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溪后山幽谷中,尋尋覓覓一茅篷,青翠竹林映花香,迦陵頻伽唱彌陀。九旬高齡老比丘,知病說藥,無如‘念佛、拜佛、持素,與放生’憫現世眾生,殺業太重,致雨旸不時,災變連連,百病纏身,故對‘戒殺放生’之事,悲愿尤切。每居士來訪,必苦心相勸,希冀十中之一、二,服此良藥,可早脫三界,永別苦海。
美娟居士,性慈良,好施舍,視富貴如浮云,虔修凈業,以法為樂。因緣俱足,得老法師開示,知放生法門殊勝,以自利利他互勉,鼓勵友人同參。每至現場,見著物命,如遇過去父母,念其沉淪,深生哀憫,親情流露,故言‘諸佛子,愿汝皈依三寶,聽佛圣號,懺悔罪愆后,不遭網捕吞啖,優游自在,翱翔天際,命終之后,轉生善道,精進念佛,信愿往生,永不受生死流轉,輪回六道之苦。’此時發覺,魚兒側身聆聽,雙眼凝視,心中突有胎卵濕化,一切有情,同命一體的感動。
藉此薰習,而后至市場,見著急待贖命的物類,側隱之心,油然而生,更徹悟戒殺放生,可使慈悲之念,潸滋暗長。此心靈交融,物我同一覺體,一念佛性,無二無別,乃放生之最大感應。
翠屏居士,其同修已過不惑之年,學歷普通,無一技之長,賦閑在家甚久,心中郁悶,終日惶惶不安,生活頓失重心,礙于生計,急需一份理想職業。好友美娟,遂鼓勵布施植福。而放生一事:以錢財購買物命,為財施;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圣號,灌入阿賴耶識中,為法施;讓物命免于刀殂酷刑,為無畏施。三施俱備。蒙老法師開示:‘起心動念,如來皆知,個人布施,所植福田,形同水滴,但如有心包太虛的胸襟,將此微薄功德,回向十方,則如水滴海,法界同感,諸佛共贊。’
歷時二月余,竟有三家公司同時錄取,驚喜之余,更贊嘆放生功德,與諸佛菩薩利他之悲愿,感應道交,不可思議。而后遑論嚴寒清晨或烈日當中,都有他們的足跡,因放生種子,已深烙八識田中,更愿深耕每人心中的那畝善田。
八十九年十二月,美娟與友人同往嘉義,上高速公路后,車速達每小時百公里,車流擁塞,旁有臺中客運,前有貨柜車。因超車,距離太近,被客運撞上后,沖往左側護欄,又彈回右側路肩,身隨車蕩,如風中花果,剎那不住。瞬間,車身左側幾乎全毀,待驚魂甫定,聞人群嘰喳議論:‘車速這么快,這種撞法沒翻車,且后無車輛追撞,車上三人毫發無傷...。’事后閑談,駕駛平日開車穩當,經驗豐富,對當時突來的舉動,感覺莫名,真是業力難擋,若非平日放生贖命,恐兇多吉少。
寒暑代謝,老病相摧,命運無常如云心,一日正念有多少?吾輩障深慧淺,心如狂象,妄念如春草自來,芟不盡,若不仗佛洪名,克念省察,一氣不來,墮入惡道,難有出期。
美娟居士,但念無常,知幻妄之軀,業果所牽,誠懺一切罪,廣修一切善,功德累積,回向眾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