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是以安吉縣區域生產的白葉1號茶樹品種的春季白化鮮葉為原料,通過殺青、理條、烘干等工藝制成的一種針形綠茶。而非福建等地所產的以多毫嫩芽為原料,經自然萎凋制成的紅裝素裹的半發酵茶—白茶。
白葉1號茶樹品種原名為安吉白茶,曾用名大溪白茶、山河白茶、湖州白茶,考慮產權、商品干茶與茶樹品種相同,概念容易混淆,故于2004年定名為白葉1號。
白葉1號茶樹原產于安吉縣天荒坪鎮大溪村海拔800余米的桂家場,僅有一叢樹齡逾百年的野生形態的白茶從。生長環境群巒疊嶂,云遮霧靄,以竹木為主組成的林相常年蔥綠,由花山崗巖母巖風化成的土壤含有較多的鉀、鎂等微量元素;全年無霜期短,冬季低溫時間長,以前絕對低溫經常在-10攝氏度以下,相對濕度大。在這樣的生態條件下發生的突變體形成了獨有的遺傳特性,具有規律性的白化返綠現象和高氨低酚的特征。
70年代,安吉縣林業工作者發現了此茶樹,80年8月,縣政府撥款予以保護。81年成立了浙北茶樹良種選育課題組,82年4月,課題組人員從該野生茶樹叢上剪取插穗537支,在縣林科所進行短穗扦插,成活288株。83年3月,移植于良種對比試驗小區,種植82從,成活75從,結束了白茶1號只此一叢的歷史。87年,成立了安吉白茶開發基地試驗課題組,從試驗小區母本上剪取插穗繼續繁殖,至90年底,在縣林科所建立了基地5.6畝。