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佛學(xué)文庫>>戒 律 篇>>三皈依講義
        三皈依講義
        2007年08月13日15:56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2230 字體: 繁體

        三皈依講義

         

        宏泰法師整理

         

        序文

         

        夫三皈者,乃初入佛門之門徑也。三皈雖不是戒,卻是一切戒之根本。舉凡五戒、八戒、沙彌十戒皆以三皈為得戒而納受戒體,式*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雖以羯磨法而受戒,但在受戒之中亦須行三皈。另有受大乘菩薩戒者,在懺悔與發(fā)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是故三皈為萬行之由籍、成佛之初基、游涅槃妙門之要徑也。

         

        夫五戒者,一切世出世間諸善法戒之基石也。佛法中化、制二教之戒法皆以五戒為其根本,由五戒開演出八關(guān)齋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乃至梵網(wǎng)菩薩十重四十八輕之一切戒法。經(jīng)云:‘戒為無上菩提本,長(zhǎng)養(yǎng)一切諸善根。’是故依之漸次修學(xué),三聚圓滿,得成無上菩提妙果也。

         

        夫八戒者,為在家二眾之出家戒也。世間善士,欣仰出世少欲知足之梵行,然以塵惱牽纏,無暇修學(xué)。世尊慈憫為令彼等種出世善因,證三乘之道果故,乃權(quán)巧攝化,制在家之出家戒,即八關(guān)齋戒也。

         

        為今之世,去佛時(shí)遙,佛日潛輝,戒法不彰。初入佛門者學(xué)無所依,行不知其本,本既不立,道何由得生?近來學(xué)佛之人,稍聰利者,整日談玄說妙,徒逞口頭活計(jì);稍鈍者,終日忙碌處處攀緣,美其名為廣結(jié)善緣,論其實(shí)際,乃心外求法。論其學(xué)佛時(shí)日,多有十余年者,若問其何為三皈,卻茫無所知。今有乞師證明受歸依者,輒稱皈依某師,殊不知所皈依者為僧伽,非唯皈依某師一人也!蕅益大師云:‘皈依僧者,則一切僧皆我?guī)熞病=袷浪兹耍瑩褚幻卤惹鸲Y事之,竊竊然矜曰:吾某知識(shí),某法師門人也。彼知識(shí)法師者,亦竊竊矜曰:彼某居士、某宰官皈依于我也。噫!果若此則應(yīng)曰:歸依佛、歸依法、結(jié)交一大德,可也;可云歸依僧也與哉?’故已受皈依者,于一切僧眾,若賢若愚,皆當(dāng)尊禮為師,自稱弟子;未可憍慢,妄自分別。且歸依三寶之境若不遍者,不得三皈之體,既不得體,窮其一生修學(xué),只名附佛外道,雖種將來成佛之因,若于三寶中一念分別憍慢,則苦報(bào)無窮矣!

         

        時(shí)過境遷,佛世芳規(guī)難見,今時(shí)受戒者,只聞戒相之名,不知其開遮持犯、輕重之相。上山求戒,入三寶之地如入家廚,取用無度;下山之后,未曾問津。問其受戒否?矜然答曰:‘我乃五戒、八戒、菩薩戒弟子。’問其戒為何物?則目瞪口呆、無言以對(duì)。授戒之師不知戒法,無法講說,受戒者亦一無所曉。以致受戒犯戒以為常事,若思地獄苦報(bào),怎堪回首。入寶山空手而歸,尚屬可惜,若為寶所傷,實(shí)乃可憐憫者。乘此解脫寶筏,而漂入羅剎鬼國(guó),甚可哀傷。

         

        社會(huì)淳風(fēng)漸替,人心不古,皆由戒法未能行持之故,之所以無法行持,乃因不明戒法使然。今因善心居士,殷重請(qǐng)法,學(xué)人不敏,亦無德學(xué),不知所措。但私自念言:‘比丘乃七眾綱領(lǐng),七眾戒法,比丘當(dāng)負(fù)起教育之責(zé)。’是故從諸戒經(jīng)及相關(guān)戒學(xué)書籍中集錄重點(diǎn),為其講說。內(nèi)容雖未達(dá)至善至美,但其大意已明。今書既成,講說已了,敘其大要;以資初學(xué)。

         

        愿見聞?wù)撸捶ㄒ妫M此一身,同生安養(yǎng),悟無生忍,于十方界,普利群萌!是為序。

         

        佛歷二五四二年  民國(guó)八十七年二月十七日  釋宏泰謹(jǐn)序于臺(tái)中南普陀寺

         

        三皈依講義

         

        壹、什么叫做皈依

         

        所謂皈依是歸投依*。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回轉(zhuǎn),或是歸投,依是依*,或是信賴。凡是回轉(zhuǎn)依*,或歸投信賴的行為,都可稱為歸依。

         

        歸依的真義,凡是不究竟不著實(shí)不可*的信賴與信仰,均不得稱為真皈依。

         

        實(shí)際上,歸依的傾向,固應(yīng)先由歸依身外的三寶開始,歸投三寶,依賴三寶的啟發(fā)與指引,走向大涅槃城的解脫道。但當(dāng)走進(jìn)了涅槃(解脫)之城,自身的當(dāng)下,也就是理體的三寶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于業(yè)障的迷惑,所以不見佛性,我們歸依三寶的目的,正是在于尋求佛性的顯現(xiàn)。我們本來與佛一樣,本來就與三寶同在,只緣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為眾生!我們?nèi)裟芗慈臻_始,回歸投向三寶的懷抱,實(shí)即浪子回頭,步返原來的老家而已。

         

        貳、什么叫做三寶

         

        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

         

        為什么佛法僧稱為寶?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有詳細(xì)說明,有五百長(zhǎng)者請(qǐng)問佛陀:‘世尊,我等今日聞佛法音,得悟三寶利益世間,然今不知以何義故,說佛法僧得名為寶,愿佛解說顯示眾會(huì)及未來世敬信三寶一切有情,永斷疑網(wǎng)得不壞信,令入三寶不思議海。’

         

        佛陀告諸長(zhǎng)者:‘譬如世間第一珍寶具足十義,莊嚴(yán)國(guó)界饒益有情,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

         

        一、者堅(jiān)牢—如摩尼寶無人能破;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

         

        二、者無垢—世間勝寶清凈光潔不雜塵穢;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悉能遠(yuǎn)離煩惱塵垢。

         

        三、者與樂—如天德瓶能與安樂;佛法僧亦復(fù)如是,能與眾生世出世樂。

         

        四、者難遇—如吉祥寶希有難得;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業(yè)障有情億劫難遇。

         

        五、者能破—如如意寶能破貧窮;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能破世間諸貧苦故。

         

        六、者威德—如轉(zhuǎn)輪王所有輪寶能伏諸怨;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具六神通降伏四魔。

         

        七、者滿愿—如摩尼珠隨心所求能雨眾寶;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能滿眾生所修善愿。

         

        八、者莊嚴(yán)—如世珍寶莊嚴(yán)王宮;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莊嚴(yán)法王菩提寶宮。

         

        九、者最妙—如天妙寶最為微妙;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超諸世間最勝妙寶。

         

        十、者不變—譬如真金入火不變;佛法僧寶亦復(fù)如是,世間八風(fēng)不能傾動(dòng)。

         

        佛法僧寶具足無量神通變化,利樂有情暫無休息,以是義故,諸佛法僧說名為寶。’

         

        參、為何要?dú)w依三寶

         

        《善生經(jīng)》云:‘善生言:“世尊j何因緣故,受三歸依?云何名為三歸依?”“善男子!為破諸苦(謂生老病死等苦),斷除煩惱(謂諸苦之因種),受于無上寂滅之樂(謂不生不死涅槃之樂),以是因緣,受三歸依。”’

         

        云何三歸依者—謂佛、法、僧。

         

        ┌佛者—能說壞煩惱因,得正解脫,無師獨(dú)覺。

        ├法者—是壞煩惱因,真實(shí)解脫,正道解脫。

        └僧者—稟受壞煩惱因得正解脫,能如法受。

         

        肆、翻邪三歸制意

         

        《涅槃經(jīng)》云:‘一切眾生,怖畏生死四魔,故受三歸。名一義異,或時(shí)說三為一,說一為三。諸佛境界,非二乘所知。’

         

        注:

         

        一、《多論》云:‘如人獲罪于王,投向他國(guó),以求救護(hù)。眾生亦爾,系屬于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故知若受三歸,得脫生死。’

         

        二、

         

            ┌煩惱魔者—貪、嗔、癡三毒,劫諸善法故。

            ├五陰魔者—色、受、想、行、識(shí)五陰,遷謝不停故。

        四魔┤

            ├死魔者—地水火風(fēng)四大,喻如四山,從四面來,逼切報(bào)命故

            └天魔者—阻撓諸行者,令退道故。

         

        四皆惱害,不能自由,故名魔者。

         

        三、說三為一者:

         

        《多論》云:‘佛亦是法,法亦是佛,僧亦是法,正是一法。但雖有一義,相有差別。’

         

              ┌佛寶—無師大智,一切功德。

        相別者┼法寶—盡諦(真理)涅槃。

              └僧寶—聲聞學(xué)無學(xué)功德。

         

        四、說一為三者:

         

        《涅槃經(jīng)》云:‘云何為一?佛告摩訶波阇波提憍曇彌,莫供養(yǎng)我,當(dāng)供養(yǎng)僧。若供養(yǎng)僧,即得其足。汝隨我語,則供養(yǎng)佛;為解脫故,則供養(yǎng)法;為受用故,則供養(yǎng)僧。’

         

        伍、翻邪三歸

         

        大圣初成正覺,因提謂長(zhǎng)者,開授三歸之戒,翻邪歸正,以為入圣的根本。三乘(聲聞、緣覺、菩薩)行者,歸宗進(jìn)行,以為基礎(chǔ)。三歸的功用,正破三邪(外道邪師、邪法、邪眾),濟(jì)三途(地獄、餓鬼、畜生),接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出三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佛法以此三歸為本,通發(fā)一切戒品及諸出世善法,不同世間善法也。

         

        一、歸依佛—佛陀秦言覺者,自覺覺他,故名為佛。歸者,反還為義,反邪師,還事正師,故名歸。依者,憑也,憑心靈覺,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也。故經(jīng)云:‘歸依于佛者,終不更歸依其余諸外道天神也。’

         

        二、歸依法—達(dá)磨秦言法,法者法則,有軌范使人理解任持自性(萬法依于一定的軌則而行,如火車必依于自己的軌道,方能運(yùn)行),佛所說,若事若理,可為心軌,故言法也。歸者,反邪法,還修正法,故名歸。依者憑佛所說法,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經(jīng)云:‘歸依于法者,終不更歸依諸外道典籍也。’

         

        三、歸依僧—僧伽秦言眾,眾者和合,出家三乘行者,心與佛所說事理之法合,故名為僧。歸者,反九十五種邪行之侶,歸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故名為歸。依者憑心出家三乘正行伴,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經(jīng)云:‘歸依于僧者,永不復(fù)更歸依其余諸外道也。’

         

        陸、四種三寶為所歸

         

        現(xiàn)且分為兩大類

         

        一、從事相上說,有住持三寶與化相三寶。

         

        二、從理體上說,有一體三寶與理體三寶。

         

                    ┌佛寶—凡用玉琢、石刻、金鑄、銅澆、泥塑、木雕、油

                    │      漆、墨畫、絹繡、紙繪的佛像。

        所謂住持三寶┼法寶—凡是三藏(經(jīng)、律、論)經(jīng)典。

                    └僧寶—凡是剃發(fā)染衣的比丘、比丘尼。

         

        因?yàn)榉鹑霚缰蟮姆鸾蹋?這一類的三寶,為之延續(xù)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傳布佛教的教義,所以稱為住持三寶。

         

                    ┌佛寶—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xiàn)成道及入涅槃的階段中,

                    │      釋迦便是佛寶。

        所謂化相三寶┼法寶—佛當(dāng)時(shí)向弟子們所說的種種教示,如四圣諦、八

                    │      正道、十二因緣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寶。

                    └僧寶—當(dāng)時(shí)隨佛出家的凡圣弟子,便是僧寶。

         

        這是唯有佛陀住世應(yīng)化之際才有的相狀,所以稱為化相三寶。

         

                            ┌佛寶—佛有覺照之能。

                      ┌佛寶┼法寶—能說法,于法自在,故有軌持之能。

                      │    └僧寶—佛無違諍之過。

        所謂一體三寶  │    ┌佛寶—法的本體,具有能生諸佛之性。

        (即是于佛法─┼法寶┼法寶—法的本身,就有軌持的功能。

        僧三寶中,各  │    └僧寶—法法平等,互不相妨(和合之義)。

        各皆具三寶的  │    ┌佛寶—僧有觀照之智者。

        功德)        └僧寶┼法寶—僧有軌持之用者。

                            └僧寶—僧為和合之體者。

         

                    ┌從修證上說—凡夫皆以‘惑、業(yè)、苦’而流轉(zhuǎn)生死,若

                    │            能翻迷成悟,惑即成為般若,業(yè)即成為解

                    │            脫,苦即成為法身。

                    │          ┌般若為佛寶。

        所謂理體三寶┤          ├解脫為法寶。

                    │          └法身為僧寶。

                    │                  ┌佛寶—能觀之理。

                    └從理體(真如)上說┼法寶—所觀之事。

                                        └僧寶—事理一如。

         

        注:凡夫所能見到的,只有事相的三寶,事相中的化相三寶,只在佛陀住世時(shí)才有,佛滅之后,僅有住持三寶。然在三寶之中,雖以佛為最尊最貴,法為最高最勝,卻以僧的地位最重最要。佛陀入滅之后,佛教的道場(chǎng),要由僧寶來住持,佛教的經(jīng)典,要由僧寶來保存,佛教的文化,要由僧寶來傳播,佛教的信徒,要由僧寶來接引。因此,佛陀在世時(shí),佛教以佛為軸心,佛陀入滅后,佛教則以僧寶為重心。僧人之中,固然有龍蛇混雜,我人歸依,不妨擇善而從,但于恭敬供養(yǎng)之心,則應(yīng)一律平等。佛經(jīng)中說,雖是破戒比丘,仍足為人天之師,所以不得分等。佛經(jīng)中說,雖是破戒比丘,仍足為人天之師,所以不得分別高低,更不得妄加批評(píng)。

         

        柒、歸依三寶的種類

         

        共有五等:

         

        一、翻邪三歸—最初進(jìn)入佛門。

         

        二、五戒三歸—信佛之后加受五戒。

         

        三、八戒三歸—六齋日受持八關(guān)戒齋。

         

        四、十戒三歸—沙彌(尼)受十戒。

         

        五、具足戒三歸—比丘(尼)稟受大戒。

         

        因?yàn)椋彩鞘芙洌赜腥龤w。最初入佛門,固須三歸。加受五戒、八戒、十戒,皆以三歸為得戒而納受戒體,式*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雖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沒有不行三歸依的。另有受大乘菩薩戒者,在懺悔與發(fā)愿之前,也必先受三歸。因此雖說三歸不是戒,卻是一切戒之根本(其實(shí)三歸之中含有戒義)。

         

        捌、歸依三寶的儀式

         

        在三歸正范中,共有八個(gè)項(xiàng)目:

         

        一、敷座請(qǐng)師—由受歸依者為師敷設(shè)法座,列供香花,燈燭整齊,再去禮請(qǐng)歸依師升座。

         

        二、開導(dǎo)—開示三歸依的意義。

         

        三、請(qǐng)圣—迎請(qǐng)十方三寶,證明受歸,以及護(hù)法龍?zhí)欤O(jiān)壇護(hù)戒。

         

        四、懺悔—懺悔往昔業(yè)障,以求身口意的三業(yè)清凈之后,納授無雜、無染的三歸戒體。

         

        五、受歸—三歸三結(jié),并發(fā)三誓(斷惡、修善、度眾生)。

         

        六、發(fā)愿—發(fā)無上菩提之心,愿度一切眾生。

         

        七、顯益勸囑—說明三歸的功德殊勝,并囑依教奉行。

         

        八、回向—將此受歸的功德,回向給一切沉溺的眾生,速脫生死,早生佛土。

         

        注:

         

        一、敷座—比丘不得站立為白衣說法,所以要敷座。

         

        二、開導(dǎo)—示知三寶的意義,所以要開導(dǎo)。

         

        三、請(qǐng)圣—?dú)w依師是代表三寶為人授歸依,故應(yīng)請(qǐng)圣。

         

        四、懺悔—為求重做人,故應(yīng)懺除前愆。

         

        五、受歸—三歸(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結(jié)(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與三誓,是受歸的重心,故為在所必行。

         

        六、發(fā)愿—三歸共分三品

         

           ┌上品—發(fā)心自度度人。

           ├中品—只顧自己了生脫死。

           └下品—只求不墮三途而仍生在人天者。

         

        所以勸導(dǎo)發(fā)心,也是必要的。

         

        七、顯益勸囑—為了增益精進(jìn)之心與堅(jiān)固之志,故應(yīng)顯益勸囑。

         

        八、回向—為了長(zhǎng)養(yǎng)不自私的慈悲襟懷,功德回向一切眾生,是必然的。

         

        玖、受三歸法

         

        (一)先須懺悔

         

        1、受前懺悔

         

        《事鈔》云:‘以信邪來久,妄造非法。今創(chuàng)(剛開始)歸投,必(須)翻邪業(yè)。從生死際至涅槃際中間罪業(yè),皆除滅。’

         

        2、懺悔清凈

         

        《阿含經(jīng)》云:‘于受前懺悔罪已受(三歸)法,謂從無始生死邊至涅槃際,一切罪業(yè)皆清凈。’(無始有識(shí)名生死邊,究竟果滿涅槃名涅槃際。)

         

        3、得善法體時(shí)

         

        《濟(jì)緣》云:‘前三歸是發(fā)善法體,三說竟時(shí)得。后三結(jié)者,囑受叮嚀,令持在懷,不濫承奉。如經(jīng)云:“歸依于佛者,終不更歸依其余諸天神。”’

         

        (二)正受三歸法

         

        《善見論》云:‘并須師授,言音相順,若言不出,或不具足,不稱名,不解故不成。’

         

        應(yīng)云:‘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是三說得法屬己。)

         

        又云:‘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結(jié)已。此但受三歸法,無有戒法故。論云:三歸下有所加,得三歸及戒。若無加者,有歸無戒。)

         

        (三)受三歸時(shí)所作之觀想

         

        歸依的緊要關(guān)頭,便在三說三歸的正授之時(shí),納受三歸依的無作戒體,也就在此正授之際。最好能于正授三歸之時(shí),作觀想:

         

        ┌說第一遍時(shí)—觀想由于自己的發(fā)心功德,感得十方大地震動(dòng),并有功德云,從十

                    方地面冉冉上升,集于行者頂上,成白色光明云。

        ├說第二遍時(shí)—十方涌起的功德之云,徐徐匯集于自己的頭頂上空結(jié)成華蓋之狀。

        └說第三遍時(shí)—此一云集的華蓋,即成漏斗之狀,緩緩下注于自己的頂門之內(nèi),遍

                      滿于全身,并由身內(nèi)擴(kuò)展,使自己的身心,隨著功德云的擴(kuò)展彌蓋,

                      而充塞于十方世界。

         

        到此為止,自己納受了三歸的戒體,自己的身心,也跟戒體的功德一樣,與宇宙同等體量了。

         

        拾、所歸依境通三世

         

        《業(yè)疏》云:‘論云:通歸三世佛(所歸之境寬),同法身故。不獨(dú)歸釋迦(所歸之境狹),以是(區(qū))別。(若歸一境,余則無心,)不名歸也。’

         

        拾壹、如何才得三歸

         

        無論出家在家之人,若受三歸時(shí),要注意以下幾點(diǎn):

         

        一、要注意歸依三寶是何意義。

         

        二、當(dāng)受三歸時(shí),師父所說的話要十分明白。

         

                  ┌ 師父所講的話,全是文言不能了解。

        不得三歸者┼ 隔離太遠(yuǎn),聽不明白。

                  └雖能聽到大致了解,其中尚有一二懷疑之處。

         

        《善生經(jīng)五戒品》云:

         

                ┌信因

                ├信果

        得歸依者┤

                ├信有得道(佛教門中可得道果)

                └信心不可敗,親近三寶,受善友教。

         

        △又正受授之時(shí),即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之處,此最要緊,應(yīng)十分注意,乃可得三皈依。

         

        拾貳、受三歸依功德果報(bào)

         

        一、功德

         

        《法門名義集》云:‘煩惱魔“是生死因”,陰魔死魔“此二是生死果”。天魔“是生死緣”。此四種能障解脫,故名為魔。’

         

        《智論》云:‘梵語魔羅,秦言奪命。論云:唯死魔實(shí)能奪命,余者能為奪因,亦能奪智慧命故。又四皆惱害,不能自由,故名為魔也,又三歸功用,破三邪(邪師、邪法、邪眾),接三乘出三有(欲界、色界、無色界)。’

         

        《灌頂經(jīng)》云:‘受三歸者,有三十六位護(hù)歸善神,日夜保護(hù)一切吉祥。’

         

        《希有經(jīng)校量三歸功德》云:‘教四天下及六欲天,一切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三歸功德多。’

         

        《業(yè)疏》云:‘受三歸者,但得法被身為佛弟子,無戒可持。’

         

                        ┌得無生忍,煩惱永斷。

                        ├得法身,則不得色身。

        受三歸法降伏四魔┤

                        ├無色身,則無死。

                        └無三魔,則波旬,自不得便。

         

            ┌ 欲 ┐    ┌亦名煩惱     ┐

            ├ 身 ┤    ├亦名五陰     │

        故降┤    ├ 魔 ┤             ├魔

            ├ 死 ┤    ├即無常因緣   │

            └ 天 ┘    └如大自在天等 ┘

         

        《稀有校量功德經(jīng)》云:‘假使?jié)M三千大千世界中,諸佛如來,譬如竹葦甘蔗稻麻,彼等諸佛世尊至真等正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萬歲中,常以一切娛樂之具,衣服飲食床臥湯藥,種種奉施,乃至滅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香華伎樂繒蓋幢幡香燭油燈,種種所須,悉皆供養(yǎng),實(shí)得無量無邊不可算不可數(shù)福德之聚。佛言:阿難!猶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凈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倍千倍萬倍,不可算數(shù),譬喻言辭所不能知及。’

         

        二、果報(bào)

         

        1、受三歸免墮惡道

         

        《增一阿含經(jīng)》云:‘有忉利天子五衰相現(xiàn),當(dāng)生豬中,愁憂之聲,聞?dòng)谔斓郏斓勐勚畣緛砀嬖唬骸叭昕扇龤w,即時(shí)如教,便免生豬。”三自歸已,生長(zhǎng)者家,還得出家,成于無學(xué)。’

         

        佛為說偈云:

         

        諸有歸命佛    不墮三惡道    盡漏處人天    便當(dāng)至涅槃

         

                      ┌一、衣服垢穢

                      ├二、頭上華萎

        六欲天人五衰相┼三、腋下汗流

                      ├四、身體臭穢

                      └五、不樂本座

         

        2、受三歸得護(hù)持

         

        《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jīng)》云:

         

        誠(chéng)心歸命佛    彼人當(dāng)所得    若晝?nèi)粢怪?nbsp;   佛心常憶念

        誠(chéng)心歸命法    彼人當(dāng)所得    若晝?nèi)粢怪?nbsp;   法力常加持

        誠(chéng)心歸命僧    彼人當(dāng)所得    若晝?nèi)粢怪?nbsp;   僧威常覆護(hù)

         

        3、受三歸得解脫

         

        《法句譬喻經(jīng)》云:‘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自知命終當(dāng)生陶家受驢胎。愁憂自念,三界之中濟(jì)人苦厄唯有佛!馳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歸命佛、法、僧眾。未起之間其命忽終,便入驢母胎中。時(shí)驢走,破壞壞器,其主打之,尋時(shí)傷胎,其神即還入故身中,五德還備,復(fù)為天帝。佛贊善哉!殞命之際,歸命三尊,罪對(duì)已畢,不更勤苦。佛為說偈,令帝釋聞之。達(dá)罪福之變,解興衰之本,遵寂滅之行,得須陀洹道。’

         

        拾參、歸依后是否會(huì)失去歸依戒法

         

        《善生經(jīng)凈三歸品》云:

         

        (一)受三歸已,造作癡業(yè),受外道法自在天語,以是因緣,失于三歸。

         

        (二)若有造作種種雜業(yè),為受樂故,修于善事,如市場(chǎng)法(好比市場(chǎng)作買賣,以求利為先),其心不能憐憫眾生,如是之人不得三歸。

         

        (三)若人信其(神)能救一切怖畏,禮拜外道,是人則失三歸依法。

         

        拾肆、世間戒和三歸五戒有何區(qū)別

         

        一、五戒與世間戒之關(guān)系

         

            ┌不殺生—仁 ┐

            ├不偷盜—義 │

        五戒┼不邪淫—禮 ├世間戒

            ├不妄語—信 │

            └不飲酒—智 ┘

         

        二、五戒與世間戒不同之處

         

        《善生經(jīng)》云:‘若不依三寶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堅(jiān)固如“彩色無膠”。是故我先歸依三寶,然后受戒。若終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謂優(yōu)婆塞戒,八戒齋法。’

         

        五戒—能壞先世諸惡業(yè)。

         

              ┌不能壞先世諸惡業(yè)

              ├根本不凈

              ├莊嚴(yán)不凈

        世間戒┤

              ├覺觀不凈

              ├念心不凈

              └果報(bào)不凈

         

        拾伍、歸依后怎樣進(jìn)修

         

        歸依后,作為一位佛陀的在家弟子,就應(yīng)該勤加禮佛懺悔,將無始劫以來,由貪嗔癡三毒所生起的一切罪業(yè)懺除。一方面要深入經(jīng)藏,研究教理,多聽經(jīng)聞法,才能開大智慧,否則將是一位愚癡沒有智慧的人。

         

        除了禮佛懺悔,聽經(jīng)聞法外,并要嚴(yán)守戒律。如果戒律不守,天天犯戒造新罪業(yè),我們又將如何脫縛解困呢?

         

        佛陀在遺教經(jīng)訓(xùn)示弟子:‘是故比丘,當(dāng)持凈戒,勿令毀缺,若人能持凈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凈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dāng)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

        上一篇:三歸傳授
        下一篇:八關(guān)齋戒講義
        我要糾錯(cuò)】【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hào)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diǎn)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 芭蕉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斗罗大陆动漫完整免费| 国产大片www|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精品66| 三级网站免费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天天弄| 园田美樱中文字幕在线看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av狼最新网址|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 日本理论片www视频|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丰满的寡妇3在线观看|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人桶网站o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你桶爽 | 中文字幕日韩wm二在线看| 极品欧美jiizzhd欧美|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午夜夜伦鲁鲁片| 中文字幕在线最新在线不卡| 黄网站免费在线|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AA片| 青青青国产手机在线播放|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多p|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 中国熟女仑乱hd| 菠萝蜜视频网在线www|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久久狠狠躁免费观看| 麻豆产精国品一二三产区区| 晓青老师的丝袜|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经典国产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