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又作韌之),號抱一,江蘇省川沙縣人,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者、社會活動家、職業(yè)教育家。他一生好佛,提倡素食,自己堅持素食數(shù)十年。
黃炎培從20年代起就購買、閱讀了大量佛教方面的經(jīng)書,并進行過深入的研討。廣西柳州市圖書館收有一批(約數(shù)百種、近千冊)原為他當年所藏的佛教書籍,其中一些書上就有他購、讀以及心得體會方面的題記。如他在民國八年六月一次就買了《四十二章經(jīng)·佛遺教經(jīng)注》、《愚賢因緣經(jīng)》、《圓覺經(jīng)略疏》、《佛說阿彌陀經(jīng)疏鈔擷》、《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jīng)》等六種佛學著作,在各書的封面皆題有“己未六月十六購得”字樣,并鈐有白文“黃炎培印”一枚。那幾年,上海醫(yī)學書局、揚州藏經(jīng)院、南京金陵刻經(jīng)處、如皋刻經(jīng)處、廬山大林寺、北京佛教演習所等地印行的佛學書籍他買了不少。有的他是一買來就讀,如在一本《相宗史傳略錄》書的封面就題有“一一、一一、八購得即讀訖,任之”。他還經(jīng)常利用旅途空閑時讀佛書,在一本《心經(jīng)箋注》封面上題有:“賈季英君見贈,民國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自上海往廈門新寧船次讀。任之”。又在一本《佛家哲學通論》封面題:“十六、十、十五安東之漢城車中讀。”黃炎培對佛學的喜愛,于此可見一斑。
黃炎培還結(jié)交了不少研究佛學、信仰佛教的朋友。這些朋友經(jīng)常送些佛學著述給他。如上述的《心經(jīng)箋注》即是朋友所送。蔣維喬(號竹莊)也送過《圓覺親聞記》、《悉曇入門》、《佛教淺測》等書給抱一。有的和他切磋佛學,柳州市圖書館藏有他1929 年在上海時,其友人江謙寫給他的明信片一封,上面就有這方面的記載:“四月十五日功德林新流通之《楞嚴貫攝》甚佳。手示敬悉。謙二三日內(nèi)即須由杭入婺。研究《大乘止觀》,可兼閱《百法明門論普光疏》及《八識規(guī)矩頌(諦老)講義》。晚間無暇聽講,日間得暇往南園參謁諦老,必有所感發(fā)也。此上任公道鑒。弟謙再拜。”
對佛學的研討方面,黃炎培在不少佛書上有題記,或記版本,或記史料。如在一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封面題:“金陵本。內(nèi)有玄奘行跡圖。十七、二、二十一買得。抱一。”又在一本光緒年間刻的《唐書·西域傳注》中題:“海國圖志考訂西教源流自廿五至廿七凡三卷,其所稱引追闕原書尤為詳洽,姚石甫《康輶紀行》,(述)紅黃喇嘛事頗詳。”彌足珍貴的是1929年他曾請人抄寫了兩篇有關(guān)西藏佛教歷史的文章,二文經(jīng)他校對,分為兩冊裝訂、題字。一為《西藏佛教源流考》,一為《西藏佛教略史》。二書之前均有黃炎培題記,前書題曰:“此文葉君伯高(按:即葉爾愷)應(yīng)清史館長趙爾巽之命而作,程雪樓居士有鈔本,假以付鈔。抱一。”后書題曰:“此文已見《佛學叢報》,此報已絕版,蔣君竹莊說。”從以上題記可知,前書只有抄本,后書只見于《佛學叢報》,均為難得一見的西藏佛教史料。
關(guān)于黃炎培的素食情況,他本人在自傳體《八十年來》一書《素食的由來》一節(jié)記敘說:一九一七年六月游新加坡海濱,親眼看到捕魚人出海歸來,船上滿載活魚,漁夫一一將魚破腹,挖掉心臟,投入另一空船,魚兒跳躍幾次才死去。人類為了果口腹,這樣地殘殺生物,使我感觸很深,立下了素食的志愿。當時我的愛人王糾思關(guān)心我的健康,請上海兩位名醫(yī)為我檢查,認為素食對我的身體并無害處,就開始素食。曾先后作《不忍歌》、《素食答客問》。我之所以能堅持素食幾十年,一由于成了習慣,不易改變;二由于醫(yī)生認為素食好,可以減少病患。兩次動大手術(shù),都由醫(yī)生認為血液較清。膽固醇一般占56%以上,而我只44%,所以動手術(shù)保證無害,因此更增加了我素食的信念。文中所說的《不忍歌》,作于民國二十二年七月,其時黃炎培已素食十六載,感到“吾心滋安體滋適”。《素食答客問二首》作于民國二十七年一月二十六日,詩曰:
不為長生讀“五千”,稍翻梵征稅筴未逃禪。
每勞客問更番答,只養(yǎng)天和一念堅。
幼佩“西銘”吾與物,壯游南海殺生憐。
廿年菜甲香無比,忘卻烹鮮更逐膻。
江海無端辟戰(zhàn)場,將于成敗決興亡。
茍安幾見全民命,自衛(wèi)焉能廢國防?
與于同仇寧得已,謂予戒殺兩何妨。
止戈他日還須記,自古惟兵總不祥。
黃炎培一生好佛,但并不逃避現(xiàn)實,相反的,他熱心投身于當時的社會活動,大力提倡職業(yè)教育。好佛素食,還使他獲得了87 歲的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