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少吃反季節萊
但從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來看,飲食本應遵循自然的規律。食物是由氣味組成的,而它的氣味只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才能得天地之精華。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名言叫“司歲備物”,就是說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采備藥物、食物,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氣味淳厚,營養價值高。按照陰陽氣化琿論,植物生長都有一定的生長周期,違背自然生長規律的菜,違背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寒熱消長規律,會導致寒熱不調,氣味混亂,成為所謂的“形似菜”,徒仃其形而無其質。如夏天的白菜,長得可以,但味道遠小如冬天的;冬天的西紅柿,外表雖然紅得好看,但質硬而無味。
孔子也說:“不時,不食。”就是說,不符合節氣的菜,不吃。有時想調…下胃口,吃點反季節菜,也未嘗不可,但長期食用,對身體并無好處。
大棚菜,最具爭議的反季節蔬菜
于是,十幾年后的今天,親身的體驗與實踐讓我們對反季節蔬果生山些新的感受。我們開始挑剔它不純正的口味,嫌棄它營養成分不足,甚至質疑它的安全性問題——尤其用保溫設施栽培的大棚菜,幾乎成了眾矢之的。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何洪巨教授還明確提出:反季節蔬果,宜避而遠之。
在國外,也是大吹“新鮮自然”風。現在很多蔬果銷售商都會計算“foodmiles",即食品是從多遠以外的地方運來。因為食
物從越遠的地方運來營養流失越多,所以他們提倡吃臨近農家種植的當季蔬果,而不是反季節蔬果。美國的一個農民聯盟還門創了一個很特別的小節日,叫做“自產節”。在這個節口里,紐約的一些農業組織、演藝團體會和民眾一起在聯合廣場聚會,分享音樂和好吃的本地自產蔬果。
吃,還是不吃,這不是個問題
在反季節蔬果這件事上,我們固然創造了“奇跡”,但同時事實證明,我們并未因此而真正獲益——除了口感上的不過癮,還將面對不少安全隱患。所以在吃與不吃這個問題上,如何取舍,正是一場不同欲望間的對壘游戲。當你想保持飲食的多樣性,自然需要不同的蔬菜搭配,吃些反季節蔬果在所難免;當你的味蕾特別想念某些反季節食品時,那你也要接受它們在口感和營養上略為遜色的事實,并在挑選和清洗時多加小心。
所以,對我們來說,吃還是不吃反季節蔬果,這不是個問題,因為它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是如何保持平衡。當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是一種流行全球的健康觀念。抱持這種觀念,讓自己學會在這個琳瑯滿目的蔬果世界里聰明地擇食。
三類反季節蔬菜
高山反季節栽培——利用山區立體氣候資源進行夏秋季反季節蔬菜生產。比如我國的廣東北部山區和其他高寒山區夏秋季節利用高山區自然涼爽氣候資源和晝夜溫差大的特點,發展夏秋反季節蔬菜生產。這類菜在8~10月份蔬菜淡季上市,有大白菜、甘藍、芹菜、花菜、蘿卜、胡蘿卜、西紅柿、菜椒、四季豆,等等。
冬春溫暖小氣候栽培——在我國有些地區的冬季有充足的光熱資源,氣候溫暖幾乎無霜凍出現,是個自然“大溫室”。在它們的冬季,一樣可以種植收獲很多蔬菜,再運往寒冷地區銷售。比如粵西的湛江、茂名地區珠江三角洲,海南等地區。這類菜一般在早春時節上市,主要是瓜豆類和茄果類。以上兩種反季節蔬菜仍是在自然條件下生長,可以說跟時令蔬菜沒什么區別,可放心食用。
保溫設施栽培(“大棚菜”)——利用保護性、半保護性設施進行反季節栽培。利用玻璃、塑料薄膜或遮陽網等材料覆蓋的溫室或大棚來調節蔬菜生產的小環境條件。此栽培方式最為人工可控,市場上最常見的也是這類反季節蔬果,常在早春搶早上市或晚秋延后供應,種類更加應有盡有:黃瓜、西紅柿、茄子、甜椒、四季豆、豇豆、毛豆、木耳菜、空心菜,等等。此類反季節蔬菜需謹慎挑選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