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堂是叢林的核心,是僧人求得開悟的地方,故又稱大徹堂。它的位置一般在寺院中心偏西的靜僻處。進門先是一間過廳,正壁有“行須緩步,語要低聲”的字樣。這是在提醒進禪堂者,里面的僧眾正在參禪打坐,不要驚擾他們。從過廳折進一段巷道,便是一座清靜的四合院落。禪堂坐西向東,中間為雙扇門,常有布幕遮掩。布幕上面掛一塊木牌,僧人在參禪打坐時,木牌呈現“止靜”二字,意即任何人不得入內,不得發出任何響聲。在其它時間,翻到木牌的另一面,呈現“放參”二字,這時,僧人可自由活動,但仍不得高聲喧嘩。
禪堂中央有一佛憲,供奉藥師佛或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佛龕周圍留著很寬敞的空地,作為行香之用。行香與坐禪,在彈堂中交替進行著:行、坐,行:坐,其目的是克制禪眾的昏沉。禪堂的兩端分別有椿凳,禪眾們按其帖單標名的位置在上面打坐。椿凳后面為高大寬廣的平臺,稱為廣單,是禪眾們并排睡覺之處。禪堂的前后壁只有椿凳沒有廣單,后壁中間為“維摩龕”,即是方丈和尚的座位。
前壁東邊設有香案,案上放著坐禪儀式中所用的器物,如引磬、木魚、香爐、香板等。
香案正中還放有一個“慧命牌”,上面寫著“大眾慧命,在于一人,爾若不顧,罪在爾身”。參禪僧人若犯了禪堂規約,如引磬;木魚敲打錯亂等,必須在香案前罰跪,叫做“跪香”。香案上方懸著一口鐘,鐘下掛著一塊厚木板。按這座寺院所屬禪宗的不同宗派,其木板有不同形狀。分為橫長方、豎長方、三角、半圓和圓形五種,稱為“五家鐘板”。鐘板有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敲擊方法,作為禪僧,盡管沒有看見鐘板,只要聽見鐘板聲。便知道這座寺院屬于哪個宗派了。
鐘和板是禪堂的重要法器,敲擊鐘板為參禪打坐的主要訊號。同時,禪堂鐘板發出的訊號也是和寺院其它堂口的訊號密切配合的。例如,早晨巡照師打照板的聲音傳交給禪堂的鐘聲,而禪堂的鐘聲又引出鐘樓的鐘聲。每一樂器的第一聲,落入另一樂器的最后數聲之前。寺院各殿堂所發出的樂聲相互銜接,非常有趣,它使僧眾們建立起;種良好的生活秩序,并且知道什么事情正在進行,自己將又該做什么了。
禪堂訊號的運用,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避免說話,使禪眾的心志集中,盡可能不受外界干擾。因此,一些禪僧平時都有“禁語”的習慣,他們隨身帶著一塊寫著“禁語”的木牌,遇到別人和自己說話時,即出示木牌。況且,禪本為“無言之教”,故有的寺院禪堂的“堂”字,往往被寫為“塵”,中間是沒有口的。
禪堂有以下執事:
維那
禪堂的主要負責人。維,綱維,意為統攝僧眾;那,梵文羯磨陀那之略,意為“授事”,漢梵結合,稱為維那。他的職責是綱維眾僧,曲盡調攝。凡禪堂中有違犯清規者,無論其職位高低,他都有權予以懲罰。上殿時,維那掌管佛教儀式的起腔領念,以音聲為佛事,可以說是佛教樂團的總指揮。
悅眾
維那的副手,可設置數人,稱為大悅眾、二悅眾、三悅眾等。若維那不在,禪堂可由大悅眾代管,因此大悅眾又叫管堂。悅眾在上殿時具體敲打樂器,配合唱念,并教初學參禪僧人的禮儀。
知藏
熟悉佛教三藏典籍,主管和保護重要藏經。凡屬函帙的安放、修補、請購、借出等,都由他總體負責,命人經辦。相當于寺院圖書館館長。
藏主
執掌經櫥鑰匙,定期晾曬經藏,負責佛教書籍的保管和借閱。相當于圖書管理員。
參頭
也稱彈頭,禪堂中參禪最久或最熟練者。他主要承擔的是,為初學參禪的僧人做出示范和起到表率作用;
司水
每天早晨打洗臉水,準備早、中、晚的漱口水,出坡后的洗腳水等。
團頭
每天挑送凈桶,沖洗廁所,更換洗手水,洗曬措手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