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山寺自1934年由佛界居士募集資金開始興建,是年秋,“西方三圣殿”落成,舉行開光典禮,至1944年山門建成,綿歷十年。為中國最年輕之名剎。湛山寺屬佛教天臺宗,首位主持為當代名僧炎虛創辦湛山寺佛學院,海內高僧飛錫而來,弘一大師宏開經筵,十方佛子華聚,善男信女群集,一時盛極,遐遙著稱。
湛山寺創建動議始于1931年。當時的國民黨南京政府交通部長葉恭綽先生與中東鐵路稽查局長陳飛青及佛學家周叔迪等人來青島避暑,因覺此地佛寺不興,而其他宗教盛行,遂商議籌措資金在青島市內建一佛剎。此項提議得到當時青島市長胡若愚的鼎力相助和后任市長沈鴻烈的積極支持。撥出湛山南麓150畝地為建寺之用,社會各界也資助大量資金,1932年著名高談虛法師應邀前來主持建寺工作,湛山寺第一期工程遂于1932年4月正式開工。同年9月,三圣殿、僧餐和院墻相繼完工,12月8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第二期工程大雄寶殿工程浩大,資金籌措一時陷入困境。當時的青島佛學會會長、前北洋政府軍軍長王湘汀就把自己的私宅、汽車及全部用品變賣用于捐建大雄寶殿,并采取發行“湛山寺福田券”彩票的形式。獲款數萬,終于在1938年建成大雄寶殿。第三期工程藏經樓和藥師塔由當時的青島華新紗廠經理周志輔、周志俊兩兄弟為其母祝壽捐巨資于1937年動工建成。此后,又繼續募集資金,分別于1941年和1944年建成天王殿和山門。至此,在談虛法師彈精竭慮的操持下,湛山寺方具相當規模,寺院建筑恢宏壯麗,香火日盛。
湛山寺建寺之初,為造就宏揚佛法人才。以“教闡天臺,行修凈土”為宗旨,創辦佛學??蒲a習班,1940年建立“青島湛山佛教學?!薄鴥鹊赖赂呱鄟泶酥v學,造就出一大批宏揚佛法的人才,青島湛山寺也因此而享譽海內外。湛山寺辦學期間,盛傳弘一大師來青講學的軼聞。弘一,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藝術家李叔同出家為僧的法號。李叔同早年就學于日本東京上野美專,并與一名日本音樂女校學生結婚,獨資出版《音樂雜志》送回國內發行。他創作的歌曲曾廣為流行,他的許多詩詞都是傳世佳作。1918年,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是我國研究律學的名僧,1937年應淡虛之請來湛山寺講學,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當時的沈鴻烈市長慕名訪見,被弘一一同拒絕,此后沈鴻烈 又設齋宴請,又遭拒絕。弘一法師一心向佛,不趨炎附勢、攀高結貴,由此可見一斑。
湛山寺為太平山和湛山懷抱,四時景色不同,尤以夏秋時節最能體味著名詩人郁達夫的“湛山一角夏如秋”詩句的意境。游覽湛山寺,寺前池塘是必經之地。這里碧水一潭,夏季蓮花盛開,柳葉低垂。此潭原是善男信女放生積德之地,故名“放生池”。繞過水池,登上臺階,便是坐北面南、五進院落的寺院。第一進為山門,一對雕刻精美的高大石獅把持山門兩側。傳說石獅為北魏遺物,原在古城青州,后幾經碾轉,移至湛山寺門前。山門上有“湛山寺”3個大字。兩邊墻上刻有“佛臼增輝”、“轉大法輪”8字,為談虛法師手書。寺廟建筑沿襲民族傳統形式,黑瓦灰垣,大殿沿中軸線展布,氣勢恢宏。進入山門,第二進便是單檐歇山頂的天王殿,供奉彌勒菩薩,左右為囚大天王。造型優美的鐘樓、鼓樓分列于前庭的東西兩側。繞過天王殿,為第三進院落,佛剎的中心建筑——大雄寶殿高高矗立在花崗巖臺基上。大雄寶殿是該寺的主殿,供奉釋迎牟尼,左右分別為文殊、普賢菩薩。佛龕下香煙繚繞,虔誠的信徒頂禮膜拜,既莊嚴又肅穆。穿過花園般的天井,進入第四進院落,三圣殿上由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海印遺風”的匾額格外醒目,了解嶗山海印寺僧道之爭這段歷史的游人一看便知,匾額是為紀念明代憨山大師所題。三圣殿供奉阿彌陀佛,左右分別為觀世音和大勢至二菩薩。三圣殿西院是出家人的僧寮院,東院名為菩提院,院內建有居士的念佛堂。第五進院落藏經樓建在寺院的最北端,內藏佛家經典數千卷。出菩提院,一座七級寶塔坐落在巖石增峻的山丘上,塔名“藥師琉璃光如來寶塔”,塔內3層,人登塔上,可盡覽島城的山海風光。
湛山寺地處風景佳地,游人不斷,尤以農歷四月初八浴佛節廟會游人最多,莊嚴的宗教儀式和繁榮的經貿活動為湛山寺帶來了融融的春意。秋天的湛山寺景色更為優美,海風瑟瑟,紅葉鋪地,柳塘、寺院、主塔、松月,吸引著許多游人來此賞秋。
湛山寺以其獨特的位置在現代都市中閃現著她圣潔的光華。
湛山寺不熄的青燈和千古禪心的嘆唱,讓現代的人們體會著一種神秘的感召和不朽的悟解。
湛山寺,盛世重光,佛地吉祥。善信朝仰,清游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