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佛學(xué)文庫>>漫談佛法>>人間菩提
        人間菩提
        2007年08月14日15:41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2106 字體: 繁體

        人間菩提

         

        海濤法師編著

         

        Part 1 人間菩提

         

        人間菩提

         

        生命盡管是有缺陷的,但生活是需要贊賞的,一個人如果否定自己的特質(zhì),不可能擁有美麗的人生,也不可能擁有幸福。

         

        ◎?yàn)槔姹娚?,?shí)現(xiàn)佛法,付出心力,而生歡喜,謂之‘法喜’。

         

        ◎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

         

        ◎我們在讀書或創(chuàng)業(yè)時,自己先要有一個發(fā)心,就是發(fā)‘為人服務(wù)、為人犧牲奉獻(xiàn)、永不退轉(zhuǎn)’的誓愿,這叫做‘不忘初心’。

         

        ◎有時我們常怪別人不聽自己的話,其實(shí)自己何嘗聽自己的話,最不聽自己話的人,就是自己。

         

        ◎古人云:不責(zé)人過錯,不舉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yǎng)德,可以遠(yuǎn)害矣!

         

        ◎聰明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無限的快樂。

         

        ◎心念有強(qiáng)大的力量,所以才有必要把心念拿來念佛,把我們的心念安置在最高能量,最歡喜、清凈、慈悲的狀態(tài)。

         

        ◎六欲天雖然享受福樂,沒有痛苦、煩惱,但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死亡的問題。一場好夢總要醒過來,這是我們不選擇諸天為歸依處的原因。

         

        ◎?qū)W佛而能夠深刻理解到學(xué)佛的根本意趣,進(jìn)而感覺到非學(xué)佛不可,有這種堅強(qiáng)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qū)W佛之路,而不是在佛門邊緣歇腳,或者走入歧途。

         

        ◎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歡喜接受所面臨的一切,過一分鐘,即消一份災(zāi)。

         

        ◎心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最平淡的日子,心里最安定,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勇氣不可失,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無能’的事,只怕──不肯。

         

        ◎以‘**的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要培養(yǎng)一份清凈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得到回報,就不會有煩惱。

         

        ◎愛要濃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濃,則苦的喝不下。

         

        ◎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覺悟的情;要說愛,就必須說大愛──解脫的愛。

         

        ◎愛得普遍,愛得透徹,愛得干凈俐落,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父母過分愛子女,會反射成為子女的煩惱,對子女要放心,他們才能安定成長。

         

        ◎人生能平安順心并非是沒有橫逆,而是因?yàn)槟阌心芰D(zhuǎn)化它。

         

        ◎一個人要先能夠‘忍受’,忍受失望、忍受憐憫、忍受瞧不起、忍受瞧得起、忍受愛、忍受迷失,然后才能自由自在的追尋自己的理想。

         

        ◎有許多事情,你要先‘受、得了’,然后才能找出意義。

         

        ◎我們不要對目前的遭遇,存有任何埋怨的心理,應(yīng)該以平靜了業(yè)的心情來承受,并且要以更虔誠的心來懺悔行善,以彌補(bǔ)自己所造的業(yè)。

         

        ◎謹(jǐn)慎、警覺,是心航的導(dǎo)師;光明、柔和,是內(nèi)在的佳侶。

         

        ◎不管佛菩薩再慈悲,業(yè)力再怎么化解,人終究還是有要走的一天,重要的是我們從人生里學(xué)到了什么。因?yàn)橛X悟,讓我們有重生的機(jī)會,有懺悔的機(jī)會,有在這個生命里重新得到啟示的機(jī)會。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jìn)、不過度、不強(qiáng)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jī)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當(dāng)我們年齡漸長,愈來愈覺得錢之可貴,就可能用錢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愛。豈知在這世界上,沒有錢之前,早有了愛。當(dāng)我們沒有賺到錢之前,早賺到了愛,我們因愛而來到人世,有一天離開,帶不走錢,只帶得去滿懷的愛。

         

        ◎網(wǎng)路聯(lián)結(jié)了全世界的訊息,卻接收不到人們心底真實(shí)的感情。

         

        ◎要想能夠說出正面的話、良善的話、有意義的話,首要之務(wù)就要從凈化自己的心靈開始,有凈化的心靈,就會有凈化的意念,有凈化的意念才能說出良善美好的言語。

         

        ◎沒有被日出萬丈的光芒照過眼睛,沒有與月光并肩同行過,沒有聽過樹與風(fēng)的合奏,你如何體會凈土的美好?

         

        ◎生命盡管是有缺陷的,但生活是需要贊賞的,一個人如果否定自己的特質(zhì),不可能擁有美麗的人生,也不可能擁有幸福。

         

        ◎一個人能改善自己的缺點(diǎn),強(qiáng)化自己的優(yōu)點(diǎn),這是個人成功的要務(wù);一個老板如果能包容員工的缺失,甚至欣賞員工的優(yōu)點(diǎn),這是企業(yè)成功的關(guān)鍵。

         

        ◎求全之心,可用之責(zé)己,但不可用以交友;滿足之心,可用之處境,但不可用以求知。

         

        ◎真正的慈悲,來自看見他人的苦痛。你有一種責(zé)任感,希望能夠給予他人一點(diǎn)幫助。

         

        ◎佛法本來如是,并無所謂深不深、難不難的,如果說是深是難,那是難在眾生自己,深在眾生自己。

         

        ◎命運(yùn)中沒有偶然,一個人遇到順境、逆境,完全是由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

         

        ◎我禮拜,不求佛菩薩賜福給我;我祈求,讓我得意時勿膨脹自我,挫折時心不萎靡,能夠安穩(wěn)如山,寬厚如地。

         

        ◎嗔是失佛法的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臟腑。

         

        ◎智者事事反求諸己,愚者處處外求于人。

         

        ◎人之惑,惑于私,私除則明;人之病,病于惰,惰去則勇。

         

        ◎每個人都希望身處在高超、美好、清凈的地方去。但這種地方不是容易找到的。因?yàn)?,我們的心不改變的話,環(huán)境是改變不了的。

         

        ◎義工,為貪婪自私的行為,留下了身教;義工,為爭名逐利的人群,散播了開示;義工,為冷漠機(jī)械的社會,增添了光熱;義工,為人情紙薄的潮流,注入了情義。

         

        ◎慈悲是溫柔美好的世界,尊重是祥和歡喜的妙方,感恩是幸福安樂的泉源,贊嘆是利人化他的法寶。

         

        ◎當(dāng)我們被別人誤解而產(chǎn)生不平時,先試試放棄戴在心靈的面具吧!

         

        ◎覺人之偽,不形之于色;吃人之虧,不動之于口。

         

        ◎?qū)W佛的人,處處希望他人好,雖然希望自己好,但希望他人比我更好,這才是佛教徒的存心。

         

        ◎修行是不隨順動念頭,工作中專注學(xué)習(xí)不胡思亂想,學(xué)習(xí)替別人想,不為自己。

         

        ◎只要你愿意為大眾寫下‘歷史’的篇章,別人自然樂意為你留下‘歷史’的軌跡。

         

        ◎尊敬一個人,要散播他的善行;肯定一個人,要延續(xù)他的愿心。

         

        ◎從‘小腦運(yùn)動神經(jīng)受損嚴(yán)重,導(dǎo)致重度腦性麻痹’的孫嘉梁,證明了:腦性麻痹可以征服,‘心靈麻痹’才是群醫(yī)束手的絕癥。

         

        ◎‘心無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聽到了只是聽到,從不產(chǎn)生好惡。沒有妄念,就沒有煩惱心。

         

        ◎只有在天空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天上的星星。

         

        ◎?qū)τ诹桉{命運(yùn)之上的人來說,信心是命運(yùn)的主宰。

         

        ◎熱情讓我們散發(fā)光彩,理想讓我們甘于等待。

         

        ◎?yàn)檎胬矸?wù)最有價值,為眾生服務(wù)最為尊榮。

         

        ◎生活的艱苦,可以從淡泊中度過;人事的不安,可從勤勞與謙讓中改善。

         

        ◎用體諒的心,對待親情;用結(jié)緣的心,對待友情。

         

        ◎年年不忘春耕,自然能夠秋收;時時不離助人,自然能得人助。

         

        ◎眼睛要生在心里,觀察自己;嘴巴要長在心上,評論自己。

         

        ◎生命中或許有‘失望’,但一定不能‘絕望’,總要滿懷‘期望’,而且永不放棄‘希望’。

         

        ◎忍耐是做人第一法;禮貌是處事第一法;謙虛是保身第一法;寬容是用心第一法。

         

        ◎忍耐,才能和氣致祥;悔過,才能提起勇氣。

         

        ◎人的心念意境,如能時常保持開朗清明,則展現(xiàn)于周遭的環(huán)境,都將是美而善的。

         

        ◎我們最穩(wěn)當(dāng)?shù)谋WC人,是我們自己的般若智慧。

         

        Part 2 清涼菩提

         

        未來的是妄想,過去的是雜念。保護(hù)此時此刻的愛心,謹(jǐn)守自己當(dāng)下的本分。

         

        正覺

         

        ◎健時,常作病想,可以保生;富時,常作貧想,可以守家;少時,常作老想,可以力學(xué);活時,常作死想,可以近道。

         

        ◎有德即有福,無嗔即無禍;心寬壽自延,量大智自裕。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所結(jié)合的心。

         

        ◎信佛必須學(xué)佛,學(xué)佛必須效法菩薩精神。菩薩心中沒有自我成就的企圖,只有成全眾生的悲愿。

         

        ◎慈悲是由本性生出來的,而愛是由感情發(fā)出來的。

         

        ◎?qū)W佛是心靈的凈化,學(xué)佛是生命的解脫,學(xué)佛是?;鄣膱A滿。

         

        ◎開悟后所獲得的東西,便是放下一切,包容一切。能夠放下是智慧,能夠包容是慈悲。

         

        ◎往好處想的人,快樂滿懷;往悲觀看的人,痛苦不已。

         

        ◎用慈悲來處理他人的事;用智慧來處理自己的事。

         

        ◎所謂‘放下’,并不是沒有自己,而是指沒有對抗心,沒有舍不得之心。

         

        ◎佛法的價值觀,就是肯定世間是因緣無常,人類應(yīng)互助互容,任何的行動都必須指向內(nèi)心的寂靜,及貪嗔癡的止息。

         

        ◎我們的權(quán)利及自我中心可以‘放下’,但是責(zé)任和義務(wù)一定要‘提起’。

         

        ◎看破是大學(xué)問,放下乃是功夫,能徹底的看破放下,成佛可期。

         

        ◎用慈悲心來關(guān)懷他人,乃至遍及于一切眾生;用智慧心來觀照自我,乃至微細(xì)的每個念頭。

         

        ◎自求解脫是慧業(yè),助他解脫是福業(yè),福慧雙修是菩薩道。

         

        ◎成佛道的要件是‘柔軟心’。柔軟心就是無恨心、慈悲心、吃虧的心、處處忍耐的心、知足的心、不執(zhí)著的心。

         

        ◎修行重點(diǎn)是:改革你的內(nèi)在世界,使你的內(nèi)在變得更柔軟、更謙卑、更有智慧。

         

        ◎修行是要使我們斷除情欲,而不是要使我們變成一個無情的人。

         

        ◎生死解脫,不是今生不死,不是未來永生,是未來生死苦迫的不再起,于今生的苦迫中得自在。

         

        ◎佛法的入門是:‘看得破、放得下。’從哪里下手?‘布施’。

         

        ◎布施是放下,這是修功德;忍辱是成就功德,功德就不會喪失。

         

        ◎佛法是從一般戀世的自私人生,引向出世的無我人生。

         

        ◎你的心念佛時,就是向著極樂世界;心想財色名食睡,就是朝地獄鉆。

         

        修行

         

        ◎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zhí)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wǎng),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qū)W戒是學(xué)佛菩薩的行為,修定是學(xué)佛的心。

         

        ◎唯有無限的付出,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全部。

         

        ◎一切惡念不令生,處處忍讓,處處學(xué)吃虧,當(dāng)作還債想。

         

        ◎心地一塵不染才是恭敬,心里有雜念即不恭敬。

         

        ◎講經(jīng)說法、傳播真理、轉(zhuǎn)移社會風(fēng)氣,就是最徹底的慈善事業(yè)。

         

        ◎養(yǎng)生之道,以能戒除煩惱與憂悲為本,從清心寡欲入手。

         

        ◎不將煩惱是非帶上床,不把憂悲苦惱帶到明天,就是居家修行的不二法門。

         

        ◎家庭為煩惱之根本,出家要出煩惱的家及無明的家,才算真正出家。

         

        ◎有病才知生死苦,才會一心求解脫。《寶王三昧論》云:‘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FONT>

         

        ◎如果自己是對的,別人硬說你不對,也要向他懺悔,修行就是要修忍辱!

         

        ◎君子以良心為鏡,學(xué)佛之人以因果為鏡,圣人以本性為鏡。

         

        ◎玄奘法師說:‘凡僧雖不能降福,但修福須敬凡僧?!扌腥藨?yīng)學(xué)唐太宗──‘雖見小沙彌,猶如敬佛?!?/FONT>

         

        ◎?qū)W佛不守戒,莫談了生死。能夠守戒,才能得到佛法上的‘清涼’

         

        ◎慈舟大師云:‘持戒確是救我們法身慧命的金丹,如果覺得生死有趣味,那就是魔子魔孫?!环嵝?,一番用心。

         

        ◎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圣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故其過山積;不見有德,故其德天高。

         

        ◎印光祖師說:‘想要學(xué)佛祖了生死,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瘧M愧、懺悔的力量,足夠讓心中潛藏的貪嗔癡掃蕩無余,進(jìn)而實(shí)踐止惡、修善。

         

        ◎有愿無求,就自在!

         

        ◎人在愛欲之中,獨(dú)生獨(dú)死,獨(dú)去獨(dú)來。

         

        ◎菩薩行里,最重要的課題是布施、忍辱。布施是放下、是舍。不肯放下、不肯舍,就不能忍。真正能放下、能舍,自然就能忍。

         

        ◎佛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故佛陀教導(dǎo)我們要‘遠(yuǎn)離眾惡’。

         

        ◎順境不動歡喜心,逆境不動嗔恚心,才能看到諸法實(shí)相。

         

        ◎障礙大慈悲心的是嗔恚,持大慈悲戒即可破除嗔恚障。

         

        清心

         

        ◎再好的機(jī)會、福報,如不能把握因緣,一樣會溜走。

         

        ◎作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恒心。

         

        ◎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xù)。

         

        ◎遺失現(xiàn)在,未來就會后悔。

         

        ◎三兄四弟一條心,門前泥土化黃金。

         

        ◎逆境、是非來臨,心中要持一‘寬’字。

         

        ◎逆境現(xiàn)前,要?dú)g喜接受,才能消除業(yè)障。

         

        ◎人都是向外追求名聞利養(yǎng),其實(shí)最重要的是追求內(nèi)心的清凈平和。

         

        ◎要從‘聲、色’調(diào)習(xí)自己的一舉一動,在任何時候、任何情境,都要和顏悅色、柔聲細(xì)語。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yǎng),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fēng)的喜悅感。

         

        ◎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

         

        ◎并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勇往直前為人服務(wù),就是幸福。

         

        ◎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為能為,才能升華自己的人格。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qiáng)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心要像明月一樣,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太空一樣,云開見青天。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于縮小自己。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觀念和行為。

         

        ◎屋寬不如心寬。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qū)θ艘獙捫?,講話要細(xì)心。

         

        ◎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人要自愛,才能愛普天下的人。

         

        ◎真正自愛的人,不會與人計較。

         

        ◎要看好人,自己要先做個好人。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產(chǎn)生。

         

        ◎‘心美’,看什么都順眼。

         

        ◎人的生命要不斷發(fā)揮它的功能,才算是有意義的人生。

         

        ◎知緣、惜緣,再造善緣!

         

        ◎生命無常,慧命永久;愛心無涯,精神常在!

         

        發(fā)愿

         

        ◎愿是成功的起點(diǎn)!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也就是希望。

         

        ◎發(fā)愿要發(fā)好愿,說話要說好話。

         

        ◎愿──必須要發(fā)利濟(jì)眾生的大愿,并且必須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只要相信自己有無限的能力,做什么事都會成功。

         

        ◎不要去管別人的邪惡,只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什么是該做的或不該做的。

         

        ◎常常抱著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遠(yuǎn)不離喜樂。

         

        ◎欣賞他人,即是莊嚴(yán)自己。

         

        ◎要得到別人的贊嘆,就得先贊嘆別人。

         

        ◎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鼻;一寸之鼻不如一點(diǎn)之心。天堂地獄由心造?。ㄐ娜绻ぎ嫀?、法界唯心造)

         

        ◎好事我們要響應(yīng),壞事絕對要停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成功是優(yōu)點(diǎn)的發(fā)揮,失敗則是缺點(diǎn)的累積。

         

        ◎人往往不是沒有力量去做事,而是不肯去做。

         

        ◎土地是人耕出來的;有第一年的播種,才有第二年的收成。

         

        ◎‘路’必須去走方能到達(dá),‘事’必須去做才能完成,而‘苦’則必須去受才可消除。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biāo)更辛苦。

         

        ◎生活有朝氣,活得暢暢快快!工作講求效率,做得踏踏實(shí)實(shí)!

         

        ◎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后進(jìn)一步的本錢。

         

        ◎能原諒別人的人最快樂!當(dāng)你原諒一個人的時候,當(dāng)下心中的煩苦也同時消失了!

         

        ◎怕人知道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不想。

         

        ◎遇到困難,一定要用更大的斗志面對,惟有勇敢面對困難,才有機(jī)會致勝。

         

        ◎人大都有名利之心,且好與人爭、與事爭。如果能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人事無爭,則世界亦安矣。

         

        ◎世間事都是彼此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接物,人生到處都充滿了真善美。

         

        ◎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良善來感化邪惡。以施舍來感化吝嗇,以真實(shí)來感化謊言。

         

        自重

         

        ◎一個人能被別人所尊重,且有能力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讀書求學(xué)不只是增廣知識、技能,更要提升品格、改變氣質(zhì)。

         

        ◎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者,不僅惹是生非、傷人傷己,甚至永遠(yuǎn)無法化解仇恨、圓融人事。

         

        ◎好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把恨人、嗔人的怨嫌心,轉(zhuǎn)變成愛心、寬恕心。

         

        ◎別人強(qiáng)過自己,我要敬重他、向他學(xué)習(xí);別人不如自己,我要謙虛他、鼓勵他。

         

        ◎我不輕視自己,也不自大。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切莫等待,等待常會落空。

         

        ◎稻穗結(jié)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更要有謙卑的胸襟。

         

        ◎聽到好話,要如海綿遇水,牢牢吸住!

         

        ◎?yàn)樯票С制匠P模拍馨踩蛔栽凇?/FONT>

         

        ◎‘孝’首重在順從,要體貼親心、聲色柔順,切不可不耐與嫌煩。

         

        ◎孝順父母是子女應(yīng)盡的天職,侍奉公婆是兒媳應(yīng)有的孝道。

         

        ◎孝順要及時,行善也要及時。

         

        ◎讓父母贊美一句,勝過拿錢到處消災(zāi),因?yàn)楦改傅馁澝?,就是最大的祝?!?/FONT>

         

        ◎兒女的歡笑,是父母的冬陽。

         

        ◎不要總是要求別人給我什么,要想我能為別人做什么。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因?yàn)闆]有人能離群獨(dú)居。

         

        ◎要祝福別人,也要祝福自己,祝福自己就不要唉聲嘆氣。

         

        ◎凡夫只看到別人外在的污點(diǎn),卻看不到自己內(nèi)心的垃圾。

         

        ◎多原諒別人,能積福德;把心量放大,福氣就大。

         

        ◎生出一念善,既可自救,又可以救人;起了一念惡,不但毀人,而且毀己。

         

        ◎別人若對不起我們,便懷恨在心,這就是愚癡,生活中能時刻觀察因緣,便能破除愚癡。

         

        習(xí)氣

         

        ◎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而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謹(jǐn)謹(jǐn)慎慎,不要唏哩嘩啦。

         

        ◎雖然摸不到、看不見空氣、風(fēng)、電的形相與顏色,但不可否認(rèn)它的作用與功能。同樣道理,對鬼、神、佛、菩薩的靈驗(yàn),亦不可忽視,善惡有報,如影隨形。

         

        ◎與人相處要牢記‘默’字;與家相處要牢記‘忍’字;與世相處要牢記‘寬’字。

         

        ◎少欲少煩惱,安穩(wěn)最大利。

         

        ◎不要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更苦的人還很多。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勇于接受別人批評,正好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缺點(diǎn)。

         

        ◎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菩薩的感情廣大無際,能普愛一切眾生。

         

        ◎‘念佛’是為擴(kuò)大自己,轉(zhuǎn)‘凡夫性’為‘圣人性’。

         

        ◎真藥難醫(yī)冤孽病,橫財不富命窮人。

         

        ◎一個對自己內(nèi)心有所警戒的人,能遠(yuǎn)離惡魔的羅網(wǎng)。

         

        ◎路是人走出來的!千里之遙的路,都必須從第一步開始。

         

        ◎做該做的是智慧,做不該做的是愚癡。

         

        ◎世界濁惡,只要愛心片片,自成人間凈土!

         

        ◎有力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要有心。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步,在人生道路中就會活得很快樂。

         

        ◎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xí)氣不易除掉。

         

        ◎不能低頭的人,是因?yàn)橐辉倩仡欉^去的成就。

         

        ◎看他人的成功,猶如自己的成就,就是菩薩。

         

        ◎培養(yǎng)好自己的氣質(zhì),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培養(yǎng)來的才是真的。

         

        ◎人人若能彼此溝通,就能相安無事,假如多心且猜疑,即成是非。

         

        ◎把握當(dāng)下,就是用心。

         

        ◎是非當(dāng)教育、贊美作警惕;嫌棄當(dāng)反省、錯誤作經(jīng)驗(yàn);任何批評,都是寶貴的一課。

         

        清凈心

         

        ◎一切法無我,去掉執(zhí)著方做功課。真正下功夫就是去掉執(zhí)著──離相無住,利他無我。

         

        ◎人不種因只求果,不耕耘只求收獲,不付出只要獲得,這完全不合乎宇宙法則。

         

        ◎發(fā)脾氣能招魔,很沮喪會引鬼。不可告人的事斷然不做,不可做的事斷然不想。

         

        ◎把生命提升到純生命,也就是成佛。佛者覺也,就是純知覺,純知覺就是不使任何東西,停留在我的知覺里面,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許停留,這就是‘無住生心’。

         

        ◎分別心就是‘事情生心情’。

         

        ◎生滅心就是凡夫的相對心態(tài),一般人都有個內(nèi)在的我主體和現(xiàn)象的客座,相互對立著,這種存有相互對立的心理狀態(tài),就叫生滅心,如果我們迄今不曾發(fā)覺到‘煩惱純屬無明執(zhí)著的生起,感受的當(dāng)下并無實(shí)性,也無自性可得’,那已經(jīng)是很嚴(yán)重的落在生滅心的狀態(tài)了。

         

        ◎我們不能改變業(yè)報,但心性可以調(diào)和,情緒心態(tài)要穩(wěn)定柔和,可以自主學(xué)佛。要調(diào)整心性,控制情緒,快樂的生活要從包容做起,用無相的心了知緣起無常,一切法無‘能、所’,不被相所轉(zhuǎn),依報正報可能有缺陷,但心念可以自己做主。

         

        ◎不是心轉(zhuǎn)物,物不能轉(zhuǎn),物是因緣法,怎么轉(zhuǎn),不被物轉(zhuǎn),放下即是轉(zhuǎn)物。

         

        ◎‘轉(zhuǎn)’煩惱變菩提,‘化’煩惱為覺性。

         

        ◎以煩惱心念佛,與佛不相應(yīng);用清凈心念佛,與佛能相應(yīng)。因?yàn)楸拘允乔鍍?、是無量光無量壽,所有的生滅法不如一念的不生不滅心。

         

        ◎凡是執(zhí)著有所得心,皆屬戲論,離相才是佛法,無所得即是無所住,若有所得,皆是生滅法,皆是外道。

         

        ◎世間無一法,不被無常吞,當(dāng)舍不凈身,換取清凈心。

         

        ◎一定要把‘有’的事物,化成‘無’的功夫,學(xué)佛必須要轉(zhuǎn)化為覺性,把有的執(zhí)著化為空性的智慧,就是真修行者。

         

        ◎從生滅法中放得下,當(dāng)下是不生不滅,即是吾人本來面目,青山常不動,白云任去來。

         

        ◎眾生皆在無明的見解中,所以不講道理是正常的,不要在意。

         

        放下

         

        ◎修行若是順著貪嗔癡的習(xí)氣,就要一直輪回生死。斷掉貪嗔癡,放下三毒惡劣的習(xí)性,做逆生死流的工夫。

         

        ◎這個世間不值得我們這樣痛苦、煩惱,不值得我們這樣執(zhí)著,不值得我們傷心、落淚,這個世間必須遠(yuǎn)離,必須放下。

         

        ◎執(zhí)著是一切顛倒的根本,能放下執(zhí)著,無始以來的生死即了。如果能從‘如如不動、不取于相’下手,即是正確的方法。

         

        ◎‘放光’的意思表示本性、表示平常心、表示真心,都在當(dāng)下,佛放光是因?yàn)樽C悟到平等的真心。

         

        ◎放下就是道,放不下就沒有道可言。凡夫圣人之分別在于‘放下、放不下’。

         

        ◎當(dāng)下無心,空性‘不離當(dāng)下’是說,我眼睛投射到那里所見的一切都是生滅的,但是見不會生滅。

         

        ◎相愛容易相處難,這個世界的山河大地,包括我們的情緒,每天都在變化,此即是輪回相,我們凡夫大都是無明的產(chǎn)物,相處久了,不可能不會沖突對立,意見不同是正常的,所以包容就顯得特別重要。

         

        ◎世間有一樣比閻羅王更偉大的,就是沒有妄念,貪嗔全盤放下,任何人都沒有你的辦法,放不下則臨命終時會很無奈,閻羅王就是看你的念頭而來,沒有念頭就沒有生死,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念頭。

         

        ◎念頭就是動,動就失掉本來的清凈心,動到念頭就離開了真心,修行一定適用這八個字,才能成佛道──‘如如不動,不取于相’。

         

        ◎任何事情發(fā)生時,大修行人一定要做到無事無爭,無爭就是道,平等心與空相應(yīng)即是道,‘道在寂靜無生之處’。

         

        ◎只懂得布施,不知道將煩惱舍掉,不是真布施者。

         

        ◎如何造褔?放下即是褔,沒有煩惱即是大褔德的人。

         

        ◎情、欲是障道之根本,我們無始劫以來所以會輪回,主要是我們受欲望、貪愛的心所束縛,只要懂得放下,即不受輪回,此是修行的關(guān)鍵。世間沒有放不下的事情,肯與不肯而矣!

         

        ◎要發(fā)愿做佛,以佛自許,以不生滅心來過日子,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佛法是心法,不要祈求心外之佛,內(nèi)心達(dá)到最平等的清凈無煩惱,才是無上的心法。

         

        ◎若不知心地法門,心外求法,雖然用功拜佛念佛,一樣是外道。

         

        真心

         

        ◎何謂常住真心?無所住就是常住,住于無住叫做常住,若有所住,即非常住,何以故?有所住即是生滅無常故。

         

        ◎佛的偉大是在于一切境界,不論順逆都能了知,如如不動。我們應(yīng)當(dāng)慚愧,何以一點(diǎn)小事都不能放下、不能擺平、永遠(yuǎn)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我們盡量給眾生因緣、機(jī)會,但不一定能改變眾生。

         

        ◎我們都想追求世間最偉大的事情,空性不生不滅,即是世間最偉大之處,永遠(yuǎn)存在的法身慧命,無量壽、無量光。(無有空間時間的束縛)。

         

        ◎發(fā)上品心得上品戒,上品戒即是無所住。

         

        ◎世間最堅固的東西就是‘空性’,不見有少法生滅,即是一切事究竟堅固,首楞嚴(yán)大定也。

         

        ◎生死只是意識層面的轉(zhuǎn)變而已,沒有真正的生死。

         

        ◎惡劣的眾生是讓我們?nèi)ネ?、去觀照、去度脫的對象,不是去恨、排斥、對立的。

         

        ◎念佛是念自己自性的清凈心,念佛的目的是要讓心清凈,如果放下虛妄的執(zhí)著,心就能清凈,念佛即是佛,心凈則國土凈,心不清凈,念到死也一樣。

         

        ◎內(nèi)心無恩怨是大修行,放下才是修行。有寬恕心的人是大修行,內(nèi)心無所住的是大修行人。

         

        ◎平常心是平常心,是無相的心,平常心是擺平自己的心,沒有高低起伏的情緒,無是無非,水在高處是平的,水在低處也是平的。

         

        ◎不昧因果──覺者知道因緣果報的存在性,接受因果的必然性。(1)歡喜承受現(xiàn)實(shí)果報的來臨。(2)決不敢再造惡因、結(jié)惡緣,隨緣度眾生。凡夫抗拒果報,不敢接受自作自受的因緣事實(shí),生起煩惱憂愁之心,更以惱怒怨恨之心再造惡因。

         

        心念

         

        ◎‘離妄絕相,照體獨(dú)立’,修行用此八字。離開一切虛妄的因緣法,放下一切假相,用清凈得本性?!阵w獨(dú)立’,就是不受根、塵、識的束縛,見性不受根、塵、世的遷制,靈光灼耀是自在人。

         

        ◎佛──空性(智慧)平等(慈悲)的心。

         

        ◎‘無’是保安符,把一切無事貼在心中,是我們的保安符、仙丹妙藥。

         

        ◎生命的幸福是從覺醒中來,非由追求而得。

         

        ◎?yàn)楹尾荒芰嗣撋溃恳驗(yàn)槭軙r空限制,空間是指心量的大小,時間是心念的執(zhí)著。

         

        ◎佛陀教導(dǎo)我們?nèi)棠团c寬容,是超越痛苦的最上方法。

         

        ◎智慧的生活態(tài)度是避免苦,而不是追求快樂。

         

        ◎如果心念常帶歡喜感恩,有正面的念力,免疫功能會上升。心打開,往光明愉快的方面想,身體就健康。

         

        ◎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若有所得全歸生滅,無所得名為坐道場。

         

        ◎修行人要深信因果,但在因果當(dāng)中要了解本體的當(dāng)下是空性。

         

        ◎如果我們都不會死,‘生命’就沒有什么意義,因?yàn)橛小馈棚@出活著的珍貴。死亡是生命的一面鏡子,告訴我們?nèi)绾胃兄x生命的難得。

         

        ◎內(nèi)心無妄想、無住、無著,臨命終時,只有阿彌陀佛來接引,無有生滅的念頭,只有本性不生滅的心,此是修行的方法。

         

        ◎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解脫,就是觀空、觀無常,除掉得失的強(qiáng)烈觀念,很快就會解脫。

         

        ◎許多法門歸納起來,就是看念頭,要訓(xùn)練不要隨便起念頭,但是要有先決條件,一定要讓自己清凈下來,讓意念清凈下來,自己看得見起心動念,你就慢慢作得了主。

         

        ◎無常的本身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空就是與常相應(yīng)。

         

        Part 3 法的禮物

         

        任他雪山萬丈高,太陽一出化江水;任他愚癡煩惱長,心田一開化甘露。

         

        法的禮物

         

        ◎微笑的表情,可以感受生活中每一刻的豐足與喜悅;樂觀的心情,足以抵擋生命中每一次的挫折與打擊。

         

        ◎任他雪山萬丈高,太陽一出化江水;任他愚癡煩惱長,心田一開化甘露。

         

        ◎生命中所有事件的發(fā)生,不論當(dāng)時多么痛苦、悲慘,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賜予你智慧、力量與覺醒。

         

        ◎不要怕作任何決定,也不用怕作錯決定,因?yàn)榭謶謥碜晕粗?,一旦看清前因后果,自然就無須害怕,亦無須后悔。

         

        ◎幸福往往是事過境遷之后,你才體會到原來你已經(jīng)有過的一種境地。

         

        ◎許多人一生都在‘無法承受痛苦’的錯誤想法中度過,然而你已經(jīng)承受了痛苦,尚未做的,只是去感受痛苦以外的其他覺受。

         

        ◎我們有煩惱?還是煩惱有我們?

         

        ◎一個人會覺得煩惱,是因?yàn)樗€有時間煩惱;一個人為小事煩惱,是因?yàn)樗€沒有大煩惱。

         

        ◎在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完全屬于你自己,那就是──你的心念;只要心念一轉(zhuǎn),你的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法的禮物,勝過世間一切的禮物!

         

        ◎如果我們一無所求,那我們將得到甚么?答案是:我們甚么也得不到。無論我們得到甚么,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

         

        ◎每件事物都已完備而且圓滿,所缺的,只是那些有足夠信心來實(shí)踐與分享的人。

         

        ◎只要能體會生命是無常的,沒有得或失,只有變化與轉(zhuǎn)化,就知道死不是一種結(jié)束,是另一層面的開始。

         

        ◎憤怒是弱者的武器。愈愛生氣的人,其實(shí)自卑感愈重,生氣只是他不克自制的反應(yīng)。

         

        ◎當(dāng)別人有生氣的情緒時,我們不妨把他當(dāng)成是一種求救的訊息──其實(shí)他們的內(nèi)心欠缺的是更多自尊及肯定。

         

        ◎龍樹菩薩說:凡對因果有堅定不移之信心,乃為世間正見。

         

        ◎當(dāng)一個人發(fā)現(xiàn)有人與自己一般痛苦,甚至有過于自己時,他的痛苦就會變得容易忍受,因?yàn)橥纯嘀灰兹淌?,乃是帶有主觀夸大的色彩之故。

         

        ◎人活著不是期待人生完全沒有悲苦,而是要期待自己有所體悟,能超越悲苦。

         

        ◎逃避學(xué)習(xí)的后果,只會使這些課程,一再地出現(xiàn)在生命之中,你終究要練習(xí)到學(xué)會為止。

         

        ◎混亂升起的地方,也是寧靜升起的地方。哪里有混亂,透過智慧,那里就有寧靜。

         

        ◎‘放下’,并不是不需要去修行,而是意味著必須遵循‘放下’的法門修行。

         

        ◎修行,是為了要看到原本的心。所以我們必須訓(xùn)練心去認(rèn)識法塵,并且不迷失其中。

         

        釋迦金言

         

        ◎?qū)庫o來自內(nèi)心,勿向外尋求!

         

        ◎放下過去的煩惱,不耽憂未來,不執(zhí)著現(xiàn)在,你的內(nèi)心就會平靜。

         

        ◎不嫉妒、不貪婪、沒有私欲,在所有情況下,內(nèi)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不要把你所得的估計過高,也不要嫉妒別人。羨慕別人,就得不到寧靜的心靈。

         

        ◎當(dāng)一個人品嘗到孤獨(dú)與恬靜的美味時,便不會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和犯罪的行為。

         

        ◎痛苦的根源是私欲,無論企求快樂、報復(fù)、或只企求長壽的欲望,都會導(dǎo)致痛苦。

         

        ◎欲望會導(dǎo)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遠(yuǎn)無法完全滿足。

         

        ◎從愛欲產(chǎn)生憂愁,從愛欲產(chǎn)生恐懼,拔除愛欲的人,既沒有憂愁,也沒有什么恐懼可言。

         

        ◎固執(zhí)某一件事物(或某種見解),而輕視其他事物(或見解)是愚昧的,智者稱它為‘束縛’。

         

        ◎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就沒有束縛。

         

        ◎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旳執(zhí)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wǎng),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一個人應(yīng)該舍棄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縛。不執(zhí)著心靈和物質(zhì)的人,內(nèi)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寧,而不受外在的影響。

         

        ◎聰明的人說:鐵、木頭和麻繩所做成的枷鎖,并不是堅固的束縛,迷戀金、銀、財寶種種,才是最堅固的束縛。

         

        ◎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卻隱藏著相當(dāng)多的苦頭。

         

        ◎沉溺在愛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籠那般驚恐,為束縛和執(zhí)著所纏綁,長期受苦痛的折磨。

         

        ◎被不正確的思想所困住,愛欲強(qiáng)烈貪圖享樂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長,束縛也因而更堅牢。

         

        ◎人類潛在的真正思想──自愛。‘如果真正深愛自己,就會將此心比他心,己所不欲的決不會加諸他人身上,這就是愛的本質(zhì)?!?/FONT>

         

        ◎‘知道他人之憤怒,需端正自己的信念,戰(zhàn)勝自己,莫起了怨憎之心,如此方道能戰(zhàn)勝別人。’‘要戰(zhàn)勝自己內(nèi)心憤怒之火?!?/FONT>

         

        ◎‘怨憎會苦’需反求諸己。

         

        ◎如果沒有愛那來的恨?愛與憎實(shí)是一體兩面。釋尊說:‘只有被責(zé)備或只有被贊美都不是好現(xiàn)象’,褒貶都有,才是人類社會不變的真理。

         

        ◎明知愛的果實(shí)苦澀,卻又忍不住一定要嘗的,正是我們?nèi)祟愋愿裰械拇笕觞c(diǎn)。欲望是幸福的煉獄,它使人類有不怕幻滅、盲目的力量,它有使人無法拒絕的執(zhí)著力與吸引力。情愛乃人類的宿命,自古英雄豪杰即已難逃此關(guān)。

         

        ◎愛與欲會成為人類痛苦的來源,就是因?yàn)椤阉鶒壑飺?jù)為己有’的心理所引起的,因此若要愛不帶來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執(zhí)著。釋尊教導(dǎo)我們,不排斥父母的夫婦愛,不嫉妒媳婦的母子愛,不抗拒他人的利己之愛……種種能駕御‘愛’的事才是人間的大愛。

         

        ◎釋尊說:‘不要看自己所愛之物?!?/FONT>

         

        ◎不可只依據(jù)邏輯,推論,或事物的外表來決斷事理。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上的財產(chǎn),信賴是最親的親人,心靈的安寧則是最大的幸福?!澎o’是人類最高的境界。

         

        ◎人類潛在的自悔心,才是宗教所要尋求的真正的反省心。宗教的出發(fā)點(diǎn)就是對一切罪惡的自覺。

         

        ◎如果能無條件的承認(rèn)自我的罪孽,并且拋棄虛偽的生活,人就得救了。懺悔之心是寧靜的來源,也是人類進(jìn)步的原動力。

         

        ◎‘不除去內(nèi)心污穢,只想穿袈裟,和不整頓自己心靈,不求真理的人,連摸袈裟的資格都沒有?!鰝€表里一致的人。

         

        ◎釋尊說:‘人類的資格是有控制自我的能力。’

         

        ◎‘殺生、說妄語、取非份之物、犯他人之妻、沉溺酒物,等于自掘根本。’

         

        ◎要警戒自己不要像無心的湯匙一般,是個不知學(xué)習(xí),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

         

        ◎‘諸位大王,我以為適度才是第一?!?/FONT>

         

        ◎語言是精神的脈博,語言等于在一刻一劃地雕塑著自己的人格,真是不可不慎啊!現(xiàn)代人言語混亂的原因,實(shí)在就是他們內(nèi)心混亂的反映。

         

        ◎釋尊對馬勝比丘說:‘不走就沒有路,硬著頭皮試試看吧!你將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意想不到的能力?!贸鲩_拓道路的勇氣吧!

         

        ◎智慧的大門,只為有探求心,上進(jìn)心的人而開。

         

        綜貫佛法而向佛道

         

        ◎佛法的多彩多姿,適化無方,凡不能統(tǒng)攝總貫,不能始終條理,都會犯上偏取部份而棄全體的過失。就如同取一滴水而棄大海,不能完整的把握佛法,以為法就等于一切,不需要廣修遍學(xué),所以一經(jīng)一佛一咒的佛法,才大大的發(fā)展起來。這種家風(fēng),使佛教走上空疏貧乏的末運(yùn)!

         

        ◎如來出世的真實(shí)意趣──教導(dǎo)人類,由人生而直趣佛道。所以著重熏修十善正行,不廢世間資生事業(yè),依人乘正行而趣向佛乘,而不以厭離(如念死)為初學(xué)的法門。人乘正行而趣向佛道,也就是攝得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功德而趣入佛道。

         

        ◎如來說法,總是先說‘端正法’──布施、持戒、離欲生天(定)。然后對有出世可能的,授以出世法門。

         

        ◎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統(tǒng)攝一切佛法,開顯由人而成佛的正道。

         

        ◎‘福德資糧,則人天具攝;智慧資糧,則聲緣相協(xié);律及經(jīng)論,皆所依止;僅取一分,不成菩提’的全體佛教。

         

        ◎(一)‘歸敬三寶章’── 歸依處處求,求之遍十方, 究竟歸依處,三寶最吉祥! 所說歸依者,信賴以為體; 歸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濟(jì)。 若人自歸命,自力自依止, 是人則能契,歸依真實(shí)義。

         

        ◎(二)‘聞法趣入章’── 由聞知諸法,由聞?wù)诒姁海?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病想醫(yī)藥想,殷重療治想, 隨聞如說行,佛說法如鏡。 趣入正法者,應(yīng)親近善士, 證教達(dá)實(shí)性,悲愍巧為說。 聞法而發(fā)心,隨機(jī)成差別。 下求增上生,現(xiàn)樂后亦樂。 中發(fā)出離心,涅槃解脫樂。 最上菩提心,悲智究竟樂。

         

        ◎(三)‘五乘共法章’── 正信歸依者,應(yīng)修于正見, 及修于正命,勝進(jìn)不為難。 隨業(yè)報善惡,五趣常流轉(zhuǎn); 人中苦樂雜,升沉之樞紐。 勤修三福行(布施、持戒、修定),愿生佛陀前。 依人向佛道,戒行為宗要。 系念佛法僧,戒施天功德; 正念彌勒尊,求生彼凈土。

         

        ◎(四)‘三乘共法章’── 佛說解脫道,四締與緣起, 甚深諸佛法,由是而顯示。 隨業(yè)感生死,不出于三界。 煩惱貪嗔癡,不善之根本。 佛攝諸煩惱,見愛慢無明。 苦集相勾纏,死生從緣起。 解脫于癡愛,現(xiàn)證寂滅樂。 三學(xué)八正道,能入于涅槃。 緣起中道義,不著有無見,正見得解脫。

         

        ◎(五)‘大乘不共法章’── 不忍圣教衰,不忍眾生苦, 緣起大悲心,趣入于大乘。 菩薩之所乘,菩提心相應(yīng), 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 依此三要門,善修一切行。 菩薩之學(xué)處,十善行為本, 攝為三聚戒,七眾所通行。 總攝菩提道,六度與四攝。 退失菩提心,嫉慳與嗔慢。

         

        Part 4 心的聲音

         

        尊重大眾的擁有,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尊重天帝的生機(jī),以環(huán)保護(hù)生代替破壞殘殺。

         

        心的聲音

         

        ◎人生的一切際遇,無非是為了幫助我們靈性的成長。你的遭遇即是豐富人生的素材,你的處境更是獲得解脫和智慧的踏腳石。

         

        ◎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人們回答問題和所提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先前我們已經(jīng)告訴他們的那些。

         

        ◎沒有人比不愿意聽的人更聾。你的心是滿的,又怎么裝得下別的東西呢?

         

        ◎正如農(nóng)田要經(jīng)過休耕才會肥沃。學(xué)習(xí)首先要學(xué)會的就是,必需先將你的杯中之物倒光。

         

        ◎一個人真正的價值,首先決定于他在什么程度和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尊重大眾的擁有,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尊重天地的生機(jī),以環(huán)保護(hù)生代替破壞殘殺。

         

        ◎人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死也是一剎那的事。

         

        ◎綜觀每件事情、每個問題的正反兩面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shí)內(nèi)心最深沉的恐懼,在所有狀況明朗了解后,將會自行化為烏有。

         

        ◎心在自然的狀況下,是清澄、潔凈而不混亂的。它會變的混亂,是因?yàn)樽分鸱▔m,迷陷在情緒當(dāng)中!

         

        ◎以正念去接受時,既不會過份地快樂,而當(dāng)事物破滅毀損,也不會悶悶不樂感到痛苦。因?yàn)樵谡钪?,我們清楚地看清了事物無常的真相。

         

        ◎有時生活中最大的不幸,莫過于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修行真正的法喜,并不在于自己清凈解脫的成果,而是根源于,愿意將此心得與經(jīng)驗(yàn)的過程分享他人。

         

        ◎有時候,我們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那么接下來,我們就應(yīng)該去說該說的話,去做該做的事。

         

        ◎人的一生這么短促,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富有或者貧窮,愉快地對待生活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要停止不做某事,比開始去做某事要難得多!如果你想去除不悅的想法,就專心致力于喜悅的想法上。

         

        ◎花呀!枝呀!葉呀!在大地母親的眼里,都是她的孩子,沒有什么不同。

         

        ◎經(jīng)驗(yàn)告訴我們,停留在不愉快情緒的時間越長,會大量降低我們解決問題的整體能力。

         

        ◎當(dāng)我們對別人有更多的了解,就會有深切的諒解;當(dāng)我們對別人有真摯的同情,就會有更深長的感情。

         

        ◎修行菩薩道的過程中,即使我們生病或處于苦痛中,我們依然覺知。不同的是‘感覺只是感覺,心只是心’,我們只與平靜同住──超越苦、樂的平靜。

         

        ◎‘不受’并不是沒有覺知,而是心無貪愛染著,于諸漏心得解脫,而不取受一切法,離于我、我所。

         

        ◎永遠(yuǎn)用同一個問題問自己:‘設(shè)身處地,你會怎么辦?’你將發(fā)現(xiàn)要化解問題真的不難。

         

        ◎‘慧的解脫’是要用真理去‘覺世間’,并從它解脫出來。

         

        和諧的生活

         

        ◎當(dāng)我們在一起唱誦時,共同生活時,我們要注意到別人,感覺我們的一致性,而創(chuàng)造出和諧。

         

        ◎我們在世界所造作的,只是心靈的反映。創(chuàng)造和諧的第一步是從內(nèi)在開始。心中和諧的感覺是來自知足。

         

        ◎知足不會來自外在的情境,因?yàn)橥庠诘那闆r不會永遠(yuǎn)如我們所愿。

         

        ◎唯一的真實(shí)是無常、苦、無我。

         

        ◎要尋找完美的世界,須從內(nèi)心去尋找。其中之一是‘獨(dú)立’,是情感的獨(dú)立,不依賴別人的認(rèn)同。佛陀說:‘我不需要和這世界爭辯,但這世界會和我爭辯?!芙邮苡腥藢λ蚴墙塘x有不同的意見。

         

        ◎情感的獨(dú)立需要有愛心。尋找愛會讓我們得不到完全滿足。然而,去愛別人卻可以帶給我們情感的獨(dú)立和滿足。愛別人不需要考慮回報。愛和他人無關(guān),愛是我們心靈的屬性。

         

        ◎假如我們因?yàn)樯眢w和心靈而受苦,那就永遠(yuǎn)不會有滿足。佛陀要我們回想,‘我生來就是會患病的?!覀円ツ睦镎业綕M足呢?只有一個地方:那就是在我們心靈中。在心靈中,我們會了解別人的意義,而且能創(chuàng)造和諧,圍繞在我們的心中,這也就是我們修行的地方。

         

        ◎有時候禪坐甚至?xí)縿由盥裨谛睦锏膫酆秃?。那是因?yàn)槲覀兘K于正視這些苦,而且會清楚地看到它。這會讓我們生起對他人的慈悲,因?yàn)槲覀兛吹饺松鷣砭褪且芸唷?/FONT>

         

        ◎知足取決于內(nèi)心的和諧──美麗而開放的心靈,充滿花朵、包含著愛、情感的獨(dú)立、接納自我。我們不必去追求愛或別人的贊美,而應(yīng)該無條件地的付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它使我們有寬大的心量。

         

        ◎假如我們能夠正面地付出愛心,我們不會威脅別人,也不會感到受威脅。愛是和諧生活的唯一方式。

         

        ◎逃避是不善巧的方式。當(dāng)我們開始跑,苦就開始追??嗖皇亲≡谔囟ǖ牡胤交蚴乔榫常驮谖覀兊男闹?。它會和我們坐同班火車、飛機(jī)和船,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處理苦的唯一善巧方式是正視它,把它當(dāng)作是學(xué)習(xí)的經(jīng)驗(yàn)。

         

        ◎我們的心是善巧生活的訓(xùn)練場,因?yàn)楹蛣e人相處就有可能產(chǎn)生摩擦。我們應(yīng)該知道別人眼中的自己,這樣才能真正地認(rèn)識自己。

         

        ◎要有內(nèi)在和諧,我們必須接受苦是生命的一部份。而且,它是佛陀所說的第一圣諦。第二圣諦是苦的原因──渴愛:渴求我們所沒有的東西,或者拼命想舍棄我們已有的東西。現(xiàn)階段,我們可以把佛陀的話當(dāng)作是修行的導(dǎo)引。

         

        ◎心靈的知足是來自于情感的獨(dú)立,來自于愛別人,而不是要求愛。我們必須了解,所有的苦都源自于渴求,因此我們必須舍棄欲望。這就是解脫之道,這就是教法。

         

        ◎和諧是能與別人一致,也是和自己一致。成為完整的個體,也與世界、眾生合為一體。

         

        深入自我

         

        ◎要深入真理的核心,我們首先要先深入自己內(nèi)心。

         

        ◎能夠舍離,這樣才能深入到真理的核心。要遠(yuǎn)離執(zhí)著,就不應(yīng)該和任何人或事有所牽扯。這樣既不會有愛戀也不會有憎恨,只有平等,對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地對待。

         

        ◎念頭會到處亂跑,到處采集。

         

        ◎戒,是我們學(xué)習(xí)舍離的基本功夫,假如我們想要了解所有的生命的基本法則,就必須信守奉行。

         

        ◎四圣諦是轉(zhuǎn)法輪的樞紐。佛法能帶領(lǐng)我們到苦的盡頭,永遠(yuǎn)地解脫,而不只是暫時的緩解而已。

         

        ◎舍棄感官欲望是通往涅槃的路。欲貪必須由極大的努力和內(nèi)觀才能凈化的。若只是想:‘欲貪是不好的,我應(yīng)該舍棄它?!@樣是不會有進(jìn)步的。

         

        ◎只要我們認(rèn)為貪念和嗔恨的沖動是從外在而來的話,就不會見到解脫道。我們必須了解反應(yīng)是自己造作的;惟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處理自己的問題。這樣的內(nèi)觀會幫助我們體諒自己和別人的苦處。

         

        ◎我們有無數(shù)的機(jī)會來了解自心的世界 。解脫的種種就在我們心中!

         

        ◎顧及自我的形象對內(nèi)觀有相當(dāng)大的危害,因?yàn)樗墙ㄖ凇愠!幕孟笾小K械氖挛锒疾粩嗟馗淖?,包括我們自己,然而自我形象是假設(shè)有個‘不變的我’。

         

        ◎甚深的理解可讓我們從苦中釋放出來。

         

        ◎內(nèi)在的覺察,了解到這個身體和心靈是聚合物,只是現(xiàn)象而已,沒有真正的主體。

         

        ◎‘慢隨眠’指對自己有些概念:例如是男人或女人、年輕或老年、漂亮或丑陋。我們知覺到自己的欲望、感受、思維、認(rèn)知、所有物和行為。這些概念化產(chǎn)生‘擁有’的感覺,我們就會對所有物、知識、技能和感覺產(chǎn)生驕傲的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這種驕傲可能深藏在內(nèi)心,成為整個人的特質(zhì),所以需要內(nèi)心的深掘。只要‘我’落于某種屬性之中(男人、女人、小孩、傻瓜、智者),‘我’就遠(yuǎn)離了涅槃。只要對自我概念化,就會阻礙自我的進(jìn)步。

         

        ◎除了涅槃(極樂)之外,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有些想法都是以‘我’作為思考的出發(fā)點(diǎn),而說:‘我感到不舒服?!蛘哒f‘我痛死了!’或者說:‘我好喜歡!’等等,這些皆名為‘見隨眠’,也就是錯認(rèn)一切事物都和‘我’有關(guān)。我們應(yīng)該說:‘這只是心靈上的現(xiàn)象?!@只是不愉快的感覺而已?!?/FONT>

         

        ◎真實(shí)的體驗(yàn)去除了我們的疑慮(疑隨眠)。

         

        家庭是道場

         

        ◎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小孩的榜樣。

         

        ◎以美好的環(huán)境,孕育孩子美好的氣質(zhì)。

         

        ◎父母恩重如山,請快行孝報答。

         

        ◎孩子喜歡做家事,是家長的福氣。

         

        ◎父母恩愛,孩子愉快。

         

        ◎身教最有效,媽媽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萬貫家財不如父愛,金山銀海不如母懷。

         

        ◎父母的愛是不滅的燈,風(fēng)吹雨打伴我行。

         

        ◎若問古今愛何在?盡在父母雙眸中。

         

        ◎母親的微笑,是孩子生命的原動力。

         

        ◎教好孩子是對自己負(fù)責(zé),也是對社會盡責(zé)。

         

        ◎孩子是一面鏡子,照出父母的樣子。

         

        ◎自己敬愛老人,子孫才會敬愛您。

         

        ◎您看著我長大,我陪著您到老;您疼愛我,我敬愛您。

         

        ◎關(guān)心、愛心、耐心,可以讓老人開心。

         

        ◎現(xiàn)代孝行是多陪老人,多照顧老人。

         

        ◎不要在他人面前數(shù)落自己配偶或孩子的不是。

         

        ◎夫妻恩愛是無價之寶,子孫賢孝是無上幸福。

         

        ◎最慈最愛父母心,至真至誠表孝心。

         

        ◎夫妻常牽手,恩愛到白首。

         

        ◎所有的成功,都彌補(bǔ)不了家庭的失敗。

         

        ◎在外面與朋友嬉游的時候,不要忘記家中孤獨(dú)的老人。

         

        ◎孝順父母,終有福報。

         

        ◎朋友:夜已深沉,妻兒在家里苦等,請您快回家吧!

         

        ◎勿貽親憂,為孝之首。

         

        ◎兄友弟恭敬如賓,父慈子孝舉家親。

         

        ◎把孩子教養(yǎng)好,就是最大的功德。

         

        ◎手牽手、心連心,夫妻互信互助,共筑美滿家庭。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給子女最大的福氣。

         

        ◎千經(jīng)萬典孝為先,勸君及時盡孝養(yǎng)。

         

        ◎家庭充滿情愛,孩子不會變壞。

         

        ◎父母健在最寶貴,忤逆父母最不該。

         

        ◎事畢趕快回家,展笑顏、面雙親,承歡表孝心。

         

        ◎‘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和諧,親人的平安,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礎(chǔ)。

         

        ◎世上任何事業(yè)的成功,彌補(bǔ)不了家庭的失敗。

         

        ◎家庭和睦,人生最快樂。

         

        ◎ 老人是智慧的寶典,小孩是快樂的泉源。

         

        ◎夫妻以和為貴,爭吵無益,贏了理常輸了情。

         

        ◎兒女是家中的瑰寶,要疼惜。父母是家中的城堡,要孝順。

         

        ◎家,永遠(yuǎn)是提供你最后安全*泊的心靈港口,應(yīng)珍惜它!

         

        ◎美滿婚姻的秘訣是互敬互信、互忍互讓。

         

        ◎愛護(hù)自己家庭,莫破壞他人家庭。

         

        ◎會做夫妻是緣分,不可隨意說離婚,珍惜緣分享天倫。

         

        ◎今世夫妻前世緣,莫為小事而翻臉,一旦離婚,無辜兒女最可憐!

         

        ◎兄弟本是同根生,勿為財物傷感情。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不求富來不求貴,但求相惜到白頭。

         

        ◎多少財富,比不上夫妻的恩愛和家人的親情。

         

        ◎夫妻是緣,子女是緣的結(jié)晶,夫妻的悲歡牽動子女的心。

         

        ◎夫妻若會和,賺錢免驚無。

         

        ◎容忍缺點(diǎn)、欣賞優(yōu)點(diǎn),乃是夫妻相處之道。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懂得去愛人。

         

        ◎夫妻恩愛是給予子女的最好身教。

         

        ◎兒女在家倚門盼,父母下班莫遲歸。

         

        慎言

         

        ◎語言是心的鏡子,不誠懇就不傳神。

         

        ◎仁者施惠言,義者重諾言,勇者敢諍言,智者絕謠言。

         

        ◎莫說他人長與短,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勤儉

         

        ◎住,不過容身;不過三餐;錢財莫強(qiáng)求。

         

        ◎怠惰是貧困的制造所。

         

        ◎青菜豆腐營養(yǎng)好,大魚大肉不宜多。

         

        ◎懶惰是生命之果最大的害蟲,勤勞則是最佳的肥料。

         

        ◎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

         

        ◎黃金無種子,惟生于勤儉之家。

         

        ◎懶惰是貧窮的難兄難弟。

         

        Part 5 智慧語錄

         

        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zhí)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wǎng),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智慧語錄

         

        ◎印祖云:‘每天愚夫愚婦,顓蒙修持,所得利益,較聰明人為多者。一則以竭誠盡敬,專心一致;一則以悠忽疏散,虛妄計度之所致也。’雪公亦云:‘齋公、齋婆,老實(shí)念佛、拜佛,至誠恭敬,便得往生。而高談法理者,往往不重實(shí)行,反落在愚夫愚婦之后?!?/FONT>

         

        ◎雪公云:‘吾等參加紅白事,要穿整齊,此乃恭敬人之禮。禮節(jié)是教人何者該辦?何者不該辦?俗云:“寧要大家奴,不要小家女”,以小家女所見世面小,疏于禮節(jié);在大家庭任職之奴婢,所見世面多,懂得禮節(jié),有錯稍加指正,就改過來了?!?/FONT>

         

        ◎?qū)憰ň褪且恍牟粊y!

         

        ◎能不食肉,殺念乃除;能除殺念,慈心斯成;能成慈心,祥和可致;能致祥和,災(zāi)厲自無。于是人生仁壽,皆可期于賢圣,世界清凈,永能保其安樂。(太虛大師)

         

        ◎有情肉身皆淫欲生,全身血肉皆淫欲種,人若食之增長淫欲,因淫欲故愈貪食肉,因食肉故愈貪淫欲,遂令人身變成畜身!愈淫愈殺,愈殺愈淫,妄殺妄死,亂淫亂生,生死死生,不獲解脫。人所食肉,皆從殺來,殺習(xí)沿傳,殺機(jī)時動,遂令殺念不去人心,由微而著,從物及人。炮火彌天,刀光蔽地,人之與人,殺以繼殺,尸積千里,血流百川!由人殺人,供禽獸食,殺生食肉,因果如是。因有食肉之人,遂有漁獵、屠劊之者,使人類中有此一專以殺生害命圖利謀財者,皆食肉之人致之也。(太虛大師)修行

         

        ◎一般人都說,心好就好,何必學(xué)佛?雪公云:‘一切眾生貪、嗔、癡充滿,何能夸心好?日日口說妄語、綺語等,身作殺、盜(不與取)、邪淫等,何可自贊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覺悟,不學(xué)佛焉有清醒之日?’

         

        ◎堂上有佛二尊,懊恨世人不識,不是金彩制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現(xiàn)在父母,就是釋迦彌陀,若能時時供養(yǎng),何須別求功德。

         

        ◎自處處人,就像在畫圓,以自覺、自度為圓心,以慈悲、利他為半徑,所畫出來的是一個人生時空的圓。

         

        ◎何謂修行?修養(yǎng)自己的身行、口說、意念,修得一份心境美,一切處境都是美。

         

        ◎佛陀是人類的救星,佛法是濟(jì)世的良藥,三寶是苦海的慈航,皈依佛教方得解救。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于父母,書寫此經(jīng)。為于父母,讀頌此經(jīng)。為于父母,懺悔罪愆。為于父母,供養(yǎng)三寶。為于父母,受持齋戒。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獄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

         

        ◎如果我們能夠打從自己的心理,制造光明的見解,芬芳的思想、潔凈的觀念,生產(chǎn)陽光、花朵、凈水般的語言,與他人共享,就能擁有一個豐美的人生。

         

        ◎養(yǎng)成大拙方為巧,學(xué)到愚時才是賢。真正的笨拙,就是靈巧的根基,真正的靈巧是從笨拙中增長的。

         

        ◎古德言:‘今生一照面,多少香火緣?!?/FONT>

         

        ◎精進(jìn)勤勞,是善德、是財富;懈怠放逸,是罪惡,是貪窮。

         

        ◎讀書的人,要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四到’的人才會讀書。修行的人,身要禮拜,口要稱念,心要觀想;能夠‘三業(yè)’接觸佛心的人,才能蒙佛庇祐。

         

        ◎‘止水易生蟲,滾石不生苔’,‘動’才能創(chuàng)造無限的活力,才是安身立命之道?!Γ攀潜V??!?yàn)閷砦覀兌加幸粋€永遠(yuǎn)休息的時間。

         

        ◎氣功師練功,一日不練,十日無功;十日不練,百日無功;時斷時續(xù),斷送氣功。如果是鋼琴家,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外行知道。如果是作家,一日不寫,筆重十斤;兩日不寫,筆重百斤;三日不寫,筆重千金;久不動筆,筆重萬金。

         

        ◎從勤奮中打發(fā)時間。用工作來充實(shí),從工作中去修道、去體會出生命的力量與發(fā)揮生命的意義。

         

        習(xí)氣

         

        ◎?qū)幇萑藶閹煟鸷脼槿藥煛?/FONT>

         

        ◎只要有心,小事也可以做成大事;只要有愛,毀謗也可以轉(zhuǎn)為贊美。

         

        ◎不管任何人,只要滿足于現(xiàn)狀,就不能不斷超越自我,一旦腳步停滯下來,就無法登上生命的頂峰,眺望峰巒之下的瑰麗美景。

         

        ◎讓我們不祈禱在險惡中得到庇護(hù),但祈禱能無畏的面對它們;讓我們不乞求我們的痛苦會靜止,但求我們的心能夠征服它。

         

        ◎造成生命不斷沉淪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太自私自利,忙著為自身的利益奔波,缺乏對他人的關(guān)懷和同情。

         

        ◎聚精會神地聆聽博學(xué)多聞的人談話,不僅能增進(jìn)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獲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從中萃取豐富人生所需的養(yǎng)分。

         

        ◎知感恩、懂珍惜,是富有之人;有肚量、能包容,是豁達(dá)之人。

         

        ◎做事要有頭有尾,全始全終;做人要有情有義,全心全意。

         

        ◎有福莫享盡,享盡見貧窮;有勢莫使盡,使盡冤相逢;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人間勢與福,有始多無終。

         

        ◎一直停滯在昨天、過去,就會產(chǎn)生雜念和執(zhí)著顧戀之心。人一旦時時刻刻回憶往事,便會痛苦、怨恨、不甘心。

         

        ◎解決困難的最好辦法是努力克服困難;獲得快樂的最好辦法是真心給人快樂。

         

        ◎明知自己的壞習(xí)氣,偏偏就戒不了,這就是凡夫俗子的病態(tài)!豪杰之人、出塵之士說戒就戒,不容許有壞習(xí)氣傷身害命!

         

        ◎能真誠地徹底做到為別人歡喜,也就做到了佛法上的隨喜法門。

         

        ◎真正慈悲的態(tài)度,不會因?yàn)閷Ψ降膫驍硨Χ兴淖儭?/FONT>

         

        ◎當(dāng)面對會讓自己心跳及發(fā)怒的情境,卻能夠不心跳、不發(fā)怒,就表示這個人有定力,其心不受干擾,這就是心的清凈。

         

        ◎世間事不是一味執(zhí)著就能進(jìn)步,留一點(diǎn)空間,給自己轉(zhuǎn)身;余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不急不緩,不緊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門了。

         

        心法

         

        ◎正道的生活是不讓煩惱得到滋養(yǎng)、或不造作會起煩惱的生活,因此,除了以空心生活外,就沒有其他了。

         

        ◎世間充滿著生、住、異、滅的事物,執(zhí)著就苦,不執(zhí)著就不苦。

         

        ◎我們的一切信仰行為,應(yīng)在于使自己的心柔軟、慈悲、無苦。

         

        ◎?yàn)榱耸澜绲暮推?、安樂,請忘掉自我吧?/FONT>

         

        ◎心是緣起的,所以有生滅;貪癡也是緣起的,也有生滅;我們不需要為著貪癡的生滅,起落而輕舉妄動。

         

        ◎人的智慧并非來自研究偉大的學(xué)說,而是來自對平凡事物的觀察。

         

        ◎順境如果讓我們驕慢剛強(qiáng);逆境如果使我們加倍的寬恕與愛人,那么,我寧可選擇逆境的成長,拒絕順境的迷失。

         

        ◎單純地安住于當(dāng)下,心終會契入生命原先的和諧狀態(tài)。

         

        ◎平時我們的心不能靜下來,是因?yàn)樾臒o時無刻都淪為思想、情緒、感受的奴隸。

         

        ◎不計較小事,才能卸下心靈的負(fù)擔(dān)。

         

        ◎見人有難,不可旁觀;見人沉淪,要能提攜。

         

        ◎覺人之偽,不形之于色;吃人之虧,不動之于口。

         

        ◎不因窮困或富有而改變態(tài)度,不因禮遇或違逆而改變尊敬,不因成功或挫敗而改變信念。

         

        ◎真誠勤勉,用以任事;慈悲發(fā)心,用以行善;平和無私,用以做人;超越名利,用以處世。

         

        ◎?qū)τ谝庵居啦磺娜耍瑳]有所謂的失敗。

         

        ◎偉大的成就,往往源自于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念及此,我總認(rèn)為世上沒有所謂的小事。

         

        ◎天堂和地獄,都是由心和行為所造作的。我們不要怕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yàn)閮簩O作未來計,十望九空;為社會作眾人謀,點(diǎn)滴有功。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辦法,但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能夠‘以退為進(jìn)’則是不爭,懂得‘以無為有’則是富足。

         

        ◎處事不可太任己見,應(yīng)明白事之常理。

         

        ◎每日所存的心意,要有祝福他人的好心;每日所走的道路,要能走出社會的光明。

         

        ◎佛法無他事,凈化世間以進(jìn)趣出世之寂滅而已。

         

        ◎‘道’是要把你的身心放在一舉一動上,而‘不執(zhí)著’欲望。

         

        ◎如果父母能接受孩子目前的表現(xiàn),先從喜歡他的起點(diǎn)開始做起,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及鼓勵,自然會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在大天地里貢獻(xiàn)最大的,乃是在小天地里做事盡心盡力的人。

         

        ◎每個孩子都有其優(yōu)點(diǎn)及缺點(diǎn),如果父母一直強(qiáng)調(diào)孩子的缺點(diǎn),漠視孩子的優(yōu)點(diǎn),可能會讓孩子認(rèn)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導(dǎo)致他越來越自暴自棄。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qū)ψ优⒓胰俗畲蟮膼坌?,?yīng)是幫助他們尋找到生命的真正意義,讓人生不再迷茫,并遠(yuǎn)離對生老病死的恐懼。

         

        ◎正法的久住,要有解脫的實(shí)證者、廣大的信仰者,這都要依和樂清凈的僧團(tuán)而實(shí)現(xiàn)。僧團(tuán)的融洽健全,又以和合為基礎(chǔ)。

         

        ◎世間一成不變之好人少,一成不變之壞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壞之人,所以教化最為緊要。

         

        我執(zhí)

         

        ◎說話,要讓人聽后歡喜;做事,要讓人知后認(rèn)同。

         

        ◎?qū)κ篱g要有感恩的美德,對生活要有勤儉的習(xí)慣,對物質(zhì)要有知足的修養(yǎng),對他人要有喜舍的布施。

         

        ◎沒有修養(yǎng)的人很容易就動怒、動氣;有智慧、有修養(yǎng)的人,則能觀察到無我、無人;既無辱者,也沒有受辱者,兩無掛礙,自然沒有苦惱。

         

        ◎忘記自我利益,是圣人;擺脫私人利益,是偉人;看重自己利益,是凡人;忽略他人利益,是小人。

         

        ◎身不做暴行,常以手腳服務(wù)大眾;心不起怨恨,常以柔軟溝通彼此。

         

        ◎如果,今天我很努力地學(xué)習(xí)、過得很充實(shí),晚上我將睡得很安穩(wěn);如果,我一生都很努力、充實(shí)地過活,我將能安穩(wěn)地長眠。

         

        ◎君子不苦人所不好,君子不計人所不便。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

         

        ◎?yàn)槿朔?wù)者,總散發(fā)光熱;利益別人者,總散播快樂。

         

        ◎每一種工作都蘊(yùn)藏著無窮的樂趣,只是有些人不懂得怎樣去發(fā)掘它們罷了。

         

        ◎慚愧反省,是悔過的勇氣;慚愧反省,是自知的鏡子。

         

        ◎在任何狀況下,誠實(shí)還是最好的策略。人若能摒棄虛偽,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

         

        ◎拿掉‘不可能’,讓自己的夢想永不幻滅。

         

        ◎良好的幽默態(tài)度是處理一切難題的良方。

         

        ◎善良與品德兼具,有如寶石于黃金,兩者互為襯托、益增光輝。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自己活在當(dāng)下。

         

        ◎樂觀可以減輕病苦、樂觀的人善于解決問題、樂觀能成就一切。

         

        ◎人生應(yīng)該發(fā)菩提心走‘菩薩道’,利益眾生而莊嚴(yán)心靈。生活應(yīng)該要肯承擔(dān)、要‘隨緣消業(yè)’,隨順因果而勇敢無怨。

         

        ◎想過快樂幸福的人生,應(yīng)該從認(rèn)識自己、關(guān)心別人開始努力。

         

        ◎?yàn)閯e人的事比為自己的事容易有智慧。

         

        ◎如果不能用柔和的語言讓對方信服的話,當(dāng)然也無法用嚴(yán)肅的話去征服。

         

        ◎敵人對我們很有益處,我們需要修練容忍、寬恕與耐性等控制忿怒的方法,來培養(yǎng)我們的慈悲心。一個制造問題的人,給了我們學(xué)習(xí)容忍、寬恕與耐性的機(jī)會。

         

        舍得

         

        ◎自己喜歡的,不一定是好的;不喜歡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人生在世,有時要犧牲自己的喜好,把興趣轉(zhuǎn)為責(zé)任,去做利益大眾的事情。

         

        ◎只有當(dāng)我們不貪戀、不執(zhí)著時,痛苦才能免除。

         

        ◎身體上的病痛,可以請求醫(yī)師來醫(yī)治,但心理上貪嗔癡的大病,再高明的醫(yī)師見了也會束手無策。

         

        ◎人生所以患了貪病,就是一切都為著自己,不肯利益別人。

         

        ◎真正的舍,要像蠟燭一樣,雖然自己是犧牲了,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也就夠代價了。

         

        ◎修行人不怕貪嗔癡種種習(xí)氣,怕的是對佛法的正知正見沒有建立。

         

        ◎真正善心的心量是從四正勤而來,在大眾中生活修行、相處之間,必能逐漸把自己的習(xí)氣轉(zhuǎn)惡為善,顯現(xiàn)出清凈的佛性來。

         

        ◎一個人只要用心,生活中處處都是佛法,工作中事事都可覺悟。

         

        ◎我們除了忙于生活上短暫的榮華富貴,還要忙于未來。想一想,假如天黑了,晚上要到哪里去?假如大限到了,要到哪里去?

         

        ◎?qū)κ篱g要永遠(yuǎn)付出慈悲心、關(guān)懷心,不要有怨恨心,也不要對任何人失望,這才能功德無量。

         

        ◎有真心、有熱心,一定可以贏得人心;有正念、有道德,一定可以擊敗邪念。

         

        ◎求知要進(jìn)一步想,處事要退一步想。

         

        ◎唯有覺得‘一切都是我的’,才能產(chǎn)生源源不絕的動力;唯有覺得‘一切皆非我的’,才能享有隨緣自在的歡喜。

         

        ◎‘耐煩’是一種藝術(shù),‘有恒’是一種希望。

         

        ◎慚愧反省,是進(jìn)德的階梯;慚愧反省,是自修的功課。

         

        ◎能干者,則要多受一點(diǎn)折磨;不能干,則要多受一點(diǎn)委屈。

         

        ◎別人的善言懿行,自己要能感動;自己的所言所行,也要感動他人。

         

        ◎處事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

         

        ◎你說、我說、他說、大家說  ,很少有人愿意安靜下來,超越言語的屏障,聽聽對方的心聲。

         

        ◎一張笑臉可以引起無數(shù)張笑臉;但一張哭臉卻永遠(yuǎn)孤獨(dú)。

         

        ◎‘戰(zhàn)勝增怨敵,戰(zhàn)敗臥不安;勝敗兩俱舍,臥覺寂靜樂’,這是佛陀對侵略者著名的教誨。

         

        ◎佛陀的一切教法可用兩句話來表明。第一句:‘你必須助人’,這包括了所有的大乘法。第二句是:‘若不助人,亦應(yīng)不害人’,這是全部的小乘法,表達(dá)了一切道德的基礎(chǔ),那就是不害人。

         

        ◎吃虧即是占便宜,是因?yàn)槲覉?zhí)會愈來愈淡泊,怕吃虧即是我執(zhí)愈來愈強(qiáng)。

         

        ◎了解一個人需要的不是時間,而是彼此撤去心防。

         

        ◎小時候,我希望摘下星星;學(xué)佛后,我把整片星空掛在心里。

         

        ◎一個最不幸的人,如果精神不錯亂,也沒有死,這種人智慧最高,看得事情更深入。

         

        ◎施人之恩,莫大于助人為善;害人之甚,莫大于引人為惡。

         

        ◎?qū)捤∧芑趾霘舛?;包容能促進(jìn)和諧;慈悲能助長道德;喜舍能增加人緣。

         

        ◎一位文學(xué)家請問一位名雕塑家:‘你以高齡八十,想必知道成功的秘訣,請問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答:‘成功的秘訣就是找一件事做,把這件工作當(dāng)成一生的職志,讓你投入一切,投入生命中的每一分鐘,最重要的一點(diǎn)是,這件工作必須是你辦不到的事!’

         

        ◎我根本沒有在勞動的感覺。因?yàn)椴还茏鍪裁?,我都覺得相當(dāng)有趣。(愛迪生)

         

        ◎人之所以可貴,應(yīng)該是在人所擁有的‘覺性’,可以覺察到自身的不完美及個性上的缺陷,進(jìn)而懺除前過,悔不再犯。

         

        ◎人生如夢,這場夢不論是美夢、惡夢,我們都是這場夢的主人,可以選擇在美夢里不迷失,陷入惡夢里保有醒覺的能力。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它的長久,而在于它為后人所帶來的典范。

         

        Part 6 平等心

         

        正見的根本意義是:沒有分別,視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平等心

         

        ◎永遠(yuǎn)別浪費(fèi)時間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健全的心靈,勝過強(qiáng)壯的外表。

         

        ◎貪欲、憎恨和無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正見的根本意義是:沒有分別,視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陽光與雨露,對世間的一切生命都一視同仁。

         

        ◎平等必須先放下我見。

         

        ◎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

         

        ◎眼見不生分別,耳聽不生分別,是為‘自凈其意’。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

         

        ◎好也笑笑,壞也笑笑,好壞是分別出來的。

         

        ◎遠(yuǎn)離愛憎,住平等舍。

         

        ◎執(zhí)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菩薩。

         

        ◎不畏貧從富,不舍*從貴,大慈平等,都無選擇。

         

        ◎治嗔心重者,教修慈悲觀;治散亂心重者,教修止觀;治業(yè)障重者,教修念佛觀;一切如來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皆不可思議,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輕偏重。

         

        ◎心能平等,我們就能處于一個和諧的世界。

         

        ◎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圣人的偉大,在于他的平等心。

         

        ◎智慧是平等心,聰明卻是分別心。

         

        ◎‘自大’是心靈的毒藥,‘平等’是心靈的樂聲。

         

        ◎不分別諸境,是真調(diào)伏心。

         

        ◎好和壞,苦和樂,皆因自己的分別心而來。

         

        ◎觀自在者:于法無取無舍,于根塵境識無障無礙,得大自在。

         

        ◎無量功德,即是一心。

         

        ◎道心者,無一切心。

         

        正覺之道

         

        ◎佛教是一種理性的、深奧的探討人生之道,它不著重外在事務(wù)(物),而強(qiáng)調(diào)個人對內(nèi)心發(fā)展的責(zé)任。

         

        ◎我們的處境充滿希望:解脫的種子就在我們心中。

         

        ◎佛陀說:‘你是自己的主人,一切全依你而定。我是老師,就像醫(yī)生一樣,我能給你良藥,但你必須自服,必須照顧自己?!?/FONT>

         

        ◎佛教的基本法教:對他人仁慈,減少自私,分擔(dān)他人的痛苦。

         

        ◎佛陀始終強(qiáng)調(diào)‘悲智雙運(yùn)’;好頭腦與好心腸應(yīng)攜手合作。

         

        ◎我們企求制心,能制心的修行就是‘法’。

         

        ◎佛教的主旨是:基于悲心與愛心的利他。

         

        ◎培養(yǎng)悲心以及希求證悟最大的障礙──嗔恨他人。

         

        ◎‘我愿皈依佛、法、僧,直至成就開悟之境經(jīng)由布施及種種善,愿我終成佛,以造福一切有情?!?/FONT>

         

        ◎菩薩所持之戒主要是‘戒自私’。

         

        ◎修道三要:(1)解脫輪回的決心──出離心。(反復(fù)思惟、業(yè)因、業(yè)報、輪回之苦)(2)對空性的正見──般若空慧。(力求悟緣起之法)(3)為利他而愿成正覺──菩提心。(因果七要義)

         

        ◎‘貧有二種:一者財貧,二者功德法貧。功德法貧,最大可恥。’

         

        ◎有什么能比奉獻(xiàn)和清凈的一生更為高尚呢?

         

        ◎宗教導(dǎo)師的力量就在于──忍辱。

         

        ◎當(dāng)知?dú)w依有四正行。一者親近善士,二者聽聞?wù)?,三者如理思惟,四者法隨法行。若有成就此四正行,乃名歸依。(瑜伽師地論)

         

        ◎?qū)ζ兴_來說:度化就是快樂、快樂就是度化。

         

        ◎善知識十相:戒、定、慧、教量、證量、德增上、善巧說、具悲心、具勤勇、不怕厭煩。中等五相:戒、定、慧、證量、具悲心。下等三相:德增上、以佛法為重、重后世。

         

        ◎弟子之根本要件:(1)正直往(2)具智慧(3)強(qiáng)大希求(4)恭敬。

         

        永恒的生命

         

        ◎自在、無礙才是學(xué)佛的目的。

         

        ◎如來──如如不動來度眾生。

         

        ◎?qū)W佛就是要你認(rèn)識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人活著,唯一的任務(wù)就是凈化自己,發(fā)覺生命的唯一真實(shí)。

         

        ◎修行要有耐性,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佛法就是喚起生命覺醒的一種方法。

         

        ◎修行人應(yīng)當(dāng)‘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FONT>

         

        ◎一個人寧可死上千百次,也不可以在無知的狀態(tài),卑*的活著。

         

        ◎真正的開悟就是認(rèn)知、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了生命的覺醒。

         

        ◎真實(shí)的悟,只是生命的覺醒,只是認(rèn)知了原本自心,即原本的自己。

         

        ◎眾生皆有佛性,所以我們要信佛、學(xué)佛、念佛、成佛。

         

        ◎?qū)W佛,就是要指引你認(rèn)識原有的智慧與真實(shí)的心。

         

        ◎甘于淡泊,樂于寂寞,功到自然成就。

         

        ◎修行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趨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

         

        ◎不見一物是名見道。

         

        ◎時勢創(chuàng)造世間的英雄;覺悟誕生出世的大雄。

         

        ◎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

         

        ◎信而不解,增長無明,解而不信,增長邪見,故知信解相兼得入道矣。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xiàn)實(shí)。

         

        以愛來奮斗

         

        ◎我們出生來到世上,是要為人類的幸福與快樂而努力的。

         

        ◎要發(fā)揮強(qiáng)烈的人類愛,與眾生界共苦,與所有生命界同悟。

         

        ◎唯有愛心才能對治嗔恚。唯有慧劍才能斬斷無明。唯有慈愛才能克服仇恨。唯有教化的心靈,才能擁有快樂、健康的舉止、言語和想法。

         

        ◎修行的要領(lǐng)是觀察動機(jī)、審視心靈。從心開始、從心出發(fā)、過心生活。

         

        ◎世界和平唯有*人格的完成。以完成人格為目標(biāo)的宗教則是佛教。人格的完成,唯賴智慧、慈悲與勇氣三者之調(diào)和方可達(dá)到。

         

        ◎唯有透過心靈和平的開發(fā),才能達(dá)成我們個人及世界的真正和平。

         

        ◎血跡不能以血洗凈,怨恨不能以怨恨止息,唯有忘掉怨恨才能止息怨恨。‘不可久看,不可短急,怨恨唯獨(dú)以無怨恨才能消除?!ㄩL壽王對長生王子所說)

         

        ◎不必太在意死后的事,只需重視眼前所發(fā)生的事,然后一一克服,如此也等于在解決未來的事。

         

        ◎?qū)⒂X醒放入心中,如果心是覺醒的話,它將安住于平靜之中。

         

        ◎真認(rèn)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愛惜自我,是一切苦難之源;愛惜他人,是所有功德之本。要多修習(xí)自他相換法門。

         

        ◎系住這一顆心,就系住所有老虎、獅子、象、蛇、仇敵、地獄的守衛(wèi)、巫魔。(寂天菩薩)

         

        ◎一旦降服了內(nèi)心,心中不再有嗔恨,就不會有外在的仇敵。

         

        ◎人生真正的快樂,始于愛惜其他眾生。一旦你開始為其他眾生過活,在你把關(guān)心的對象,從自己轉(zhuǎn)換為其他眾生的時候,內(nèi)心頓時放下自我愛惜,便解脫自私心的束縛,內(nèi)心便獲得真正的解放、自由及滿足和安寧。

         

        出離紅塵

         

        ◎《大寶積經(jīng)》云:‘滿設(shè)恒河沙界,珍寶供養(yǎng)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靜。’有為有漏,無解脫分。無為法是無漏。出家以修寂靜為主,其它是副。出家修寂靜,遠(yuǎn)離愛嗔二苦。

         

        ◎世間人終身忙碌奔波,只是不愿意放棄欲望所產(chǎn)生的樂受,而甘愿作牛作馬,因?yàn)椴恢莱鍪篱g的快樂、三昧樂、涅槃樂。

         

        ◎修行人在我空智慧未生起之前,訶責(zé)很重要。訶責(zé)慚愧為修行之主,崇重賢善,輕拒暴惡,對惡法永遠(yuǎn)生起輕視的心。訶責(zé)自己為什么生起如此之心,怎可不護(hù)己靈。煩惱的現(xiàn)前,主要是*慚愧心對治。

         

        ◎當(dāng)做徒弟的自己準(zhǔn)備好了,老師──該出現(xiàn)的老師──就會立刻出現(xiàn)。

         

        ◎如果對自己的惡法,沒有生起慚愧心,沒有訶責(zé),就是不深信因果。尊重善法,輕*惡法,修行才能上路,否則沒救。

         

        ◎一個有使命感的人,它就有一股正念的力量,來對治自己的煩惱。放逸的人,就不容易對治自己的煩惱,所以菩提心的發(fā)起很重要。

         

        ◎以一念歸依彌陀的心憶念彌陀,一心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佛的愿力光明會攝持你。憶念彌陀,即是眾生心投大覺海。我們煩惱不能自主的心,與彌陀清凈大悲心就接觸了,可得佛力加被。

         

        ◎成功的人,很少抱怨,抱怨者很少成功。

         

        ◎沒有人與你做對,只是角度不同。

         

        ◎真正的快樂是沒有欲望的束縛,真正的幸福是內(nèi)心有智慧的真理。

         

        ◎感恩、反省、轉(zhuǎn)念。

         

        ◎縱然不能入空觀,若能深知五欲是罪,心常覺照,則能不隨妄轉(zhuǎn)。

         

        ◎緊張什么?沒有什么過不去的,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中的無常。

         

        ◎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不對,你也不可以說,很少人會承認(rèn)自己的過失,除非你有能力度人。

         

        生命之歌

         

        ◎生命之美,在于開啟心靈;人生之最,在于心靈教育。

         

        ◎迷信和無知,是覺知事物本然(真理)的巨大障礙。

         

        ◎‘精神的解脫’是所有人類的職責(zé)所在。

         

        ◎人世間最美的事是‘信心’。

         

        ◎人對生死大義有所了解,就能活出莊嚴(yán)的人生;對信仰有所體認(rèn),就能活出希望。

         

        ◎宗教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讓人進(jìn)入天堂,而在于讓天堂進(jìn)入人的心中。

         

        ◎高級的宗教,在引發(fā)一個人實(shí)踐愛和智慧,在隨緣之中不斷省覺,并領(lǐng)悟自性世界的偉大。

         

        ◎徹底調(diào)伏‘我慢’是無上的喜樂。

         

        ◎保持覺醒與觀照,脫離‘我’、‘我所有’的念頭,就能解脫苦。

         

        ◎信仰帶給人生力量,也帶給生命希望。

         

        ◎自在、解脫才是真正的佛法。

         

        ◎佛法的真正精神,并不是外在的宗教儀式,而是來自于內(nèi)在的自我覺悟,內(nèi)觀自省。

         

        ◎金錢化妝你的外表,佛法啟悟你的內(nèi)在。

         

        ◎如果有人認(rèn)為學(xué)佛是一件辛苦的事,這樣是不對的,因?yàn)榱垒喕乇葘W(xué)佛更辛苦。一個人無論壽命多長,都應(yīng)該學(xué)而不倦,以學(xué)佛為樂才對。

         

        ◎?qū)W佛是讓我們認(rèn)識人生的真理,從我們的心里徹底去覺悟,進(jìn)而透視境界,于一切時空當(dāng)下皆放得下。

         

        ◎信仰是理智的延續(xù),不是感情作用。

         

        ◎?qū)W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dāng)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佛陀的偉大,在使人從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徹底的救度、解脫。

         

        ◎佛是感性與理性升華到最高點(diǎn)。

         

        ◎信仰──如實(shí)的接受生命的本身。

         

        ◎有信仰的人最富貴,具道德的人最安樂,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

         

        ◎渴思甘露,饑思美食,病思良醫(yī),眾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聞甘露法。

         

        ◎醫(yī)生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盡之人;佛能度一切人,不能度不信之人。

         

        ◎暮鼓晨鐘,驚醒紅塵機(jī)里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中人。

         

        ◎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唯信能入。

         

        ◎憂道不憂貧,為法不為名。

         

        ◎生命的真諦是在于心靈的開啟與升華。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種樹培其根,種德培其心。

         

        ◎至大無外,至小無內(nèi)的就是心靈的空間。

         

        生命共同體

         

        ◎如果自己的心靈沒有足夠的和平,那也沒有辦法把和平帶到他人的心靈。

         

        ◎我們需要在自己身上灌溉和平、喜悅、快樂的種子。

         

        ◎情,維系著人與人之間的活動與存在,宛如是潤滑劑,使人活的更有意義。但是情愛的執(zhí)著之所以會造成煩惱,主要是因?yàn)槠渲兄挥懈行裕笔Я死硇?,表現(xiàn)出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要求。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逆境,逆境是增上的助緣,是成長的助力;所以在遭遇到逆境時,應(yīng)以歡喜心來積極面對處理,對給我們阻礙、打擊的人,應(yīng)心存感激與感恩。

         

        ◎年輕人跟我說,父母親給他們的禮物,最珍貴的便是父母親自己的快樂。如果做父母的自己感到快樂,孩子的意識就會收到快樂種子,當(dāng)他們長大后,他們也會知道如何讓別人快樂。反之,便是戰(zhàn)爭的根源。如果孩子不快樂,他們就會尋找和戰(zhàn)爭一模一樣的東西,像是酒精、毒品、賭博,某些電視、電影節(jié)目,以及其它暴力的‘文化產(chǎn)物’。

         

        ◎體悟‘生命共同體’的真實(shí)感受,發(fā)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

         

        ◎?qū)τ谛耐獾目臻g不必去爭執(zhí)、占取,重要的是,必須去體會內(nèi)心的空間。

         

        ◎發(fā)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愿,做事才有目標(biāo)。

         

        ◎真正的幸福其實(shí)不在于財物的多寡,亦不在于地位名譽(yù)的高下,而在于我們是否能珍惜每一個當(dāng)下,疼愛每一個與我們今世有緣相聚的眾生。

         

        ◎布施,是自己發(fā)財之道;持戒,是自己平安之道;忍辱,是自己做人之道;精進(jìn),是自己成功之道;禪定,是自己安心之道;般若,是自己明理之道。

         

        ◎眾生身心上的苦,即是菩薩心中的悲。

         

        生命課本

         

        ◎人生最大幸福事,半夜挑燈讀藏經(jīng)。

         

        ◎要學(xué)習(xí)‘事忙人不忙,人忙心不忙’,要藉事煉心,但不管多么忙,書總是要讀。

         

        ◎《金剛經(jīng)》云:‘若有善男子善女子,以七寶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其福不及此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若是經(jīng)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轉(zhuǎn)述四句偈的功德勝過財寶的布施。財富是有限、有為的。佛法的慈悲、般若、忍辱、結(jié)緣是無限的。

         

        ◎人生最妨礙讀書時間的就是俗事太多;最妨礙養(yǎng)生之道的就是欲望太多;最妨礙處世之道的就是話語太多;最妨礙立德之道的就是奇智多謀;最妨礙治家之道的就是開銷太多。

         

        ◎要按時用功,日日溫習(xí),如同吃飯,每日三餐!

         

        ◎能不念舊惡宿怨,才能化阻力為助力來成就大事業(yè),這也是身為領(lǐng)導(dǎo)者最根本的風(fēng)范、氣度。

         

        ◎有錯誤,別人敢指責(zé)你,敢說你的缺失,你才會進(jìn)步。沒有人敢指摘你的不如法,那將永遠(yuǎn)在錯誤中輪回。要虛心接受人家的批評,才會成長。

         

        ◎世上應(yīng)沒有‘運(yùn)氣’這回事,至多只有順境或逆境,順境是我們努力的成果,逆境是未能預(yù)見的情況,故我們要以平常心來接受‘順逆皆一半’的未來。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事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集體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成就愿望,期望每一個人都能懂得融入大眾,以壯大自己的力量。

         

        ◎一個好人,不管他做得再怎么好,一半的人贊美他,另一半的人還是要誹謗;一個壞人,不管他做的再怎么壞,一半的人不屑理睬,另一半的人仍要為他說好!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氣質(zhì);人多一分器量,便多一分人緣。

         

        ◎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佛經(jīng)上說:‘菩薩求法,當(dāng)于五明處求?!迕?,就是五種技藝:聲明、工巧明、醫(yī)方明、因明和內(nèi)明。菩薩勤學(xué)五明,是為了利益眾生。

         

        ◎人生應(yīng)有福,可惜不知足:思量事累苦,閑靜便是福;思量揮霍苦,節(jié)儉便是福;思量孤獨(dú)苦,親友便是福;思量老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多疑苦,有慧便是福;思量挫折苦,結(jié)緣便是福;思量計較苦,放下便是福;思量嫉妒苦,包容便是福;思量煩惱苦,歡喜便是福。

         

        ◎‘心中無事一床寬’,經(jīng)常保持一顆無事的心,必能享受沒有夢魘的寧靜。

         

        ◎作百佛事,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無量。

         

        ◎人不能自伏意,反欲伏他人意。能自伏意,他人意悉可伏。

         

        ◎養(yǎng)量的方法──意自滿者,其局量必不大,所以要戒驕滿。見人一善,要忘其百非。若是只看見別人缺點(diǎn)看不見別人優(yōu)點(diǎn)者,無法有器量。不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來臨時,能泰然處之,不為所累,器量自可養(yǎng)大。

         

        ◎‘心’──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

         

        ◎面對社會人情冷暖,我們要用智慧慈悲、忍耐、柔和去克服;只要我們心中能包容一切眾生,就不會斤斤計較榮辱得失;只要我們心中蘊(yùn)藏富貴法財,就不會汲汲營營于蠅頭小利。心中有力量,不計較、不比較,自然超然于稱譏毀譽(yù)之外,昂首于富貴淫威之上,快樂地過著奉獻(xiàn)服務(wù)的人生。

         

        ◎心常隨人,人莫隨心,心者誤人,心殺身。心取羅漢、心取天、心取人、心取畜生蟲蟻鳥獸、心取地獄、心取餓鬼作形貌者,皆心所為。

         

        ◎若菩薩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則國土凈。

         

        掌握生命

         

        ◎在現(xiàn)實(shí)人間,雖然有苦有樂,有悲有喜,有成功有失敗,有圓滿有缺憾,有舒服與不舒服的時候,但是在我所行走的每一步,都有我的思想、我的意志、我的選擇。

         

        ◎一個人若能不被世俗羈絆,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一個人若能從憂慮和困擾中靜心,就能得到究竟的解脫。一個人若能處在空的狀態(tài),就能得到完全的無礙。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是失敗的主要因素。

         

        ◎你的想法,決定你的生活和人生。

         

        ◎ ‘好情境’和‘急性子’是矛盾和相反的。最高級的餐廳,上菜總是緩慢的,這樣舒緩的氣氛,才能品出食物的美味。最好的藝術(shù)館和博物館,總會讓人忍不住放慢步伐,去享受空間和品味藝術(shù)。最美麗的花園,會使人不自覺的輕輕散步,怕驚動花木,和花上的彩蝶。最好的生活,應(yīng)該也是舒緩的吧!有深度的品味,有寬廣的空間,有細(xì)膩的覺察,有安靜的思維,因此,要學(xué)習(xí)每天有一段路,要慢慢的、輕輕的、靜靜的散步。

         

        ◎龍樹菩薩在他所造的四百論中:佛法是心法,主要不是在于展示語業(yè)或身業(yè),而是在于心,因此如果能夠調(diào)伏心,就是修法,如不能調(diào)伏心,就不是修法。

         

        ◎無我不是說我們不存在,而是存在于不斷的在改變,因?yàn)槭菬o常,不要有自我中心,常想到別人。

         

        ◎‘無所住’是沒有自我中心,不為我要怎么,不要怎么對自己?!湫摹请S類希求,隨緣救濟(jì)做過即放下,不放在心上?!畬?shí)相’即是‘無相’、‘空’。空是無常,無常變化叫做‘空’,而無常變化的本身就是實(shí)相,因?yàn)榻?jīng)常在變化,所以叫‘無相’──沒有不變的一個現(xiàn)象。無常的本身叫空,空的本身就是無相,無相的本身就是實(shí)相。

         

        ◎一個大修行人,臨終時是歡喜自在的,因?yàn)樯硇氖强鄲赖木辰纾?正好離開五濁升凈域,何有一絲掛恚?

         

        用行動去愛

         

        ◎人可以憑著他的意志、決心及今生的行為,去改變自己的命運(yùn)。

         

        ◎人才是自己命運(yùn)的創(chuàng)造者,他要單獨(dú)的對自己的生命負(fù)責(zé),是他使自己的命運(yùn)變好或變壞。

         

        ◎與其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因?yàn)楦淖冏约罕雀淖儎e人容易。事后要能把消極的仇恨抱怨,轉(zhuǎn)化為積極的檢討自省,學(xué)習(xí)寬恕與包容,化逆境的絆腳石為快樂成功人生的踏腳石!

         

        ◎人必須依憑他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所有的問題和困難,而不是透過諸天鬼神、星宿和算命的媒介。

         

        ◎以意志戰(zhàn)勝疾病!

         

        ◎人是自己監(jiān)獄的獄卒,他為自己蓋了一個監(jiān)獄。

         

        ◎我們大多數(shù)的人在財富、奢侈、高級職位和上流社會中找尋幸福。我們把影子當(dāng)成實(shí)質(zhì)。人必須從內(nèi)心的幻夢中覺醒,所有世俗的幸福皆是一種幻覺。

         

        ◎要了解生命真正的目的,人必須轉(zhuǎn)向宗教。佛教是奮斗者的表現(xiàn),是人們最偉大的力量,它逐漸領(lǐng)導(dǎo)人去完成自我。它使卑*者變得崇高;使自私者變得無私;使自大者變得謙遜;使傲慢者變得節(jié)制;使貪婪者變得慈悲布施;使殘忍者變得善良;使主觀者變得客觀。

         

        ◎‘整個世界是以心為先導(dǎo)。’心是世界的制造者;工作室就在你的內(nèi)心。

         

        ◎一切幸福都源自善心;所有痛苦都源自惡心。讓心回到自己美麗的家。

         

        ◎唯有教化的心靈,才能擁有快樂健康的舉止、言語和想法。

         

        ◎?yàn)樗说母l頎奚晕摇J窇颜茚t(yī)生說:‘只有知道如何奉獻(xiàn)的人,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吕偕夼f:‘不管人們怎樣,總是要愛他們?!?/FONT>

         

        ◎弘一大師說:‘庵門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畬⒆约悍瞰I(xiàn)給眾生,愿眾生早成佛道。’寂天菩薩說:‘只要哪里有苦難,我就在那里降生?!?/FONT>

         

        心好命就好

         

        ◎做事要有恒心,做人要有愛心。

         

        ◎記人好處,能忘恨;記人壞處,會生怨。愛心生,百恨消;邪念動,萬惡來。

         

        ◎不想壞事,心樂;不說壞事,意樂;不做壞事,身樂。

         

        ◎怕苦,苦一輩子,不怕苦,快樂一輩子。困苦是激素,能吃苦才能有成就。

         

        ◎以德為富,以道為貴;以安為福,以仁為壽。

         

        ◎只要懷有慈悲心,人人皆是觀世音。

         

        ◎說話的方式有五種:實(shí)際的或不實(shí)際的;真實(shí)的或不真實(shí)的;柔軟的或不柔軟的;有意義的或無意義的;慈悲的或憤怒的。

         

        ◎人活著要能為家人服務(wù),為鄰居、朋友及社會上的人做些事。否則,我們?yōu)檎l而活?當(dāng)然,在服務(wù)他人的同時,也別忘了要為自己而活。

         

        ◎保持微笑是最好的良藥。微笑的人做事舒服,大家都喜歡他。每天要計劃今天我要微笑,不笑的話,精神會分裂。佛教徒是最快樂的人!

         

        ◎一個不快樂的修行人,對眾生是沒有利益的。

         

        ◎嘗試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倒掉,用別人的想法。

         

        ◎我們要當(dāng)‘心’的主人,帶領(lǐng)心,降伏心,而不為心所降伏,不要做心的奴隸。

         

        ◎人和人相處,常常借用對方的眼睛看彼此的世界,可以去掉我執(zhí)。

         

        ◎所謂高品質(zhì)的快樂,就是‘自在’。

         

        ◎微笑是一種真理的火花。多微笑較容易接近真理。從今天開始,讓我們把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苦都交給無常,讓苦在無常中轉(zhuǎn)化掉。

         

        ◎人總是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要愛他們。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不管怎樣,總是要做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繼續(xù)做善事。

         

        ◎誠實(shí)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但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shí)與坦率。

         

        ◎以堅定的意志處世,用柔軟的心情待人。

         

        ◎你耗費(fèi)數(shù)年所建設(shè)的,可能毀于一旦,但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shè)。

         

        ◎人們確實(shí)需要幫助,但是如果你幫助了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但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苦難與不平,需要我們付出善心的愛與溫暖的手。

         

        ◎愛是一種關(guān)系,而愛如果沒有他者來愛是不完全的。

         

        ◎?qū)⒛闼鶕碛凶詈玫臇|西獻(xiàn)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但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xiàn)給世界。──錄自印度加爾各答的兒童之家墻上(德蕾莎修女)

         

        ◎愛你的鄰人如愛你自己一般。

         

        ◎你要別人對你做什么,你也要對他們做什么。

         

        ◎‘我找到了我自己!’人要做自己命運(yùn)的主人。

         

        ◎任何惡事是本于以‘我執(zhí)’為中心的貪、嗔、癡。

         

        ◎戰(zhàn)勝自己的人是最偉大的征服者。

         

        ◎智者每天檢討他自己的言行。

         

        ◎懺悔包括改過!

         

        ◎痛苦的根源是私欲、占有、控制。

         

        ◎?qū)庫o來自內(nèi)心,勿向外尋求。

         

        ◎往往跟你最親密的人,卻常常讓你痛苦、掛懷;反倒是一些忤逆你的人事,卻成了砥礪的利器。問題全在于你用那種心態(tài)面對。

         

        ◎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就沒有束縛。

         

        ◎不執(zhí)著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能真正擁有一切,整個宇宙都是他的財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忍是天地間最寬大的包容能量。

         

        ◎智者失去財富,尚能繼續(xù)生存;富者缺乏智慧,生不如死。

         

        心的修行

         

        ◎苦有兩種:導(dǎo)致更痛苦的苦和導(dǎo)致苦止息的苦。

         

        ◎別去做會造成苦的事。接受它→去除它→不造作它。

         

        ◎快樂是痛苦的偽裝。

         

        ◎如果你在不穩(wěn)定(無常)中看見穩(wěn)定(常),你就必定受苦。

         

        ◎你是你自己的老師,審視你自己去尋真理──真理在里面而不在外面。認(rèn)識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的思考而沒有智慧是極痛苦的。

         

        ◎戒就是慚愧心。所謂清凈,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

         

        ◎解脫是智慧與慈悲的根源,也是佛陀教法的真實(shí)動機(jī)。

         

        ◎正精進(jìn)和持戒,是不間斷地持續(xù)你內(nèi)在的覺醒與收攝。

         

        ◎有毒的香蕉,你會去吃它嗎?當(dāng)佛陀告訴我們,感官的快樂是有‘毒’的時候,我們?yōu)楹芜€去‘吃’它呢?

         

        ◎在佛法里,我們不為任何收獲而做事。我們練習(xí)不去得任何東西,只是讓心平靜下來,這就夠了。

         

        ◎一顆‘空心’的意思,并不是說里面空無一物,而是指空掉惡的,但卻充滿智慧。

         

        ◎提醒醫(yī)生,‘小心,因?yàn)樗酪矊⒁疑夏?。’佛陀才是唯一的生命醫(yī)師。

         

        ◎‘我是為什么而生的?’為生而哭?如果沒有生,就不會有死。

         

        ◎我們是為了不要再生而生。死,是緊緊地挨著呼吸的。

         

        ◎‘覺知者’清楚地知道,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不是牢固的,他不會去追逐遷變的因緣。住于當(dāng)下,與當(dāng)下的真理同在。

         

        ◎身體會說:‘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嗎?’。諸行(和合事物,有為法)都不屬于我們,它們會隨順自己的自然法則。我們所能提升和美化的,就是這顆心。

         

        ◎事實(shí)上,并沒有一個‘恒常自我’的東西存在。

         

        ◎時間就是我們當(dāng)下的呼吸。禪坐就是你的呼吸。

         

        ◎什么是法?無一不是?!ā仨毥逵蓛?nèi)觀自己的心而得。必須閱讀自己的經(jīng)驗(yàn)。

         

        ◎只有一部書值得一讀,那就是──心。

         

        ◎心是愉悅的,在任何地方都會是快樂的。當(dāng)智慧在你的內(nèi)心中覺醒時,不論你看哪里,都會見到真理。

         

        ◎佛教是心的宗教,如此而已。為了凈化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習(xí)佛法的人。

         

        ◎強(qiáng)化心不是健身般,只要動一動就好,相反地,是將心帶到一個‘止’的狀態(tài),使心得到休息。

         

        ◎用你的‘心’來聽聞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向內(nèi)挑戰(zhàn)’,‘戰(zhàn)勝自己’。只管衡量自己,別去評論他人。

         

        ◎諸行(和合事物)是透過無常變遷而存在的,怎樣也阻止不了它。想一想:你能只呼出而不吸入嗎?我們希望事物都恒常不變,那是沒辦法的!

         

        ◎圣者的語言,‘一切事物都是不穩(wěn)定(無常)的,不要去執(zhí)著任何事物!’

         

        ◎如果你真實(shí)而清楚地看見不穩(wěn)定(無常),你將會見到穩(wěn)定(常)。所謂的穩(wěn)定(常)是:一切事物絕對是不穩(wěn)定(無常)的,而且不會有其他意(例)外。

         

        ◎看佛教古跡圣地時,看到龜裂了;即看到佛陀教的法了。

         

        ◎業(yè)──以為別人看不到,自己卻看到了,業(yè)在看著我們。善有善報。

         

        ◎如果他不修行(禪坐修習(xí)),縱使他就睡在佛陀身旁,也看不到佛陀。

         

        ◎所謂穩(wěn)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刻中,不論行、住、坐、臥,都保持正念──蓮花心。

         

        ◎所有的禪坐,就在當(dāng)下你的內(nèi)心;當(dāng)下的你,內(nèi)心里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我四處追尋,停下來時,才發(fā)覺我一直在尋求的,就在自己的心中。

         

        ◎我們不是為了見天堂而禪坐,而是為了要結(jié)束苦。

         

        ◎我們必須先學(xué)習(xí)才行(禪坐)。唯有當(dāng)我們嘗過檸檬后,才會知道它是酸的。

         

        ◎我教導(dǎo)弟子們?nèi)徱曌约旱男木?,去和他們自己面談?/FONT>

         

        ◎理論和實(shí)踐──草藥的名稱;親自去尋找它,使用它。

         

        ◎禪坐有很多法門,最后都回歸到一點(diǎn)──讓一切隨其本然。邁向清涼之地而遠(yuǎn)離斗爭。試一試吧!一切事物到最后,不過只是生、滅罷了。

         

        ◎修行基礎(chǔ)的第一點(diǎn)是:誠實(shí)、正直;第二:要留意惡行;第三:內(nèi)心要謙虛,要出離并少欲知足。如果我們善于寡言、滿足一切,我們就會看見自己,也不會受到干擾。心將會具備戒、定和慧的基礎(chǔ)。

         

        ◎戒、定和慧一起促成了‘道’,是佛陀真理的外表,它是導(dǎo)引我們到達(dá)這個真理的道路。當(dāng)我們增長了這三個因素時,其結(jié)果是最完美的平靜──涅槃。

         

        ◎切記!我們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舍棄’。我們不是以欲望來禪定,而是以放下。放下愛恨,然后順其自然。

         

        ◎我們必須學(xué)習(xí)放下所有我們的欲望──即使是覺悟的欲望。惟有如此,我們才會解脫。

         

        ◎平靜就是煩惱止息。平靜,是在我們內(nèi)心里的煩惱和病苦中找到的。

         

        ◎我們真正的歸宿,就是內(nèi)心的平靜。不是房子、車子、感情,那是世俗的家,會隨順世間的法則──無常變化。

         

        ◎往自己以外看,是比較和分別,這樣是找不到快樂的。如果你花時間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或完美的老師,也一樣找不到平靜。佛陀告訴我們?nèi)タ础āぉふ胬?,而不是去看別人。

         

        ◎聲音──鳥鳴聲與車子吵雜聲。放下聲音吧!去注意‘主題’——你的修行。

         

        海濤法師的弘法悲愿

         

        海濤法師,現(xiàn)任各地佛陀教育中心負(fù)責(zé)人、中華護(hù)生協(xié)會理事長、生命電視臺臺長、中華印經(jīng)協(xié)會理事長及慈悲佛曲傳播協(xié)會理事長,多年來,法師的弘法行腳遍及校園、監(jiān)獄、軍隊、全省寺院以及一般社會團(tuán)體,并遠(yuǎn)至海外弘法及朝圣旅游。 以下一一介紹法師的弘法悲愿以及所屬的弘法機(jī)構(gòu)道場:

         

        一、佛陀教育中心

         

        1. 在臺灣及海外各地成立佛陀教育中心,免費(fèi)贈送經(jīng)書、錄音(影)帶、VCD 與大眾結(jié)緣,內(nèi)設(shè)有佛教圖書館供人借閱經(jīng)典,設(shè)有講堂,定期  舉辦佛學(xué)講座及推廣八關(guān)齋戒。

         

        2. 成立法音傳播公司、出版部、錄音室,制作弘揚(yáng)正法的多媒體節(jié)目、錄音帶、VCD,透過現(xiàn)代化科技媒體,宣揚(yáng)佛教的慈悲與智慧。

         

        3.定期至各機(jī)關(guān)團(tuán)體、學(xué)校、監(jiān)獄、軍隊舉辦勵志人生講座,并分送佛教書籍、錄音帶、VCD 與大眾結(jié)緣,為社會注入清流,凈化人類心靈,促進(jìn)世界祥和。

         

        4.定期舉辦海外佛教圣地旅游,藉由旅游萬里行之便,讓信眾對佛法的了解更加深入,并贈送各類佛書、錄音(影)帶到世界有華人的地方。

         

        二、中華護(hù)生協(xié)會

         

        基于佛陀教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平等、慈悲相待’之理念,并培養(yǎng)、喚起世人‘萬物一體、慈悲大愛’之廓然心胸,在各地成立放生團(tuán)及放生保育地,藉由不同方式、地點(diǎn),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類護(hù)生、救生活動,以教育化導(dǎo)世人學(xué)習(xí)尊重生命、愛護(hù)生命──不只尊重愛惜自己生命,也尊重愛惜別人生命,更要擴(kuò)大心量尊重愛護(hù)一切大小生靈物命。讓人與人間,人與一切萬物間,皆能互愛互助、共存共榮;彼此尊重包容,和平快樂共處;進(jìn)而締造出一個純真純善至美至慧的生命共同體,讓人間變得更幸福,世界更安祥,地球更美好。

         

        三、生命電視臺

         

        生命電視臺以‘保護(hù)一切眾生、傳播生命大愛’為辦臺宗旨。最終目的是為了將佛法教育結(jié)合現(xiàn)代、面向世界、貼近社會,宣導(dǎo)佛陀慈悲本懷,教育社會大眾尊重生命以及珍惜一切生命。期盼透過聲光影音無遠(yuǎn)弗屆的傳播效應(yīng),來教育世間人學(xué)會尊重生命,傳遞‘慈悲、戒殺、念佛、放生、吃素、濟(jì)貧、佛學(xué)、教育、讀經(jīng)、助念、佛曲、梵唄’等全方位的理念,創(chuàng)造出一個完全清凈慈悲的公益電視臺。歡迎大家一起踴躍發(fā)心護(hù)持生命電視臺,共同護(hù)持佛教節(jié)目的制作,讓生命電視臺成為我們的電視臺!

         

        四、中華印經(jīng)協(xié)會

         

        1. 結(jié)合有志之士,大量印贈各類佛教經(jīng)典、佛教漫畫書、錄音帶及 VCD,并致力翻譯各類經(jīng)典,廣為流傳海內(nèi)外,期使大眾閱讀經(jīng)典,認(rèn)識生命的本質(zhì)及意義,培養(yǎng)書香社會、關(guān)懷人文的胸懷。

         

        2. 成立佛教讀書會、共修會,倡導(dǎo)讀誦經(jīng)典、念佛等活動,藉由大眾共  修之力,積極推廣讀經(jīng)與念佛之風(fēng)氣。

         

        3. 將一系列的佛陀教育叢書,贈與國內(nèi)外各佛學(xué)機(jī)構(gòu)、佛學(xué)院、機(jī)關(guān)團(tuán)  體、學(xué)校、監(jiān)獄、軍隊等。

         

        五、慈悲佛曲傳播協(xié)會

         

        為了讓佛法充滿人間,為了讓梵音傳播人間,慈悲佛曲傳播協(xié)會因此成立。我們要在每個月推出一張乃至二張佛曲,免費(fèi)傳播與大家結(jié)緣,請大家來護(hù)持慈悲佛曲傳播協(xié)會,讓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音樂修習(xí)佛法。

        上一篇:七十二條鐵證—出家人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的貢獻(xiàn)
        下一篇:人間佛教與現(xiàn)代青年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diǎn)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浪潮| 厨房切底征服岳|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2022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图片区小说校园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sss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中国特黄一级片|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影音先锋亚洲资源| 免费中日高清无专码有限公司| gogo人体销魂baoyu231|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不卡| 天下第一日本高清国语在线观看 | 日本特黄特色aa大片免费|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老司机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动漫美女人物被黄漫小说| sihu永久在线播放地址| 浪小辉chinese野战做受|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蜜芽 |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pp|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不卡高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网|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十八黄网片| 久久久99久久久国产自输拍| 精品国自产拍天天拍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