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佛教居士林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地處梧田慈湖吹臺山麓,四面環山,松竹蒼翠,瑞氣靄林,風景幽雅,全林面積達一萬五千多平方米。林內諸多殿宇均按古式叢林風格建筑,依山取勢,飛檐爪角,雕梁書棟,莊嚴巍峨,整個居士林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顯得格外清凈莊嚴。
據《永嘉縣志》記載,居士林前身系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所建的“法濟寺”,至清光緒年間,因慈湖南村的平原寺倒塌,后經拆毀拼建,改名“平原寺”,至“文革”期間與其它寺院一樣遭到很大破壞,只剩殘壁斷墻,盡成廢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3年當地信眾著手重建平原寺,但終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建了“倉庫”式三間簡殿,至1987年 城區青年居士余大定受當地信眾之請,帶十多名居寺,將三間簡殿湊成五間,暫作大殿,并在左右配建了十間臥房,開始有了安身學修佛法之地,并定名“平安佛教居士林”,此后林內居士不斷增加。1991年1月,得到甌海縣(甌海縣的全身)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的關懷與支持,并發文批準平安佛教居士林成為一個合法的佛教居士活動學修為一體的場所。全體林員在林長余大定居士的帶領下,不辭辛勞,團結一致,以艱苦創業的精神,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翻修擴建,在短短的幾年中改變了整個居士林面貌,其中軸線建有三座三門建筑:護法殿、毗廬寶殿、大悲樓;山門外建有七級浮屠(景星塔)、五觀堂(齊堂)、青石七如來、放生池、超然亭、六道展覽室等。大殿左右建有法雨樓、藏經樓、閱覽室、法物流通處(即統法利生會,整年向廣大信眾免費贈閱佛經典籍)及百余間臥房。整個居士林可容納二百以上人次在此清靜的學修儀規嚴格按凈土宗的教理程序進行,成為溫州市區唯一專修凈土宗的道場。
平安佛教居士林主要文物有碑刻有三通,一為《平安路碑》,二為《大殿藏落成碑》,三為《大悲樓紀念碑》。另外,最富有特色的文物是景星塔。景星塔是1992年居士林翻修擴建高潮時由溫州籍臺胞劉獻隆先生遵其父囑,施凈資獨自興建,又名“千佛塔”,占地面積三百八十平方米,設計新穎古樸,高七層,四面呈八角形,飛檐爪角,葫蘆結頂,內外供奉大、小佛像一千尊,并可拾級至頂,是溫州市區唯一新建的寶塔。
平安佛教居士林林長余大定居士,44歲,浙江溫州人,兼任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佛教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