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于隋唐時期,有:毗曇宗(或俱舍宗)、成實宗、三論宗、涅磐宗、律宗、地論宗、凈土宗、禪宗、攝論宗、天臺宗、華嚴宗、法相宗、密宗。 ☆我國的十宗☆ 時日既久,有些宗派慢慢衰落,常見的說法如下: 律宗 :南山宗 印·曇無德 唐·道宣 俱舍宗:有宗 印·世親 成實宗: 印·獅子鎧 梁·法云 智藏 僧旻 晉·僧導涅槃宗以鳩摩羅什的弟子道生為其先驅,以《大般涅槃經》為皈依, 道生提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終得成佛。時人不解,道生大師只好去南方弘法。有個“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故事,就是在當時發生的。至《大般涅槃經》譯本出現,人們才嘆服此說。后隋智者大師創立臺教,由于教義相合,遂歸天臺宗。 攝論宗從梁時真諦法師而始,及玄奘法師譯經后,歸于法相宗。 地論宗的法統比較復雜,以《華嚴經》之《十地品》為皈依,當時還沒有出現全本的《華嚴》譯本。后歸于華嚴宗。 禪宗東土初祖是達磨祖師,傳說不少,摘錄如下: 梁普通元年泛海至廣州。帝迎之到建業。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有何功德?磨曰:無功德。帝曰:云何真功德?磨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以世求。帝曰:如何是圣諦第一義? 磨曰:廓然無圣。帝曰:對朕者誰?磨曰:不識。帝不悟。遂渡江之魏。乃后魏孝明正元元年也。止嵩山少林寺,終日壁觀。號壁觀婆羅門。孝明帝聞之,三召不起。后得慧可,付法并衣。付法偈曰: 吾本來玆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又曰:此有楞伽經四卷,為如來極談法要,今并付汝。梁大通二年寂,其年葬熊耳山,梁武帝制碑贊德,唐代宗謚曰圓覺大師。 當時是以《楞伽經》印心,到五祖那里,改成《金剛經》了。 律宗以唐道宣法師為中土開宗祖師,以《四分律》為皈依。道宣法師曾于終南山結廬清修,故又稱南山律,南山宗等。大師持戒精嚴,傳說感得天女發心供養,一日,窺基大師(玄奘大師弟子,就是所謂三車法師,出家時前車載經論,中車自乘,后車載家女支、女仆、食饌),造訪,食時天女不至,二人只好挨餓,晚上窺基大師鼻息如雷,睡相極不雅,宣公則正襟而坐,天亮后,宣公責備窺基,窺基卻說,你雖然靜坐,卻捉跳蚤,還把它摔斷一條腿,哎呀哎呀叫了一夜,吵得我睡不好。次日,天女復來,宣公問及,天女說,昨日有大菩薩在此,無數龍天護佑,我小小天人不敢進來?,F在的終南山上也有寺院,并且有趙樸初先生親筆大書“律宗祖庭”四字,還有南懷瑾先生親筆“禪觀正受”大匾,真是好地方啊,還有口祖師泉,好得很。 天臺宗修止觀的方法對腦力勞動頻繁的人特別管用,用腦多的,不知道保養的話,大多心腎不交,因此要修止觀,靜坐來對治,這樣心火,腎水才可以呈水火既濟之勢,可能是文人比較喜歡的一個原因。 關于凈土,有彌勒凈土和彌陀凈土兩種。彌勒凈土是以往生欲界天兜率內院為目標(彌勒菩薩在那里作一生補處菩薩)。彌陀凈土則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目標,有多種念佛方法,比如觀想,念誦等等。東晉慧遠大師于廬山結蓮社,專一念佛,后人人俱有往生瑞相,真是叫人羨慕。遠公亦曾于定中得見西方極樂世界,還就此向當時的泰斗鳩摩羅什法師寫信請教,羅師亦詳細回信。 有種說法,密宗和凈土宗盛行的時候,標志著末法時間的到來,但 愿這只是一種說法。 三論宗:性空宗 印·龍樹 姚秦·鳩摩羅什 天臺宗:法華宗 印·龍樹 隋·智者 賢首宗:華嚴宗 印·馬鳴 唐·杜順 慈恩宗:法相宗 印·無著 唐·玄奘 禪宗?。盒淖凇 ∮ ゅ热~ 印·菩提達磨 密宗 :真言宗 印·蓮花生 善無畏 金剛智 不空 凈土宗:蓮宗 晉·慧遠 唐·善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