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國王首圖馱那得知了悉達多太子“逾城出家”的消息以后,曾經派出5名親信侍臣去尋找太子,讓他們無論如何也要把悉達多太子找回王宮。這5名親信侍臣,第一名是“阿若憍陳如”,第二名是“阿舍婆誓”,第三名是“摩訶跋提”,第四名是“十力迦葉”,第5名是“摩訶男俱利”。
這5名侍臣四處尋找,終于在尼連禪那河畔的樹林里面找到了正在獨修苦行的悉達多太子。不過,喬達摩·悉達多尋求人生真諦的巨大決心深深地感動了他們,于是,他們也留在樹林里,追隨太子修起苦行來了。6年以后,當悉達多太子結束苦行生活、重新開始進食的時候,這5名親信侍臣產生了誤解,以為悉達多太子失去了信心,放棄了努力。他們很失望,就離開了悉達多太子,到別的地方修行去了。釋迦牟尼“悟道成佛”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尋找這些曾經跟隨自己苦修了6年之久的侍臣們。經過一番周折,釋迦牟尼終于在波羅奈城的“鹿野苑”找到了阿若憍陳如等5個人,向他們講說了自己在迦耶山菩提樹下面所徹悟的道理。這就是佛教通常所說的“初轉法輪”。
佛教認為:“輪具二義,一者轉義,二摧輾義。”意思是說:佛總是不停地講說佛法,猶如轉輪圣王手中的寶輪不停地轉動;佛法能夠息滅煩惱,猶如轉輪圣王手中的寶輪能夠摧毀高山巨石。所以,佛教把佛法稱之為“法輪”。“初轉法輪”,指的就是釋迦牟尼第一次宣講佛法。阿若憍陳如等5個人被釋迦牟尼的說教所折服,皈依了釋迦牟尼(“皈依”是“歸順、依附”的意思),成為他的第一批弟子。
阿若憍陳如等人皈依以后,佛、法、僧“三寶”齊備,佛教由此正式問世了。“佛”,意譯為“覺悟者”,指釋迦牟尼;“法”,指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法,是教化、開悟眾生的理論學說;“僧”,意譯為“眾”、“和合”等,是“眾多比丘和合一處”的意思,指僧人。正如《過去現在因果經》卷3里面所說的:“佛阿羅漢,是為佛寶;四諦法輪,是為法寶;五百阿羅漢,是為僧寶。”(摘自《佛教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