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惑”可分為“五利使”和“五鈍使”。五利使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固執(zhí)自身的惡見等,以為最勝)、戒禁取見(固執(zhí)不合理的禁戒等,以為最勝)。五鈍使就是貪、嗔、癡、慢、疑五種。利使好像刀口,鈍使好像刀背,利使的造業(yè),是與鈍使分不開的。所以修行到了小乘見道位,這利、鈍十使(五見與“疑”,叫作“親迷之惑”;依于五見等所起的貪、癡、慢,叫“疏迷之惑”)便同時斷盡。因為這十使 是見道位中所斷之惑,故簡稱“見惑”。至于依于妄情而貪著一切可愛之境等的真正三毒——貪、嗔、癡和慢,是小乘修道位進一步思維與修習(xí)真理,漸斷的惑,簡稱“思惑”。“見思惑”是粗惑,叫“煩惱障”,能招致三界內(nèi)的分段生死。“塵沙惑”和“無明惑”是細(xì)惑,叫“所知障”,能招致三界外的變易生死,又前三種也叫枝末無明,后一種也叫根本無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