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將純凈透明的自來水盛人容器內加熱,當水煮沸后若不即時停火,水會愈加渾濁,放置一會兒可見容器底或杯中會有一些白色沉積物,這就是我們俗稱的水垢。由于人們每天都要飲大量的開水,必然會喝進很多水垢。
據化學分析表明,大自然的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鈣、鎂、鐵及各種微量元素等。水垢就是這些礦物質加熱后形成不溶于水的鹽類,經析出、沉淀而成的。我們飲水后,這些礦物質進人胃腸道,大部分與胃酸、腸液和食物混合,形成各種不被腸道吸收的物質,并隨糞便排出體外,真正被人體吸收者甚少。
泌尿系結石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結石種類很多,主要是由晶體和膠體基質平衡失調所致。晶體可分為含鈣和不含鈣兩種,常見的有草酸鈣、磷酸鈣和磷酸銨鎂、尿酸鹽,其次還有碳酸鈣、胱氨酸、尿酸、黃嘌呤等。在晶體和膠體基質平衡失調形成結石的過程中,還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受到尿的酸堿度(pH值)、泌尿系感染、尿路梗阻(如尿道狹窄、前列腺肥大等)、尿路異物、尿鈣增加(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維生素D中毒、長期臥病在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的惡性腫瘤、白血病、淋巴瘤、特發性嬰兒高血鈣、黏液性水腫)、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A不足、維生素B6不足)、地區、氣候、生活環境因素(氣候干燥、炎熱、出汗多、飲水中礦物質較多)及身體活動情況、種族差異等影響。因此,喝有水垢的水,也只有少數人會得泌尿系結石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