后收回與右膝平行一起跪下。
  
  2.臀部不可置于腳跟,要伸直身體。
  
  3.起來時,左足向斜前伸,身體站直,收左足,與右足平行,身體伸直。
  
  (十)行走:
  
  1.獨行:
  
  1)在佛殿內或集眾之場合采操手之姿勢。
  
  2)平時走路,二手自然垂落,自然擺動。不宜背手走路。(懈怠相)
  
  3)與師父同行:
  
  (1)走在師父的后面,約一個肩的距離,當師父向自己說話時才趨身向前。
  
  (2)進出門時,替師父開門后,讓身左側,待師父進或出門后,要關上門。
  
  (3)若與師父去寺院、機關,當到達時,要快步走向前去向對方通報,讓對方準備。
  
  (4)不宜黏著師父、法師,或抓著出家法師走路。
  
  (5)坐下來時,師父坐左邊,徒弟坐右邊。
  
  4)走過師父面前:
  
  盡量避免從師父面前經過,若必須時,走到師父面前要弓身問訊,彎腰而過。
  
  5)請示師父:
  
  (1)先不急不緩地敲問,聲音大小要適中,進門之后先問訊,再把門關上。
  
  (2)站在師父右側,先問訊再側身彎腰請示,或低著身體請示;如須久談可跪下。
  
  (3)拿東西給師父看,應先問訊、彎腰以雙手捧交給師父。
  
  (4)如需要等候,可站在右后方,若師父未示意離開,不可擅自離去。如師父咐坐下,方可坐下。
  
  6)與父母同行:走在父母身后差一個肩,在后面保護父母,如父母年老則須加以攙扶。
  
  7)走過客人面前:(如典禮、法會中)宜彎腰而過,不擋住對方的視線。
  
  (十一)手中持物:
  
  1.單手:拿在右手上,左手自然垂下。
  
  2.雙手:宜捧著。在佛殿內持課誦本:以大姆指與食指夾在兩側,當合掌時,則大姆指放再經本上雙手之四指相合于經本之下;問訊時,不必彎腰徑將經本舉至眉心即可。
  
  3.如持物給師父先問訊、長跪,以雙手呈上。
  
  4.對尊客須先彎腰鞠躬,從右側遞上,再問訊離開。
  
  (十二)乘車:
  
  1.上車時,替師父或長輩開車門,并用手擋住車門上的頂蓋,以免不小心撞到頭。
  
  2.下車時,自己先下車,看停車的地方是否乾凈,安全才迎請師父及長輩下車。
  
  3.如主人開車,應坐在前面右方;如乘計程車,駕駛座之右后方是大位。
  
  (十三)乘電梯時:
  
  1.先進去控制電梯之開關,再請師父或尊長進去。
  
  2.到達時,師父或尊長先出去。
  
  3.在電梯內宜面向門口,站立師父或尊長之兩側。
  
  (十四)接聽電話:
  
  1.不論對方是誰,第一句話是:阿彌陀佛。
  
  2.報出自己的姓名,告訴對方自己的身份,再說想要表達的事。如對方不在要留話。
  
  3.接聽電話時,如對方要找的人不在,應將對方的姓名或電話記錄下來,以示尊重。
  
  (十五)照像:
  
  1.以倫理次第為原則,要注注上下尊卑。尊者在左方,出家法師坐尊位。
  
  2.師父在場時,師父在前面,徒弟在后面或左右皆可。
  
  3.若自己是主人時,不必因謙虛而躲在后面,可坐在尊位。
  
  (十六)拜訪:
  
  1.代表法鼓山做親善訪問,雖然我們存心是關懷,不能讓對方認為是干擾。以普通的裝束,要不亢不卑,用平常心很有禮貌的態度,很自然的與人接觸。
  
  2.見人先合掌念一聲「阿彌陀佛」,說明:「我是法鼓山的會員」,很誠懇、真誠,沒有虛假,不說太多的廢話掩飾自己、夸張自己,也不要把師父神化。
  
  3.身上帶著「佛學小叢刊」,但不必全套送,自己要多看它,我們說的就是我們做的,做不到的事不說,知道多少講多少。鼓勵人來學佛法,才能從內心解決問題,不是見了師父就可以解決問題。
  
  4.進門時,換拖鞋,要先問訊,不可穿上主人的拖鞋。進去之后,不可東張西望,東摸西摸,對特別貴重的東西不宜多看,以免別人懷疑,除非主人示意,但亦不可觸摸。
  
  5.主人未請入座,不可坐下,不宜坐上主人的位置。座位之大小依個人之習慣,主人邀請坐那個位置就坐那個位置,最好的位置最好不要坐,通常大幅畫的下面是正面。
  
  6.拜訪時,態度要慎重,說話不可輕薄,也不要一開口就向人要錢,更不宜開玩笑,要尊重主人,禮敬主人。對主人家的小孩可以稱贊他:乖。但不要隨便去觸摸他,除非是熟朋友。
  
  (十七)用餐:
  
  1.在齋堂:宜安靜,不宜交頭接耳,應端身正坐。雙手舉碗及筷,雙腳不宜蹺起,當用齋完畢不宜走中間之走道,宜從兩側離開。
  
  2.宴會時:
  
  (1)面向門口是大位,主人與客人對面坐。(圓桌)
  
  (2)座位的安排是由主人決定,若非主人示意不可擅自擇位。如果主人地位高,主人仍坐大位,習慣上左邊的位置比較大。
  
  (3)師父請吃飯時,若生客是尊客,則師父坐客位,客人坐主位;熟客若是尊客,則師父坐主位,客人坐于師父之側。
  
  (4)請師父吃飯,要安排師父的侍者坐在師父的右邊,搭車時,師父之僧袋由侍者攜帶,居士不必代勞。
  
  (十八)接待法師:
  
  1.如尊貴的法師到家中訪問,要奉茶、奉毛巾、點心。依序是:
  
  (1)先拾毛巾:夏天用冷的,冬天用熱的,都要沾濕。
  
  (2)再送茶水:水倒八分滿。要詢問:希望紅茶或綠茶。如只供養清水亦可。
  
  (3)送上水果。如果師父突然光臨,沒有準備供奉也不要緊。
  
  2.送東西給師父時,要舉到眉心;收的時候要先問訊,走過師父面前要低身,當師父請你坐下時,說謝謝師父慈悲,阿彌陀佛。
  
  (十九)家居生活:
  
  對待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尊敬、有禮貌。家人在看電視,即使他是晚輩,走過他的面前,都要彎腰低身而過。說話時,不輕易用命令、指揮的口吻,也不宜用手揮來揮去的命令。要彬彬有禮,使用商量、請的態度,才能使人對你尊敬、信賴。
  
  (二十)睡覺:
  
  采吉祥臥,臉側向右方,枕頭與肩同高,右手置于枕側,右腳伸直或彎曲,左手置腰間或平放;左腳自然彎曲,雙腳的膝蓋、腳踝不可接觸,輕松、自然的側臥對健康有益,也可以減少做夢,能安詳的入睡又容易清醒。阿彌陀佛!
上一篇:關于持戒的開示
下一篇:從佛門的戒律說起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支持:易點內容管理系統(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久久www| 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欧美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日韩中文字幕av|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欧美极品少妇xxxxⅹ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久久久| 国产福利成人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喷水| 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 美女999久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精品自拍|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www.欧美三级电影.com| 日韩av在线网|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91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疯狂蹂躏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按摩|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奇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欧美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欧美性视频精品|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欧美成人午夜激情在线| 久久精品电影网|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