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眼睛也是孩子學能發展的窗戶。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要通過補充營養來保證寶寶的腦力發育,但是對于0-4歲嬰幼兒的眼睛及感官發育在學能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依舊缺乏足夠的認知。 0-4歲是嬰幼兒眼睛發育的高峰期,視網膜中的黃斑區是眼睛收集信息最豐富最敏感的區域。嬰兒出生時,黃斑區還沒有形成,一直要到4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與成人相比,孩子發育中的眼睛更易受損,因此要注意避免強烈的日光、閃光燈、紅外式浴霸的燈光等直射嬰幼兒的眼睛,避免嬰幼兒在過強的燈光下睡覺。 專家們特別強調了眼睛與嬰幼兒學能發展的密切關系。90%的外界信息是通過眼睛來獲得的,眼睛直接影響著兒童的動作、語言、思維能力的發展,對兒童今后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資深婦幼營養學專家汪之頊教授指出,維生素A、DHA、葉黃素等均有益于寶寶的眼睛。 作為一種有益眼睛健康的關鍵抗氧化劑,葉黃素好比是“隱形的太陽鏡”,高度集中在嬰幼兒的視網膜黃斑區,能保護嬰幼兒視網膜免受藍光傷害,為嬰幼兒幼嫩的眼睛起到屏障作用。汪之頊教授說,葉黃素是一種類胡蘿卜素,廣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研究顯示,它和胡蘿卜素一樣,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葉黃素不能在人體內產生,需要從食物中獲取,而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葉黃素,一些蔬菜水果中也含有葉黃素。由于目前國內含葉黃素的配方奶粉尚未上市,在不能母乳喂養或母乳不夠的情況下,嬰幼兒應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葉黃素。汪教授建議,應該讓嬰幼兒注意多攝入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甘藍等。 寶寶為何不再叫“爸爸媽媽”? 美國權威兒科醫生及學能專家梅爾•列文教授指出,孩子的學能發展水平是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高級思維和社交等8個系統組成。有些孩子在空間排序系統較有優勢,在語言系統可能較為一般或表現較差,有些孩子則恰恰相反。 在發育過程中,寶寶的各種能力必需到一定的年齡才會顯示出來,如果家長掌握時機不當,對寶寶過早或過遲地進行訓練,則可能影響其能力的發展。例如有的寶寶剛滿6個月,家長就讓他們練習走路,雙腳承重則可能出現下肢骨骼畸型,形成“X”型腿、“O”型腿或關節損傷;又如有的寶寶沒得到訓練或由于環境限制,到了9個月了還不會爬,因為家長怕寶寶累著,天天抱在手里,根本沒有機會讓寶寶爬。 此外,寶寶有的能力出現后,由于沒得到家長的訓練鞏固或缺乏環境條件,原本出現的能力可能又會消失,例如許多父母來求診時告訴醫生,寶寶原來會叫“爸爸”、“媽媽”,可現在什么也不說,只用小手指他想要的東西。通過詢問才知道,家長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和寶寶玩耍、聊天,而且父母太“聰明”了,只要寶寶的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寶寶想要什么并立即讓寶寶得到滿足,這樣寶寶的語言沒有“用武之地”,當然就“退化”了。 如何及早發現幼兒心臟??? 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約有10萬以上的寶寶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其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實際上,如果家長、老師平時能仔細觀察孩子的日?;顒樱l現下面任何一種癥狀且長期不好轉時,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力求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呼吸急促:在新生兒或嬰兒時期,發現患兒因饑餓而迫不及待地求食,但吸吮乏力、呼吸淺進,吮奶未完即因氣促而棄奶喘息,感覺很累,滿頭大汗。 反復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因為肺部充血,輕度呼吸道感染就易引起支氣管肺炎,造成嗆咳、呼吸急促,有的寶寶在啼哭時聲音嘶啞,甚至出現心功能不全等癥狀。 生長發育遲緩:由于體循環流量及血氧供應不足,寶寶生長發育比同齡孩子遲緩,體重落后比身長落后更明顯。 水腫:若發現寶寶尿少,下肢出現凹陷性水腫時,則表示小兒從心功能已不能代償而導致心力衰竭了。 紫紺或稱青紫:是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癥狀,表現在皮膚黏膜(尤其是口唇)紫紺,尤其在哭鬧、活動后加劇。如在新生兒期出現紫紺,常見的有完全性大動脈錯位,肺動脈閉鎖等。 蹲踞:當孩子會走路后,沒走多遠就感到乏力,自動采取蹲下姿勢或取胸膝臥位,休息片刻后再站起來活動。這個蹲踞過程使體循環阻力增高,促進靜脈血回入心臟量,增加和氧合作用,以改善缺氧癥狀。 昏厥:又稱缺氧性發作,往往發生在哺乳、啼哭、排便時因缺氧而突發呼吸困難、紫紺加重,寶寶失去知覺甚至抽筋。 杵狀指(趾):在法樂四聯癥中,因寶寶長期缺氧,指(趾)端軟組織增生,使手指、足趾呈鼓槌樣改變,臨床上往往在2~3歲后出現。 咯血:在法樂四聯癥兒童病例中,因長期缺氧,肺部形成側支循環的血管破裂可引起咯血。 兒童科學用藥保健康 根據2006年參加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的兒童醫院報告的相關資料顯示,兒童服藥不良反應率平均達到12.9%,其中新生兒是24.4%,而成人只有6.9%。因此,患病兒童年齡越小, 選藥越需謹慎。孩子生病了,家長怎樣通過科學的選藥、用藥,幫助孩子走出病痛困擾呢?目前市場上的兒童藥品琳瑯滿目,有兒藥系列齊全的大品牌,也有成人藥品品牌下的單個附屬產品,更充斥著“傍名牌”的仿冒藥。業內人士指出,制藥,尤其是研制兒童藥品,從研發、工藝、生產每一項都有嚴格的要求,這是兒童用藥的各項成本大大高出一般成人用藥的原因。 專家提醒家長,孩子處于成長期,抵抗能力等各項指標都在逐漸成長并發生變化,當遇到疾病侵襲時,孩子更需要服用適合、適量、專業的兒童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